|
|
《流动的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7页至39页。 教材及学情分析: 《流动的水》是义务教育河北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水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课是在前面学习《水与生命》《浮与沉》等内容后进一步认识流动的水有力量并探究小水轮转得快与哪些因素有关。 本课教材从指导学生欣赏并比较动、静状态的水入手,通过“感受流水和静水”,“让小水轮转起来”,“流水能帮我们做什么”等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动手制作小水轮并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并认识流水的力量,进而关心和思考水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在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我把教学重点放在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如何让小水轮转得更快,并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流水有力量,为此,我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重组,把制作小水轮的活动作为课外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流水有力量,小水轮转得快与哪些因素有关。 科学探究:能对小水轮如何转得快做出猜测并能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自然界中水体的美丽。 STS(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知道流水的力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危害。 教学准备: 水槽、小水轮、可乐瓶(改装)、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许多奇异的山山水水,老师带来一些关于水的画面,请同学们认真看,仔细想,这些水一样吗?它们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欣赏吧!(课件出示流水与静水的画面) 这些水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流动的水》(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选取了大自然中优美的湖光山色,汹涌的海浪、奔流的小溪、一泻千里的瀑布等画面制成课件,让学生感受自然界中真实的水体之美,并通过比较感受动、静状态水的不同。 [点评];教学伊始,王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音乐、文字、视频录像等资料,展示了大自然中优美的湖光山色。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潺潺的小溪,“斗池玉液静无色,水中青山尽倒影”的美丽迷人的湖面。学生在柔美音乐中欣赏“流动的水”与“静态的水”的景色。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到“流动的水”与“静态的水”的不同特点。 二、新授课 (一)活动一;让小水轮转起来 1、我国是世界上利用流水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00多年前,聪明的古代劳动人民就制造了木制的水车(课件演示水车转动) 2、看了大水车,你想说什么?或者你有哪些问题? 3、老师为你们准备发大水车的模型——小水轮,自己玩一玩,看看你有哪些发现?学生活动——自由玩小水轮 4、谁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让小水轮转起来的?在玩小水轮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5、小结:聪明的劳动人民就是利用流水的力量让水车转动,带动磨盘以帮我们磨粉、碾米的。 【点评】:当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老的运水工具“水车”的画面时,学生提出“能不能让小水轮转得更快?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呢?”这一问题的提出拉开了本节课科学探究的序幕。 (二)活动二:让小水轮转得更快 1、能不能想办法让小水轮转得更快,让它更好地帮我们做事情呢?(课件出不关:怎样让小水轮转得更快?小水轮转得快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组间可以交换一下意见。 2、小组讨论并汇报 3、同学们的猜想可真多呀,也很有研究价值,老师也特别想知道答案,你们愿意证实自己的想法吗?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讨论一下,你们想怎样做这个实验。 4、小组讨论并汇报 5、介绍实验用具及用法 6、学生分组实验 7、汇报实验现象 8、小结:水量、水位、水速、水冲力点都是影响小水轮转得快慢的因素。 [设计意图] 问题的展开与情境创设都依据水车为主线,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情境。问题也力求生活化,如“能不能让水车转得更快,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呢?” 。通过创设生活情景,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 三、拓展: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流动的水,它还有哪些危害呢?(课件出示:水电站、音乐喷泉、水幕电影、洪水、泥石流等)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流水带给人类的好处(水电站、水幕电影、音乐喷泉等)以及害处(洪水、泥石流等),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流水力量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努力用科学知识改善我们生活的意识。 【点评】在课堂教学的拓展阶段,再次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流水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益处如水电站、水幕电影、音乐喷泉等与灾难如洪水、泥石流等。激发学生努力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我们生活的意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使自然界与科学教学有机融为一体,这是科学教学的最高境界。 四、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靠自己的努力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可真了不起!课后请同学们继续努力,收集更多人们利用流水的资料。自己制作小水轮好吗? [整体设计意图] 一、创设有利于引起学生思考的教学情境 创设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既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它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先决条件,更是我们但是倡导的有效教学的加油站。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利于引起他们思考的教学情境。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我首先请学生欣赏自然中的静水(平静的湖面)和动水(一泻千里的瀑布、惊涛拍岸的海浪,奔流不止的小溪),通过画面与声音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流水与静水的不同,从而引出课题《流动的水》。接下来展示流水推动水车转动的画面,通过观察,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水车为什么会转起来?能不能让水车转得更快?在课后的拓展阶段,我再次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流水带给人类的好处(水电站、水幕电影、音乐喷泉等)以及害处(洪水、泥石流等),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流水力量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努力用科学知识改善我们生活的意识。 整节课,我一直努力通过适当的“情境”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他们提供知识攀爬的支架,课堂也因此有了生气有了效率。 另外,在课堂上做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学习伙伴,我真情投入,惊喜于学生的每一个发现,每一点进步。良好的情感交流在师生间产生了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和谐、宽松的氛围。 二、帮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的过程 水轮转动是一个力学问题,水轮转得快不公与作用在叶片上的力的大小(即水位、流量)有关,而且与力在叶片上的作用点的位置(即力臂长短)密切相关。为了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这个问题,解决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我设计了一个玩小水轮的活致力,通过自由玩小水轮,学生会发现水轮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 ,有时还不转(当水流落在轴上时),由此提出想研究的问题也就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小水轮转得快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且这一活动也为学生后面的大胆猜想提供了经验。因此在猜想假设阶段,学生通过思考大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并以小组的形式在全班汇报交流。由于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较多,所以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他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先是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法,再通过交流,由全班同学一起完善实验,形成可行的实验方案。由于有发较完善的实验方案,所以分组实验阶段,每个小组都能针对自己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并且初步得出自己的结论,并且还能把实验结果与全班同学共享。 整个实验活动,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帮助他们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三、学具的创新 在课前试做实验时,我发现传统做法用烧杯制造水流的方法不利于学生掌握水流的大小,这样在实验时,学生就容易因为控制不好水流大小而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在反复思考后,我采用可乐瓶来代替烧杯。我在可乐瓶中上部的两边扎一个小眼,另一边扎一个相对大些的眼,这样,用小眼倒水时,流出的水流量小,用大眼倒水时,流出的水流量大。这样一来,水流的大小就不必刻意去控制,在做水位与水的冲力点这两个实验时,学生也可以专心控制水位或水的冲力点,保证了实验的科学性且更便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操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