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画家笔下的眼睛 年 级:八年级 课 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感受中了解不同的画家用不同的手法描绘同一事物中出现的不同种感受。 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了解画家是如何通过眼睛来加深自己的主题。 3、让学生在以感受为主的艺术活动中把绘画与文学相结合起来,同时让他们养成一个很好的欣赏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视觉、言语、情感、绘画等多角度去加深绘画作品的主题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哪位同学能用词语来描绘一下眼睛? 学生回答(炯炯有神 水灵灵 眉开眼笑、、、、) 2、刚才你们说的词语能演示一下? 学生演示(意图:活跃思维 吸引学生兴趣) 3、现在老师出示一些摄影图片你们,能否找出他们的眼神是怎样的吗? 学生看图片自由发言(意图:引到课题) 师:(小结)我们都能用这么多的词语,用自己的表情,还有摄影师们的相机把眼睛描绘得这么精彩。有很多画家也一样,用他们手中的画笔通过刻画眼睛来告诉我们很多更精彩的东西。 (二)比较性欣赏: 1、出示〈〈蒙娜莉莎〉〉与〈〈英诺森十世〉〉 师: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幅画,从他们的眼神中你看到了什么?他们的眼神有什么不一样?(意图:对比中加深理解) 生:自主回答 师:(小结)这两幅都是比较经典的肖像图,这两位画家都利用刻画眼睛来表现出画面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下我们刚刚看到的眼神差异,《蒙娜莉莎》温柔与忧郁的眼神,而《英诺森十世》是严厉的眼神。 《蒙娜莉莎》:从眼神中我们看到了这位贵妇人是微笑的并且带着忧郁。由眼神给了我们疑惑也就吸引我们去猜想,赋予了这幅画神秘的色彩。为什么画家把她的眼神画成这样?似笑非笑而又有忧郁?吸引看画的人。给看画的人一个想象和探究的空间。这位妇人是位官员的夫人,她的孩子刚刚去世,她的丈夫为了取悦她就请来画家来给她画像,可画家看不到她笑,就让他丈夫请来乐队来一边演奏一边画像,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家抓住她这矛盾的心情通过画眼睛来画出来。说到这我们再回看她的眼睛,你就明白了画家的意图了吗?写实的技巧刻画出了生动的表情。 《英诺森十世》这是一位威严的教皇的形象。画家画微皱的眉弓下,向右瞥视的眼睛相当严厉,画家用写实的手法精心刻画。由于作品的技巧完美,交画时教皇非常满意,把重酬交给画家时说:“你画得过分地像了”。这说明画家把他画得更威严了。 〈二〉出示《呐喊》与《格尔尼卡》 师:你们看这两幅画与刚才看的两幅画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的?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自由回答(老师引导:写实与抽象) (意图:在对比中找区别 区分写实与抽象) 师:前面我们看到的是写实方法来刻画出生动的眼神的,而这两幅用的是抽象的绘画方法。我们一起看看画家是怎样画的。这两幅画都是表现恐慌的场面的。《呐喊》:人物眼睛瞪得圆圆的,一种惊恐的眼神。画家画得很夸张,并且是有精练的几笔画出来概括生动,加上环境中的流动不定的线条给我们一种恐惧的气氛。这是一个面似骷髅的人,双手捂着耳朵,声嘶力竭地大声尖叫,好像一个人的梦魇,恐怖而疯狂!他蜡黄的、消瘦的脸和弯曲的身体被背景中缠绕的线条吞噬;背景中的大海、陆地、天空,都被波浪般的血红的线条所淹没,一切都被线条掌控了,画中之人似乎已经无路可逃;画面中的颜色和线条是如此疯狂!空气中强烈的红与蓝,风景中的红、黄、蓝、绿,色彩与线条所产生的动感令人如此不安,一切都笼罩在一种神秘的气氛中。这是一幅紧张的画,那一声发自内心的疯狂呼喊。是画家用“灵魂作画”这一概念最极端的体现。 《格尔尼卡》 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遭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德军三个小时的轰炸,炸死炸伤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化为平地。德军的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毕加索义愤填膺,决定就以这一事件作为壁画创作的题材,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这幅画运用立体主义的绘画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画面左侧,一位悲痛欲绝的母亲怀抱因战争而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喊,他们的眼神恐惧与惊慌。画家画的眼睛很特别,脸被分割成各种几何形体。她的身后立着一个恐怖的牛头,牛脸上流露出残忍的狞笑。根据毕加索曾在其他绘画作品中以牛头表示邪恶的习惯分析,这个牛头代表了法西斯的残暴和黑暗。画的中间部分,一匹被刺伤的马昂头张着嘴,发出哀鸣,据画家本人说,这匹马象征西班牙人民,它代表受难的西班牙。马的身下躺着一名死去的战士,他的右手握着被折断的剑,剑旁有一朵鲜花,这朵花是对死去战士的悼念。一个妇女从窗子里探出身体,右手举着一盏油灯,油灯的左上方有一盏像眼睛似的电灯,灯光像锯齿一样射向四周,这些象征揭露,画家要将这一切罪恶和黑暗置于光照之下,让全世界都明了。画面右侧,表现了由于轰炸,一个女人从楼上跌下,她举着双手,抬头向上呼救。错综复杂的黑白灰色块造成画面阴郁、恐怖,不规则的线条形成的角和弧的交错,给人一种支离破碎和动乱的感觉,画面沉重又压抑,充满了悲剧气氛。这幅画控诉了法西斯的罪恶。画家以其画来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充分体现其爱国之情。 师问:同学们看完这幅画你们会联想到你们看过的电影片段吗?像这样的场面在我们的国土上出现过吗?(意图:知识延伸 ) 生:日本侵华 南京大屠杀(自由发言) 四、知识运用: 师:(小结)刚才我们看了几幅作品,有写实的《蒙娜莉莎》、《英诺森十世》和抽象的《呐喊》、《格尔尼卡》我们知道了画家笔法多样,留给我们这么多的优秀作品让我们欣赏,回味无穷,这也是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幅我们国内的画家的作品,也是一幅优秀作品,出示《父亲》。同学们自己欣赏作品后,评述一下作品。从以下几方面来评述: 1、透过画面上的人物的眼神你们看到了什么? 2、画面上人是什么样的形象,这样的人在我们周围存在吗? 3、画面中所流露的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作业: 写一篇短文来评述这幅画。 教师设计思路:以画眼神为主线欣赏,分析写实与抽象。培养学生探究与评述的欣赏习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