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和储蓄者教材分析
一、教学和教育目标:
1、知识要求
识记:⑴金融和金融机构;⑵银行的基本含义;⑶我国银行的分类及各类银行的主要职能;⑷我国主要信用 工具及主要用途;⑸我国公民存款储蓄的政策和原则;⑹我国现有的主要债券的种类及作用;⑺商业保险的作用及购买商业保险的一般程序。
理解:⑴银行在国家邻导和组织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⑵储蓄在国家建设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要求:
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⑴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概括出银行的含义,分析银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作用。
⑵通过学习和掌握我国各类银行的业务,分析银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⑶能用学过的理论,分析银行利率变化的原因及作用,国家为什么鼓励公民储蓄等问题。
⑷学过储蓄、债券、保险的特点后,能为家庭投资提出自己建设性意见。
3、觉悟要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国家观念,为经济建设的观念。
二、本课的逻辑结构
本课由“我国的银行”和“公民的储蓄”两节构成。课文是从投资者的角度介绍金融机构和有关的一些投资渠道,目的在此使学生初步知道与货币、银行、商业保险打交道的必要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金融知识,独立理财的意识和能力。
第一节第一框“银行的产生”。要了解银行,首先要知道金融和金融机构,要知道银行的产生。银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银行的产生过程,看出银行起信用中介作用,从面得出“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业务的金融机构。
第二框主要分析我国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只有了解我国各类银行的职责,才能加深对银行的产生、银行的本质、银行的含义的理解,也为学习银行的业务和作用打下基础。
第三框分析了银行业务和作用。教材首先分析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银行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银行的储蓄紧密相连,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就是吸收存款,银行资金的重要来源是社会存款。因此,教材在讲了银行知识的基础上引出了第二节“公民的储蓄”,第二节由两框构成。
第一框“存款储蓄,利国利民”。首先分析了什么是公民的存款储蓄、存款储蓄的种类,我国对公民存款储蓄的政策和原则,在这个基础上分析公民在存款储蓄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作用。
第二框“债券和商业保险”。首先公析了什么是债券,债券的特点,债券的种类和我国债券的主要作用。接着从购买债券是一种投资方式,引出另一种投资方式——商业保险。教材重点分析了商业保险建立的基础,保险公司的性质,保险公司与银行的关系,商业保险的分类,购买商业保险的一般程序和商业保险的作用。
三、本课的知识结构图:
银行和储蓄者
|
我国的银行
|
银行的产生
|
金融和金融机构
|
银行是主要的金融机构
|
银行的产生
|
银行的含义
|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
中国人民银行
|
含义地位
|
职能
|
①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监督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
|
②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
|
③经理国库
|
商业银行
|
什么是商业银行
|
|
|
|
中国工商银行
|
|
中国农业银行
|
含义
|
中国银行
|
|
中国建设银行
|
主要职能
|
交通银行
|
|
|
政策性银行
|
含义及设立的的目的
|
|
|
|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
|
含义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
|
中国进出口银行
|
主要职能
|
|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
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
吸收存款
|
|
|
发放存款
|
|
|
转账结算
|
转账支票
|
汇票
|
信用卡
|
|
银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
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
|
银行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
|
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
|
|
公民的储蓄
|
存款储蓄利国利民
|
公民存款储蓄的含义
|
|
邮政储蓄
|
农村食用社储蓄
|
对存款储蓄的原则
|
公民个人存款储蓄在国家经济生活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
债券和商业保险
|
债券
|
什么是债券
|
|
债券和股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债券的种类
|
政府债券
|
含义
|
金融债券
|
特点
|
公司债券
|
商业保险
|
商品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区别
|
购买商业保险的一般程序
|
商业保险的分类
|
商业保险的职能和主要业务
|
我国商业保险的作用
|
|
|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我国银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重点和难点)
银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涉及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特别是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学习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帮助他们依法规范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学生与银行接触少,专业用语了解不多,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又成为本课的难点。
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弄清以下几点:
①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第一、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将社会上闲置的货币集中起来,又以贷款的形式将集中起来的货币贷给需要资金的生产部门,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
