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浙江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二年级第一学期P54—55 教学目标: 1、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2、通过独立尝试,掌握并优化竖式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来源与生活。 教学重点:能够用竖式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套圈游戏:24分、26分、28分、29分、37分、39分 小红 小丽 小明 第一次 24 26 26 第二次 29 28 29 第三次 28 合计 78 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一:小红三次一共得了多少分? 问题二:小丽第三次得了多少分? 小明自己也提了一个问题。(我第三次至少得几分才能得第一名?)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一:小红三次一共得了多少分?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4+29+28 你想怎么样计算? 学生说自己的方法,(教师相应板书)展示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4+29+28=53+28=81 20+20+20=60 4+9+8=21 60+21=81 三个数的竖式怎么列?,请你尝试着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学生动笔列竖式(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学生说,教师板书连加的几种竖式 板书:方法一: 24 +29 53 +28 81 方法二: 24 29 +28 81 方法三: 24 53 +29 +28 53 81 你认为哪一种最方便?学生自由发挥 教师对算法进行优化(提倡方法一和方法二) 在列竖式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数位对齐,需要进位的时候进位。) 出示练习一 17+35+38= 选择自己喜欢的竖式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计算过程和校对(投影展示)。 2、出示问题二:小丽第三次得了多少分? 该怎么解决?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可以怎么计算呢? 预设:26+28=54 78-54=24 连加的竖式小朋友已经会了,连减应该怎么写呢?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板书:方法一: 78 -26 52 28 24 方法二: 78 52 -26 -28 52 24 方法三: 78 26 -28 24 反馈交流 小结:方法三因为这种方式计算起来不方便,所以连减的竖式一般不采用。 教师对算法进行优化,突出方法一的优越性。 在计算连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出示问题三:我第三次至少得几分才能得第一名? 小明第三次至少得几分总分才最高? 多请几个小朋友讲。课件出示答案 什么叫做至少? 小结:所以小明的总分至少要到82分,才能得第一名。 那么小明第三次的分数至少是几分呢? 应该怎么计算?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汇报计算过程答案。 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板书:连加、连减) 三、练习 1、学生完成书上练习并核对 2、三个小朋友比赛踢毽子,小红踢了51个,小丽踢了21个,小明踢了28个,他们一共踢了多少个? 学生独立完成 把学生的作业投影展示(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3、数字谜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一共分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让学生讲图意,提数学问题。提问题是这本教材的特色。每一单元的第一课时都是主题图提问。所以学生不难提出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但由于时间的限制,所以我没有一一出示学生所提的问题,而是在最后将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纳为:这节课所要解决的3个问题。第二个层次分层解决这三个和本节课有关的数学问题,虽然这节课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竖式计算,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尝试了多种方法。有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的竖式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列三个数的竖式。先连加,后连减。最后对算法进行优化。尤其是第三个问题对学生的思维的到发展是有帮助的,但是也有一个不足的地方,解决了第三个问题后没有把它回归到问题的情境中,只是为了计算而计算。没有把问题解决到最后。第三个层次巩固练习,将连加和连减的竖式放在一起。这也是学生容易错的地方,有了这个实践学生可以总结出许多计算时的经验。第四个层次师生合作完成数字谜题目。最后将本节课的练习提高了一个层次。但是由于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计算过程说的太多,所以最后的数字谜的题目没来得及做。时间没有得到最好的分配。由于是计算课,我觉得整节课上下来学生的积极性不是最高。鉴于以上不足的地方,以后在把计算课上扎实的同时怎样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