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征文心得论文反思> 正文

小学数学论文: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策略研究

本站微信

《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策略研究是我们试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明确实现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而概略地安排教学程序,结合低年级学生和教材的特点,还要充分做好处理突发问题的预案以及教学方式,穿插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数学游戏,从而将课堂教学从“执行教案”走向“动态生成”,赋予课堂更多的真实性、动态性、生成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数学 数学游戏 动态生成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运用新课程理念来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在教材和教学方法上也灵活多样了。特别在人教版的数学教材中出现利用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进行数学教学。但很多的数学教师对于教材的数学游戏并不重视,认为数学游戏就像数学教学“主餐”中的最后的一个“甜点”——可有可无。这样就在运用教材上大打折扣,其实数学游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学生发现数学乐趣的窗口,是带领孩子走向数学教学殿堂的途径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它在数学教育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因此,我们认为对课堂教学中对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游戏进行研究很有意义。
数学游戏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游戏活动,它必须把数学知识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寓数学知识与游戏之中。它兼备了游戏与数学的特点。数学游戏以其内容和形式所体现出的独特风格,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更多关注数学游戏这种教学手段,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数学教学中游戏带来的乐趣。
因此,研究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在课堂上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势在必行,《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策略研究》就有十分重大现实意义。
课堂教学不应该是教师完全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可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过于封闭,教师往往会根据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按部就班地教学,面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始料不及的问题,唯恐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的干脆听而不闻,避而不谈,有的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有的甚至当堂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使原本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课堂教学应关注生长、成长的整个生命,要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只有具有生成性的课堂才有生命的气息,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表现数学学科自身动态生成的特点。
鉴于以上情况的分析,我们试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把学生从传统的“受教体”上升到“生命体”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成长,在明确实现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而概略地安排教学程序,尽可能全面考虑学生在课堂中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同时结合低年级学生和教材的特点,还要充分做好处理突发问题的预案以及教学方式,将一些不可预见的事件作为课堂教学的契机,穿插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数学游戏,从而将课堂教学从“执行教案”走向“动态生成”,赋予课堂更多的真实性、动态性、生成性和创造性,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鲜活、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
二、实践的展开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据此,我们提出了《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策略研究》的课题。通过研究,达到教师教学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根本转型。让教师意识到,教学活动不只是教书,而且还有游戏;认识到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成长的多方面生命需要及以游戏的方式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和发展的可能,从而重视、研究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过程,使教育活动过程焕发生命的活力。为此,我们作了以下积极地探索和努力地实践。
策略一:整合教学资源,为“游戏生成”打好基础
整合,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是"统筹下的融合",即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表述的是各种能力,各门学科,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等,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保持协调一致,产生聚集效应。从而深化学科教学,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性发展。同时,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为迎接业已来临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大批适应科技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挑战的21世纪高素质人才。因此,数学理应具备整合的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一要求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尽可能把数学知识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多角度地设计符合“生活”的“数学游戏”使数学教学活动在生活这一更大的课堂中进行。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更应该使抽象静止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和掌握。数学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愉悦感和独立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调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打破时空的局限,可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提供实践和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开放、直观、快捷、高效。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第一册“减法”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停车场里汽车开走的“数学游戏”,学生很快就可以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停车场原来有5辆小汽车,开走了2辆,问停车场还剩几辆小汽车?学生很顺畅地列出算式并计算,教师把算式“5-2=3”板书在黑板上,并结合算式以及“图”、手势来理解减法:从总量中去掉(拿走)一部分,求剩下的另一部分。之后让孩子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创作”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并列式解决。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游戏活动,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亲历对“减法”意义的理解过程,板书出学生所出现的各种不同的减法算式,为后续观察、比较、总结减法意义做素材准备。在交流汇报时,一位小女孩到实物展示台前一边演示“小苹果”学具,一边介绍自己刚才“玩游戏”的过程:“我本来有5个小苹果,送给同桌2个,还剩几个?我列的算式是5-2=3。”话音刚落,另一位男孩喊道:“怎么还是5-2=3啊?重复了!不能写到黑板上。”“我没重复,老师的是汽车,我的是苹果,苹果不等于小汽车。”展台前地女孩不服气地为自己辩解。坐在下面的男孩站起来反驳:“反正你的算式是5-2=3,还说不重复。”女孩一脸疑惑地看着老师。针对这样的“冲突”,教师怎样处理?大部分学生同意男孩的看法,但也觉得女孩说得有道理,辩论不出结果,也不知道怎样说服对方。这时老师说:“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编一编’的游戏,谁能编一个‘事情’也用5-2=3来表示吗?于是孩子们思维活跃起来,编出了很多情境:教师里有5个小朋友,走了2个,还剩下3个;草地上有5朵小花,被小朋友摘走了2朵,还剩下3朵;5支铅笔,丢了2支,还剩3支……教师继续捅破“那层窗户纸”:“为什么有的事情是发生在停车场里,有的事情发生在教室里,而且有的说是摘花,有的说是铅笔,完全都不一样的事,却能用同一个算式来表示呢?”孩子们终于发现,虽然事件是不一样的,但它们表示的意思都是一样的,都是从5里面去掉2剩下3,所以都用5-2=3来表示。
