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趣味语文,快乐学习 ——诗歌押韵教学案例
【背景说明】 开学初曾在任教班级作过调查,班中真正对语文感兴趣的同学不到20%。原因各种各样,有的认为汉字难记,有的认为先前的语文课索然无味,有的认为写作困难重重,有的认为语文成绩难以提高没有成就感。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许多新知识不断引进学校教育,学科数随之增加,用于母语教学的时间相应减少。汉语本身构造复杂,数量繁多,汉语学习需要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收效缓慢。而现行急功近利的考试制度和社会风尚无疑对母语学习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人们对母语学习的重视程度降低。而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这样的现状下,努力发掘汉语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极为重要。 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母语的快乐,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挖掘汉语自身快乐因子。从学生到老师,我一直忘不了俞平伯先生一段描写书声的文字:“在曲折廓落的游廊间,当北风卷雪渺无片响的时分,忽近处递来琅琅的书声。谛听分明的很,是小孩子。它对于我们十分亲密,因为和从前我们在书屋里所唱出来的正是一个样。这尽可以使我重温久未曾尝的儿时的甜酒……”书声竟使先生无法忘怀,不正与汉语的吟诵中自然流露的音乐性密不可分。正如先生所言他们的读与我们的唱是一样的。我想为何不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体会汉语的音乐美,从而去亲近汉语,喜欢汉语呢?为此我决定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诗歌入手,就押韵教学带领学生走进诗歌,欣赏诗歌,在趣味中吸取养料,发掘美点,并达到创作诗歌的目的。
【案例描述】 师: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先秦到清代直至而今,诗人辈出,佳作层出不穷,真可谓源远流长。特别是唐朝,社会上形成了上至帝王天子,下至平民百姓,人人读诗,人人写诗的局面。唐代也就成为了一个盛况空前,后难为继的辉煌时代。美学大师朱光潜认为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