第二、银行通过资金活动,成为联结国民经济的纽带和对宏观与微观经济活动进行调节的工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结成一个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通过商品和货币形式来实现。银行作为全国的信贷、结算、现金出纳和外汇收支的中心,集中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大部分货币收付,通过办理信贷和结算业务,银行就像一根纽带,把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环节联系起来,把工业、农业与其他产业部门联系起来。人们常把银行的业务活动及其所起的纽带作用,比喻为人体的血液循环。如果没有银行活动的加入,社会再生产就会陷入停顿。
银行对宏观与微观经济的的调节作用,是利用银行掌握的信贷、利率、外汇、汇率等经济杠杆进行的。例如,银行信贷资金的规模与投向,直接影响到生产和流通,影响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银行实行差别利率政策,体现出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调整;银行为企业提供外汇资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同时又起到调节国内外资金或经济关系的作用。
②银行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银行成为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和社会经济信息的总汇。银行所具有的社会公共薄记的作用,使经济研究和决策部门可以从银行的存款和贷款数量的大小的变化、信贷资金周转的快慢、现金的投放和回笼的多少,转账结算的数量和方向变动的趋势等信息,全面地掌握社会经济的动态,并据此分析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在银行实行电脑化后,银行这个神经中枢和信息中心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就更强了。发达国家大银行,一般都设有庞大的研究部门,专门从事经济信息的调查、统计和预测工作,并高薪聘用专门人才去研究部门工作,从组织上加强银行的经济信息工作。从上面分析中可以看出,现代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管理信息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分系统,其地位和作用是任何部门都无法替代的。
③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劳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银行通过存、贷款状况,转账结算的数量,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督促它们正确执行国家金融政策,起到鉴督和管理作用。另外通过贷款数量、贷款利率来调整经济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
2、公民个人储蓄存款的重大作用(重点和难点)
学生现在是消费者,还可能是储蓄者,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并帮助他们规范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这部分不仅是知识的重点,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点。让学生正确理解人个经济生活同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增强投资意识,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但由于涉及一些专业用语,学生不了解,所以这部分又是本课的难点。
要弄清这部分内容,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①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
银行以信用形式,吸收个人暂时不用的货币成为储蓄存款。货币在存入银行这一段时间,个人的消费资金不再以个人购买力形式出现,而被银行利用,相应地增加社会可用资金总量,支持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积累的形成和增长。这就是说,国家有偿地、有息地短期或长期取得资金的使用权,可以在不断提高已定的积累率,不变更群众资金的所有权的情况下,多增加生产建设资金,支持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从储蓄事业本身考察,储蓄积累社会资金,支持生产;生产的发展又促进了群众生活的改善,增加了储蓄存款的储源。所以这种循环既有利于群众,更有利于支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调节市场货币流通。
第一,从个人来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个人可以任意支配,但为了选购自己满意的商品,留作后备,这部分资金要退出流通。在一定时间之内被推迟的能力,银行通过吸收储蓄,继续作为资金投入流通。为了保持货币的购买力和商品供应量的平衡,国家在安排消费品供应时,要充分预计到在群众可支配收入中,有多少可以转化为储蓄存款,在安排消费品和生产中,就可以相应地减少一部分消费品的生产和供应,保持贷币流通量适应商品流通正常需要,从而稳定货币,调节流通。
第二、当购买力的增长超过了商品可供量时,国家通过开展储蓄业务,把市场上多余的一部分纸币采用信用回笼的方式吸收进来,使货币流通趋于正常,保持物价稳定。
第三、银行吸收公民个人储蓄存款,把这笔款转化为生产和建设资金以后,又支持市场某些紧缺商品的生产,增加更多的商品供应,促进货币购买力和商品供应的平衡。
③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的货币收入逐步增加,人们的消费欲望也开始上升,已开始从满足最基本的吃穿向添置高档耐用消费品转化,使原有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我国现在仍然实行低工资制,要缩小这种消费欲望和购买力之间的差距,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是说需要经过一定的积蓄来完成。所以,发展储蓄,是帮助群众有计划地安排收支,实现消费愿望的有效途径。
3、投资理财(现实难点)
(1)投资理财就是将手里的闲散资金加以合理利用,通过购买某种资产,使自己的资金得到增值的行为。将钱存入银行或者买股票、买债券等,都属于“投资的行为”,而“投资理财”则是根据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作好规划、制定目标,决定何时投资、如何利用等。
(2)投资理财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克服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第二,获取“复利”收益。通俗地说,“复利”就是“利滚利”的意思。
(3)可供投资的对象。目前国内居民可投资的对象有:银行储蓄,国债、企业债券等债券,保险、股票,基金,外汇,贵金属,邮票,钱币、艺术品、古董等收藏品,房地产,实业投资等。
(4)如何选取投资对象。“投资”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收益和风险。收益就是“赚钱”,风险就是“有可能赚,有可能赔,结果不确定”。而且风险和收益是对等的关系,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就要承担更大的风险。您如果不能承受一点损失,那么就不大适合于买股票;如果您的投资年限比较长,对短期的波动并不在意,那么可以选择风险和收益都比较高的投资对象。当然,选择之前,最重要的是了解它的特点,看是否适合自己。
