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神奇的果树》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针对性的分析 【教材分析】 《神奇的果树》是广西美术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9课的教学内容。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学习和感知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大胆使用线条和色彩进行表现活动,并体会和表现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造型能力。 【学情分析】 对于美的事物有兴趣,有初步感受的能力,有较强的表现欲,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思维较活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各种水果的形、色、味。 能力目标: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水果的造型。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认识常见水果的外形和色彩特征及掌握水果的造型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创造 【教学准备】 课件、水果图片、几种水果(实物)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直观激趣导入: 1. 课件展示水果图片,说出水果名称,观察它是什么样子? 2. 简单说说水果的作用。 二、 讲授新知: 1. 观察袋子里的水果图片,说说水果名称、颜色、长什么样子? 2. 让学生尝尝一些老师带来的水果,说味道、谈感受。 3. 引导学生观察书本中学生的作品,看谁的画最“神奇”,画面最漂亮? 4. 谈谈自己的奇思妙想,打算设计什么样的果树?(小组讨论,尽情发挥想象) 5. 组长汇报,教师适时引导补充。 三、 创作表现: 1. 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表现工具进行想象画的创作。 2.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大胆创新的同学,并表扬画面上表现力强的同学。 3. 温馨提示学生注意保护好教室的卫生。 四、 展示评价: 学生用剪刀或用手撕下自己画的水果,贴到老师事先画好的大树上。(小组合作)完成作品后,请组长把果树贴到黑板上展示,并请组内推荐的解说员到黑板上解说自己组的作品,果树上长有什么水果以及具有什么样的“神奇”效果。 五、 小结:评出最具“神奇”果树奖的小组。
分析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经过这段时间的国培学习,不断地提高了我对美术教学上的认识,给我灌输了新鲜血液。在学习中使我知道了: 一、美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李汇洋老师的《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目标及内容研究》中有提到: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目标要适应学生现状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相适应,并关注学生之间的不同差异。 二、教学的过程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目标要从学生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长的乐趣。 因此我总结了自己的改进如下: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在学习和感知活动中,体会和表现物体的特征、形状、色彩带来的不同感受。 2. 能力目标:根据欣赏和自己对已有水果的印象发挥想象及大胆表现出自己的所感所想。 3. 技能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地用线条和色彩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4. 情感目标:体验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培养学生亲近大自然、关爱生活的情感以及与人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上需要改进的是: 1. 这节课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探索多种方法,创作“神奇”的作品,展现“神奇”的果树。 2. 在创作作品之前,如能加入“找朋友”的游戏环节,戴上老师准备好的水果头饰,以水果的形状、色彩找找同类。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中乐,在玩中学,也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3. 作品展示后,如能根据自己组的果树,给果树取个名字。学生的兴趣再次得以提升,调动学生自身的潜能,充分挖掘学科知识的意义。就如李老师在讲座中说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美术知识,产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还要使学生对美术有一种向往,有一种依靠美术语言表达情感的欲望。敢说心里话,觉得好玩,觉得很美,觉得有意义。有这样情形出现,美术课就是成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