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专家、老师,你们好!杨柳轻扬的杨,萍水相逢的萍,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支持和指导!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我准备从教学理念、对教材的分析、教法和学法、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具体阐述。
赏析:自我介绍,富有文采,即刻引起观众和评委的注意。
一说教学理念
在说理念之前,先给各位老师讲一件我亲眼看见的事情,我们学校高二年级有个学生,他妈妈每天中午给他送午饭,一次送饭来迟了,该生接过饭盒“砰”的一声把饭盒砸到地上,对他妈妈大声吼叫:“你怎么搞的,这么迟才来!”。这件事引起我的深思:“为什么该生这么漠视亲情呢?”我想:一方面是在现代信息社会,多元文化激荡,不少学生受到负面文化的影响,成为没有情感的人,只懂得索取,不懂得贡献。另一方面和应试教育有关,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考试机器,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因此,本课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
赏析:通过学生怒砸饭盒的小事,一针见血地指出应试教育的症结,新课程理念自然而出,有见微知著,先声夺人之妙。
二说对教材的分析
1.本框地位与作用。本框是哲学常识第七课的中心,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具有基础性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人生价值的含义;掌握两组关系:贡献和索取的关系、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关系;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乐于贡献的态度。这一教学目标,既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又反映了高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确定其为重点,因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看待精神贡献?根据学生思想实际,本框更深层次的难点是,不少学生不相信社会中有讲贡献的人,认为即使有,贡献离我们也非常遥远!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五步探究教学法”:第一步,热点链接,提出问题;第二步,自学教材,讨论探究;第三步,弄清道理,建构知识;第四步,学会运用,能力提升,第五步,情感升华,行为引导。
2.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以上教法和学法的理论依据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斯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新课程提倡的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学观,等等。
多媒体显示以下主页面:五步探究教学法
[热点链接提出问题](问渠哪得清如许……)
[自学教材讨论探究](众里寻她千百度……)
[弄清道理建构知识](竹外桃花三两枝……)
[学会运用能力提升](春来江水绿如蓝……)
[情感升华行为引导](纸上得来终觉浅……)
赏析:“五步探究教学法”是一个亮点,而以五句古诗分别诠释其五个步骤,令人耳目一新,被专家和老师们认为是最“出彩”之处。以中国古诗对接现代教育理念,既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意,又彰显时代精神;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超思辨、重意象、求美的直觉思维方式,又借鉴了西方传统文化擅抽象、重逻辑、求真的思维方式的特点,体现出真、善、美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种表述方式在国内尚属首次。
四说课前准备
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分组搜集《感动我心》人和事的材料,这样,可以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我通过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对人生价值问题的真实看法,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说教学过程
南宋大哲学家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社会生活是认识的源泉。因此,我教学的第一步是,“热点链接,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基础,激发学生兴趣。首先我组织活动1——《感动我心》(交流2分钟),在此基础上,播放青年歌手丛飞事迹视频材料,提出探究问题:看了丛飞事迹你有什么感受?丛飞为什么要帮助他人?社会各界为什么要帮助丛飞?丛飞的事迹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多媒体显示丛飞事迹视频材料和探究思考题)
以上述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众里寻她千百度……”进行第二步,“自学教材,讨论探究”。这一步旨在培养学生获取、解读、交流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思维品质。组织学生大声读书、思考3分钟,随后分组讨论探究思考题。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描绘出“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春江美景,我想借此来表达第三步,“弄清道理,建构知识”要追求的意境。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清本框知识脉络。通过学生对丛飞事迹的讨论,可以得出本框的第1个知识点: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两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人生的真正价值到底是贡献还是索取?为了突出这一教学重点,我组织活动2——实话实说。我展示课前调查录像(几位学生分别说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索取、追求、快乐、自由、享受、责任)……这是多元价值观在学生中的反映,学生的不同观点,归根结底还是要集中到这个问题上来:人生的真正价值到底是贡献还是索取?我组织学生讨论发言,进行思维碰撞。设计这一环节,一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引发思维碰撞,展开思想交锋,显示教育价值,使课堂充满活力。我首先让存在认识误区的学生发言。学生发言后,多媒体显示以下画面(多媒体显示成克杰、胡长清被审判的新闻图片),我微笑着问学生:成克杰、胡长清等,他们的人生有价值吗?愿意步他们后尘的人请举手?
赏析:针对部分学生在人生价值问题上的误区,运用归谬法、对比法,将只讲索取、贪婪的腐败分子突然置于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面前,可谓独具匠心。
在反面教材的铺垫下,进行正面引导。播放“蓝领专家”孔祥瑞事迹视频材料,启迪学生:如果天津港工人都只拿工资不上班,天津港能不能存在和发展?正是孔祥瑞等知识工人的贡献,才使天津港不断发展。推而广之,正是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贡献,才使得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从而理解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接着,我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的真正价值。
(字幕:假如你是产业工人、新型农民、科学家、教师、医生、美容师……你的人生价值是……)
之所以设计角色扮演这一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能设身处地的进行心理体验,从而领悟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播放一组“时代先锋”先进人物图片(任长霞等),让学生懂得: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通过活动2,进一步综合归纳出本框的教育主题,也就是本框第2个知识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前面教学难点提到,不少学生认为讲贡献的人和事离我们非常遥远。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组织进行“校园观察”,我们身边有没有讲贡献的人和事?
(多媒体显示:一位女同学背着受伤的同学上楼梯、教师讲解作业、雨中母亲给孩子送伞的三个镜头和罗丹“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名言。配《感谢你》的音乐)
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原来贡献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就在我们平凡的日子里。妈妈给我们做的一顿晚餐、老师给我们讲解的一道难题、同学给我们擦的一次黑板……在这些点点滴滴的行为之中,都绽放着贡献的花朵,闪烁着贡献的美的光泽。
老师们可以看到,在这里,我将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和教材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使本堂课虚实结合,有声有色。
赏析:用罗丹的名言,揭示“美即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真谛。
为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我启发学生:人生价值是不是只讲贡献,不讲索取?肯定不是。我们绝不提倡做苦行僧,事实上,当我们帮别人做了一件事情,听到一声;谢谢,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满足,这就是人生价值的第二个方面——索取。前面我们提到的青年歌手丛飞、蓝领专家孔祥瑞,他们在贡献的同时也得到社会的尊重、人们的认可,完美的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多媒体显示胡锦涛接见神舟六号航天员、胡锦涛向获得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叶笃正、吴孟超颁奖以及宜昌籍聋哑女青年邰丽华领舞——《千手观音》、宜昌籍“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宋芳蓉等图片。)
这时,健康价值观的阳光已经投射在学生精神生活的河面,“春来江水绿如蓝”。为了促进学生实现知识迁移,从知识向能力和素质转化,进行第四步,“学会运用,能力提升”。我组织活动3——唇枪舌剑。我组织学生展开小辩论:大学生许志伟牺牲生命救落水少年,值不值?辩论之前,显示视频——我们湖北省大学生许志伟的背景材料。通过辩论,可以得出本框第3个知识点,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选择以下高考题(略)进行真题训练,帮助学生落实基础。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