五、疑点、混淆点、易错点
1、金融机构与银行(易错点)
(1)资金的融通简称为金融,资金融通的中介机构称为金融机构。它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2)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是最主要的金融机构。
(3)我国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非银行机构和国家外汇管理局,银行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信托投资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因此,不能把金融机构同等于银行。
2、中国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易错点)
(1)是政企关系。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的金融行政管理机关,商业银行是专门办理信用业务的金融企业,它以银行利润为经营目标,它必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和制度。
(2)是存贷关系。中国人民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商业银行是向中国人民银行存款和申请再贷款的企业。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存款,也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贷款,即由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贷款方式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
(3)是领导和被领导关系。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各商业银行来说,存在着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的关系。
⒊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易混淆、易错点)
⑴区别
①性质不同:中央银行是政府拥有的一个管理全国金融机构和货币金融活动,从而能有力地贯彻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权力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在国务院的领导下,是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中国银行是统一经营外币业务的国家级商业银行之一,是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
②主要职能不同:中央银行作为货币发行的银行,它垄断着货币的发行权;作为银行的银行 ,它只对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 开立帐户、融通资金和进行清算,并执行着“最后贷款人”的职能;作为政府的银行,经办国库收付,为政府开立帐户,代理政府发行公债和经理还本利息事宜。负责管理国家外汇、黄金储备,代表政府干预外汇市场,必要时也向政府提供贷款或(间接)购买债券。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具有以下职能:第一,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和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第二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的流通。第三,经理国库。第四,具有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的职能;中国银行的主要职能是,统一经营全国的外汇买卖业务,办理一切贸易和非贸易的外币国际结算,吸收外币存款。
③地位不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是全国金融体系的领导力量;中国银行作为商业银行要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和监督。
⑵联系
①皆为银行,皆属于金融机构,作为信贷中心、转帐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是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枢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略)。
②中国银行作为商业银行,为应付存户提取,可以向中央银行借入存款准备金,二者之间有着业务联系与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4股票与债券(易混淆点)
债券与股票的联系在于:二者都是有价证券,都是集资的一种手段,都能获得一定的收益。
债券与股票的区别:第一,性质不同,股票是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它证明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债券则是债权的凭证,它证明持有人对债务享有债权。第二,收益权不同,股东凭股票可以获得股息和红利,股息和红利的多少要受公司经营状况决定;债券不承担经营风险,到期可以收获利息。第三,偿还方式不同,股东不能从公司中退股,要想把股票转变成现金只能出卖股票;而债券到期必须偿还本金。所以股票的风险比债券大。
5、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疑点和易混淆点)
(1)区别
第一,发行主体不同。政府债券发行主体是国家;金融债券发行主体是金融机构;公司债券发行的主体是公司(企业)。第二风险状况不同。政府债券是由国家发行的,以国家信誉和财力为担保,又国家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风险较小,安全性最好;公司债券风险较高。第三,收益率情况不同,政府债券的利率高于银行储蓄利率,低于金融债券利率;金融债券利率高于政府债券和银行存款;公司债券收益率较高。第四,流通性能不同,政府债券信用度高,流通性强;金融债券不如政府债券,流通性较强;公司债券流通性较低。
(2)联系
三者都是债券,都是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证据,都到期还本付息。
6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易混淆、易错点)
|
社会保险
|
商业保险
|
性质
|
解决大多数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
|
建立在商业的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
给付标准
|
只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
|
保障项目广泛,给付标准较高
|
费用
|
大多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负担或由政府承担
|
完全由个人负担
|
保险依据
|
国家和有关部门统一规定
|
被保险人的需要
|
保障范围
|
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
|
保障项目广泛,保障范围大小与缴纳的保险费成正比
|
7、商业保险与储蓄(疑点、易错点)
第一相同点:它们都是一种投资行为;它们都是由公民个人意愿决定的;其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都对国家和个人有重要作用。
