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说课稿 教学内容:例12、P34—35练习六第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2.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 3.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今天呢,就让我们成立一个数学志愿者小组,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吧。 那我们先到小强家看一看,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出示例12 1.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的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中。每个玻璃瓶最多可以盛0.4千克,那她要准备几个瓶子? 师:来我们帮小强妈妈想办法解决一下,看到底需要几个瓶子。 生:2.5÷0.4=6.25(个) 师:是这样吗?在仔细的想一想。 生:不是,因为瓶子只能是整的,所以要用四舍五入法,也就是说用6个瓶子就够了。 师:,还有没有不同意见的?在思考一下,如果没有不同的意见我们就去告诉小强妈妈了。 学生思考,交流。 生:如果是6个瓶子的话,只能装2.4千克,还不能全部的分装完,还剩0.1千克。 师:很好,有的同学思考的很仔细,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用7个瓶子就可以了。 师:正确,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我们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时候并不是十分的合适,有的时候要去哦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取商的近似值,就像小强妈妈遇到的问题,我们通过计算得出的结果是6.25个,二十几情况是要7个才够,这里我们用的就是“进一法”将6.25中的小数点后面的尾数舍去,向个位进1。好了,我们帮小强的妈妈解决了问题,在去礼品店的王阿姨那里看看吧,好像王阿姨也有点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帮助学生在参与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体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用“进一法”。) 2. 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品盒,每个礼品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品盒? 师:大家抓紧时间帮助王阿姨计算一下。 学生计算,交流结果。 生:25÷1.5=16.666…(个)应该是… 师:那包装17个够不够?为什么? 生:不够,因为要是包装17个的话,需要25.5米的红丝带,可王阿姨只有25米,所以不够。 师:那王阿姨可以包装多少个礼品盒? 生:16个 师:为什么我们不用“四舍五入”或者“进一法”呢?因为在这里我们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判断,我们只到如果我们要包装17个礼品盒的话,需要丝带25.5米,而包装16个礼品盒我们需要24米丝带,所以在王阿姨只有25米丝带的情况下最多只能包装16个。 师:在这里我们把计算出的16.666…中小数点后面尾数去掉,得近似数16.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都很出色,不愧使我们的数学小志愿者。在今后遇到的数学问题,需要取近似值的时候,同学们可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取商的近似值。那现在我们可以请同学起来说一下,你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事情用了“进一法”或者是“去尾法” 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与前面小强妈妈问题解决的对比,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明确要跟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使用不同的取近似值的方法,教师并总结了再用“去尾法”的时候重点是看“需要”二字,从这两个字上确定用什么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P33“做一做” 如何处理的结果?为什么这样处理? 2、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进一法) 3、装订一种笔记本需要用纸60页,现在有同样的纸2800页,可装订多少本这样的笔记本?(去尾法) (设计意图:巩固应用环节让学生从基本应用、综合应用、思维拓展三个层次进行了练习,是学生进一步的明确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到什么?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收获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