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五有四度”评课方法下的一次教学尝试 在实施课堂变革的过程中,拜读了梁恕俭老师的“五有四度”评课方法,觉得很有道理,他说高效课堂评价一节课,一般关注四个“度”,即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生成的高度。除了这四个度,还可以看看学生有没有五个“一”, 即一次精彩的展示、一次巧妙的生成、一次得意的发现、一次真实的感动、一次会心的微笑。因此我在浙教版九年级上册《3.1圆》的教学中根据“五有四度”评课方法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尝试,收获颇多。 首先我设计了《3.1圆》导学案,在导学案的前四部分体现的是自主学习,有学习准备、自学导读、自我评价,提高以往教学中的自主程度。利用中午时间同学们可以对导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下午第二节课上课时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同学讨论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帮助解决。这时候体现出的是合作,把同学4人一组分组,每一组里有一个同学的成绩相对较好,可以指导其他同学,提高合作的效度。在接下来的课堂探究四里: 一个点到圆上的最小距离是4cm,最大距离是9cm,则圆的半径是________. A. 2.5cm或6.5 cm B. 2.5cm C. 6.5cm D. 5cm或13cm 也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这时的合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组内的合作探讨,画图、计算、分类、半径与直径的争论,最后得出漂亮的答案。我也非常开心。同学们有这么好的合作。 对于探究四里的探究,我觉得这样设计有了一定的探究深度。他们的合作探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真正让学生享受到求知的愉悦。 由于将课堂给予了学生,生成也就自然而然。同学们在讨论和辨析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的知识,这些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如找全所有的弧,怎样找,同学发现先找弦,再找弧,这是同学自己发现的方法,说出这个方法的同学非常开心,这是学生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学生的。而这又恰好给了这个同学一次得意的发现的机会,当然在探究四里还有更精彩的发现,找到平面上一点P到圆O上距离最短或最长的方法—作直线OP,直线OP与圆O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同学们的欣喜不以言表,这何尝不是一次巧妙的生成呢?这何尝不是一次会心的微笑呢?!另在探究二里,将问题抛给学生,部分学生很快就发现解题的思路利用圆的半径相来解决问题。那就让他来一次精彩的展示吧。到屏幕前讲解是真真同学,她讲解非常的到位。 不知道这堂课学生有没有一次真实的感动。但我被学生的表现感动了。我在师生共同探究、共同学习中分享了快乐。我想同学们也一定是很愉快的度过这40分钟的。诚然这节课还存在不少瑕疵,但我还是会用这一评价来指导我的教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