第二不同点:①商业保险是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一项必要措施;而储蓄是把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为商业保险中的投保人在遇到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知,可以得到补偿;储蓄在支取时,可按规定得到利息。③商业保险要到保险公司办理;储蓄要到银行、信用社、邮局、储蓄所办理。
六、联系热点分析
1、农业银行百家金融超市揭牌
[热点问题]如果您想办理贷款买房、买车等业务,农业银行的金融超市可以同时提供保险、公证、法律在内的全套服务,免去客户申请一项贷款要跑好几家,折腾好多次的烦恼。2001年9月17日,中国农业银行100多家金融超市在全国百余大中城市同时揭牌,开始为客户提供快捷的“一站式”服务。
农业银行推出的金融超市,是传统营销方式的创新。它使客户在一个门市便可办理所有个人金融业务。金融超市不仅办理传统的个人本外币储蓄存取款等业务,还经营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理财咨询、代收代付、借记卡营销、个人实盘外汇买卖、银行转帐,以及代理保险、保管箱等业务。由于农行金融超市对绝大部分业务实行开放式经营和“一站式”流水作业,所以客户能随到随办,凭证内部传递,减少中间环节,为客户节约了时间。
[分析]①运用商业银行是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的观点,说明农业银行百家超市揭牌的必要性②运用银行业务的有关知识分析农业银行传统经营方式的创新对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必要性。
2、十家银行携手应对WTO
[热点问题]2001年9月9日,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厦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行长,在苏州签署了苏州协议,开始缔结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人世”是这些银行加快合作步伐的催化剂。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说,每家股份制银行都很单薄,规模很小,在金融市场竞争中抗风险能力、竞争能力都比较弱,既没有国有商业银行庞大的分支机构和巨额资产的优势,也没有国际金融机构健全灵活的经营管理体制和国际网络优势。面对市场的竞争压力,特别是“入世”后的挑战,股份制银行之间走合作、联盟的道路,来共享规模、实力、资源成了必然选择。
[分析] ①运用市场竞争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十家银行走合作、联盟道路的必然性和必要性。②运用商业银行是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的观点分析十家银行合作、联盟的必要性。
3、存款实名制
这是现实中的一个热点。
存款实名制,就是居民到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必须出示有效证件,填写自己的真实姓名。
银行对公民的存款储蓄,实行“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先前,不论储户的姓名是否真实,均可到银行办理储蓄存款。这样,许多国有单位将公款私存,以便个人使用。更有大量贪污、受贿及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灰色收入,以假名存入银行,以逃避司法检查和税收管理。
存款实名制有助于防止腐败和洗钱等犯罪行为的发生,对一些高收入者的纳税行为也是一种约束,并有利于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
4、我国城乡居民的银行储蓄存款
[热点问题]到2001年8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06万亿元,首次突破7亿元大关。
[分析]①运用存款储蓄的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庞大的存款储蓄余额在国民经济生活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②运用税收的有关知识,分析征收利息税对分流储蓄、刺激投资、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作用。
5、发行国债,拉动经济增长
[热点问题]1998年——2000年,我国累计发行3600亿元国债,用于建设一批重要项目。2001年,国债投资规模式500亿元,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8%,高于上年同期4。4个百分点。
据测算,国债投资对1998、1999、2000年三年经济增长的拉动分别为1.5个百分点、两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以国债专项资金技术改造贴息为例,三年共安排265.4亿元,拉动投资2810亿元,其中银行配套贷款1721亿元。就是说,一元的国债带动了十元的社会投资、六元的银行贷款。利用国债资金进行重点建设,不仅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抑制了通货紧缩趋势,而且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
[分析]①国债务由中央政府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发行国债,有利于弥补国库暂时性资金不足,平衡财政收支,为经济建设筹集资金,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国家发行国债是运用“经济手段”来扩大内需,拉动相关产业,优化经济结构,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健康运行。
6、国内保险业持续健康运行。
[热点问题]2001年1至7月份,国内各保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1163.35亿元,同比增加269.25亿元,增幅30.11%。其中,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740.55亿元,增幅40.29%;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422。80亿元,同比增加56。58亿元,增幅15。45%。中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145.45亿元,同比增加264.62亿元,增幅30.04%;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7.90亿元,同比增加4.63亿元,增幅34.89%。
国内保险业务所以能够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主要得益于各保险公司抓信当前经济形势好转的有利时机,大力开拓市场,努力开发新产品,同时加强企业管理,不断降低成本,效益观念不断增强。
[分析]①运用商业保险能为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重要保障的观点,说明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不断增加的必要性、重要性。②运用商业保险的性质分析说明各保险分司大力开拓市场、努力开发新产品、加强企业管理,不断降低成本的必要性。③运用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特征的观点,分析说明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不断增加的意义。
相关阅读推荐:
› 银行和储蓄者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