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心理健康说课稿> 正文

小学感恩教育心理健康说课稿 躲不掉的爱说课稿

本站微信

《躲不掉的爱》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躲不掉的爱》,是我校自行开发的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中“感恩系列的一个内容,属中高年级段学生的心理辅导范畴。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本课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心理健康辅导课,以帮助学生解决如何面对父母的唠叨为主题,通过活动中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感悟真情,明了事理。
学情分析: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有时不能正确理解父母的唠叨。他们已具有计算机运用、网上学习讨论的能力,对网上交流有很高的兴趣。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正确理解父母唠叨中蕴含的关爱,建立面对父母唠叨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感受唠叨中的关爱,改善亲子关系。
难点:如何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亲情。
突破措施:利用多媒体手段,合理架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与本课的整合点]
本课采用活动的形式,将人际交往、情绪疏导、亲情验证、信息反馈浓缩于课堂,体验与互动的内容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这些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因此,本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并且做为主要手段,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信息技术与本课的整合,不仅体现在由校园网“说出你的烦恼”的讨论确定了本课题。还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1)利用预先准备的录像,将学生的生活融入到课堂,实现课堂内外的互动。
(2)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亲情情境,营造情感氛围,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增强心育效果。
(3)利用计算机网络,采用电子贺卡、邮件的形式,实现与父母交流。家长通过论坛,实现信息反馈。
[教学过程]
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模式是:活动,体验,感悟,分享。我设计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环节一:创设情境,换位思考
心理健康课上,传统的语言交流很难让学生敞开心扉。本课的第一个环节中我根据他们在校园网上普遍反映的烦恼,录制了小品剧《明明的烦恼》,一播放就引起了学生共鸣,引出了要解决的心理问题。接下来,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是有很大难度的,但是录像《厨房对话》,实现了“时光倒流”,学生们看到了父母唠叨背后的良苦用心,非常自然地完成了心理换位的角色体验。
环节二:心理测试,亲情互动
在第二个环节中对学生和家长分别进行同样的心理测试。当学生面对测试中残酷的问题难以抉择时,测试适可而止。接下来播放家长的测试录像,(播放)
这个环节,仅凭教师的叙述无疑是苍白的,没有说服力,很难打动孩子。而且,将50多名家长请进课堂进行现场测试是不现实的,利用信息技术却实现了课堂内外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当孩子们看到屏幕上爸爸妈妈为了孩子宁愿舍弃生命时,心灵的震撼是巨大的。他们的心理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曾经感到烦恼的唠叨,逐步变成了关爱、期待、严格要求、鼓励……
环节三:重新审视,体味唠叨
当孩子的情感一步步凝聚,在第三个环节“重新审视,体味唠叨”中,教师恰到好处的提升,孩子们认识到不是“躲不掉的唠叨”,而是“躲不掉的爱”!
环节四:感人故事,震撼心灵
继而,活动进入第四个环节:播放配乐故事——《人梯》,用事实证明亲情的无私无畏,学生在故事中受到父母爱的震撼,感情进一步升华。
环节五:真情流露,爱的表达
活动课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急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伴随着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学生和老师一同制作电子贺卡,表达对父母的感谢和爱,贺卡上传后在学生中广泛的交流。
常规教学中,心理健康课“分享”这一环节往往是局限于课堂内的,根本无法实现课堂内外的交流,也无法快捷地进行信息反馈。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交互作用,我不仅实现了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实现了与父母的交流,进而帮助学生把这份理解与爱延伸到生活中去。
[教学反思]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实现新课程理念中强调的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性目标和防治性目标的主要途径,它通过教学平等对话、学生主动参与、知情融合的教学情境等途径实施,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无疑是其最为便利有效的手段。
我设计的活动课中,因为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使得心理辅导的过程水到渠成,润物细无声地实现了教学目的。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位教师能够找到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点,将信息技术巧妙的运用到教学中,就会有效提高课堂效果。
 

相关阅读推荐:

小学感恩教育心理健康说课稿 躲不掉的爱说课稿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