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生物说课稿高中生物说课稿> 正文

人教版高一生物说课稿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

本站微信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
一.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标提出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我借助多媒体的简洁性、直观性和自己动手制作细胞膜模型等活动,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质疑为主轴、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第四章共有3节内容,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与膜结构有关,于是进入第二节内容。而第二节内容又是解释第三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基础。这三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功能--结构--功能。由此可见,本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在第四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架起第一节和第三节的一座桥梁。并体现出了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同时本节内容和前面的第二章中的“化合物”和第三章中的“细胞膜”、“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又有一定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②理解并识记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分析、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②学习经典研究的科学方法,即“现象—问题—假说—设计实验检验假说—
获得结论”的研究方法。
(3)情感目标:
①生物膜结构的研究是立足于生物膜的功能特点开展的,树立生物结构与功
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辨证观点。
②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在科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
重点:①生物膜的的探究历程。②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
难点:①生物膜的的探究历程及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
②应用“结构决定功能”原理思考有关生物学现象。
三、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第1节跨膜运输的实例等基础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
了认知基础,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为了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等生物学素养,本课以“自主探究法”为设计理念,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如启发式、分组讨论法、归纳法等方法。充分体现教师于“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于“学”的主体地位。通过设疑质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强化科学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学法: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结合本节课内容,教师应指导学生以自学法、讨论法、归纳法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有目的、有选择的阅读,通过课堂论坛的积极讨论,通过对生物膜模型的建构,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活动中,某小组同学分别用三种材料做细胞膜:塑料袋,普通布和弹力布.讨论:
根据结构域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用哪种材料做细胞膜更适于体现细胞膜的功能?
还能想出更好的材料做细胞膜吗?
设计意图:回顾所学知识,由已知引入未知,进行合理假设。建立一种由已知领域出发,自然引入到未知领域的导课模式,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
(二)传授新知
1、科学家探究的历程:
通过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
[故事一]欧文顿的试验和推论。189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动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研究,发现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类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讨论]问题①:该实验可说明什么?
问题②:一般说来,要研究某一物质或物体的分子结构首先要弄清其化学组成成分。为何E.Overton不用化学分析方法去弄清细胞膜的化学成分?
[故事二]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的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引导讨论]问题①:该实验说明了什么?
问题②:在此实验中为什么要选用红细胞膜来进行分析?
自学小资料: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
﹝模拟活动一﹞用橡皮泥为材料,制作六个磷脂分子模型,并尝试建立6个磷脂分子在空气--水面的排布方式?
(小组探究展示,得出结论:磷脂分子可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展开为一层)
[故事三]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引导讨论]问题①:该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②:细胞膜中的脂质为什么会排列为连续两层呢?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会排列成怎样两层呢?
﹝模拟活动二﹞用制作的磷脂分子为材料,细胞膜上的两层磷脂分子究竟如何排布?
(结论: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故事四]既然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中脂质是双层的。那么,蛋白质位于什么位置呢?1959年,罗伯特森利用电镜,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暗—明—暗的三层结构。
﹝模拟活动三﹞根据罗伯特森电镜照片,用橡皮泥为材料制作蛋白质分子,模拟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如何排布的?
(罗伯特森提出单位膜模型: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生物膜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故事五]电镜冰冻蚀刻技术带来的新模型。
﹝模拟活动四﹞修正细胞膜模型,重新排布蛋白质。
(小组探究,得出: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的三种排布:镶,嵌入,贯穿。)
这种模型有没有缺陷呢?(演示:吞噬细胞吞噬病菌模拟视频)
[故事六]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
[引导讨论]该实验可表明什么?
[分组讨论]问题①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问题②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问题③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如何排布的?
问题 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2、流动镶嵌模型
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②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双分子层。
③具一定的流动性。
延伸探究: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否已完美无缺了呢?
五、课堂小结:重点总结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六、课堂训练(重点是有关“结构特点、功能特点”的题目)
1.人体内的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这个过程的完成依靠细胞膜的 ( )
A.选择透过性 B.保护作用 C.流动性 D.扩散
2.使磷脂特别适于形成细胞膜的原因是( )
A磷脂能迅速吸水. B.磷脂是亲水性的.
C.磷脂既是疏水性的又是亲水性的 D.磷脂是疏水性
3.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与这一特性密切相关的成分是( )
A.磷脂 B.糖蛋白 C.磷脂、蛋白质 D.蛋白质
4.课外制作:尝试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细胞膜的3D模型。

七、板书设计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膜的成分
2、膜的基本支架
3、膜的结构特点
4、膜的功能特性
设计意图:我根据板书的“规范、工整和美观”的要求,结合所教的内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板书,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思路。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创设了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利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成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新课程理念。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把学生从死记知识的苦海中解救出来。
初次的尝试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学生不能够很好的把知识和习题联系,只是把他所知道的知识简单罗列,不能够体现出能力的训练。在上课中发现学生比较腼腆或拘束,声音比较小,表达不能到位。尽管本节课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是也让我看到了闪光点:学生比较欢迎这样一堂自己是主角的课堂。

相关阅读推荐:

人教版高一中化学必修1说课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说课稿 铁的重要化合物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 Unit 4 Making The News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乙醇参赛优质说课设计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说课稿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说课稿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说课稿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说课稿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说课稿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说课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说课 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政治说课稿 多变的价格说课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