在这节课上,“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起来并且在“数学游戏”中润物细无声地达成,正是因为有了多媒体与数学游戏的整合,才有了后续的学生游戏、质疑、争论、举例,最终在教师及时、到位的“点拨”引导下,理解了减法的意义。这样使学生达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多媒体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涌进传统课堂,与低年级数学游戏相结合进行教学,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这样大大丰富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与其他学科整合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华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辟叙述,他与其他知识发生着横或纵向的联系.因此,数学要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紧密结合相关学科,进行跨学科、跨课时、跨学生年级段的整合.将现代科技、自然、人文、旅游、环境等问题有机融合,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知识。它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使他们被各个学科割裂和肢解的学习经验重新得到组建,促进他们问题解决能力的延伸。例如,设计《图形的拼组》时安排了如下数学游戏活动:(1)出示大风车;(2)准备制作大风车的材料,电脑演示、小组讨论制作方法;(3)制作美丽的大风车;(3)设计地板图案。设计的作品不但有单个的图形,还有一组一组的图案。这堂课中的游戏活动不但有数学方面的知识,还涉及到语文、美术、劳动、计算机等学科知识。节课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用眼观察计算机中出现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边,根据自己的观察寻找两种图形的不同并提出猜想,激发孩子们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能验证这些猜想。学生通过思考确实想出了不少“金点子”,有动手折叠、借助工具比较等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在学生拼摆图形时,“做风车”“拼拼摆摆”和“小小设计师”等既富童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游戏,形式新颖多样,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去探索、去体验、去创造,之后又去观察、汲取他人的智慧,让每个学生都获取了许多图案信息,新颖独特的设计、五彩缤纷的图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图形美、数学美,同时,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三)与生活经验整合
面对新课程的数学教育,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字。”“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五彩缤纷的生活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却是无限的。
(1)捕捉生活现象,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游戏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如教学“认识人民币”可以开设“小银行”开展“存兑业务”等数学游戏,使学生确实从生活中找到了数学的素材,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联系实际生活,从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例子入手,化枯燥的数学知识为形象的生活化的数学游戏。久而久之,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总会敏感地发现,并会主动地去解决它。
(2)返回生活本质,实现生活化的游戏应用
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和灵性。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作广泛沟通,积极设计应用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的魅力和作用。必须让学生在学习中走出课本“围城”,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走向生活的游戏活动方式很多,有调查型的,如“认识人民币”的导学设计:同学们,认识钱吗?能利用课后时间去咨询一下,比比谁了解钱的知识最多。学生有的向父母请教,有的阅读课本,有的甚至到银行去咨询专业知识。这些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在认知的结构上得以拓展。还有实践型的,如教学“认识元、角、分”时可以设计实践游戏活动“今天我当家”。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老师就要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联利用生活理念设计数学游戏构建数学课堂,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策略二:精心设计预案,为“生成游戏”提供前提
追求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并不是不要预设,并不是主张师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的展开活动。教学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力保证。没有预设方案的准备,我们的追求必然会可望而不可及。课程专家指出:新课程改革应该把握平衡,在平衡中才能使改革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不是对预设要求降低了,而是提高了。而预设就是在课堂教学之前,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诸因素做分析和策划,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探究并获得发展的一种操作预案。新课程呼唤生成,更关注精心的预设。教师要有开放的意识,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使教学资源尽可能在预设之内,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在课堂中的生成提供前提。
(一)合理利用教材
教材是“大纲”或“标准”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但教材是面向全体的,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师个体的教和学生个体的学。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而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材适当改编或重组。如《左、右》的教学,学生在学习“左、右”前,对“左、右”的认识并非一张白纸。据了解,一年级孩子入学以前,对“左、右”已有不同程度的了解,特别是能够区分自身的“左、右”,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即从巩固认识自身的“左、右”切入,同时,又要注意适当地把握关于“左右相对性”的教学要求,不偏离“初步认识”的整体定位。首先利用教材的主题图,从手的左、右引入,初步感知“左、右”;接着通过教材中的“做一做”改编成音乐数学游戏:在音乐声中,做动作,看谁反应快;之后利用教材中“做一做”第2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玩“身边的左右”游戏,请学生找出自己左边、右边的邻居,教材中“做一做”的第3小题与学生的实际结合,教师设计了“你是我的镜子”的数学游戏,体验了“左右”的相对性;然后利用教材第6页“生活中的数学”学以致用,通过实例演示和例举,体现了数学的价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渗透了做事要讲规则的习惯教育;课的最后结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安排了在音乐声中“拍手、跺脚”的游戏,寓巩固于动作游戏之中,课结束,趣犹存,使学生感到“数学好玩,数学有用”。
(二)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学目标,就决定课堂学习的不同侧重点。如以“两位数数的组成”为例。教师安排了“小动物组数”的游戏活动。动物学校中的大象老师给其他的小动物上课,在黑板上给出:7、1、5三个数,问:用他们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在插图的下面又有两个问题:①怎样才能做到既不遗漏,又不重复?在全班交流一下。②组成的两位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小的数是多少?教师针对这一教学材料,预设的目标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类:第一类的终极目标为: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们掌握判断组成数个数的方法。第二类的终极目标为: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在经历中养成有序举例的思考习惯。显然,两类目标预设都是体现本课时材料精神的,但不同的目标预设,就决定课堂学习的不同侧重点。如果把第一类终极目标作为目标预设,那么,这堂课的课堂学习的基本思路是在多组练习中概括出判断的方法,形成技巧。如果把第二类的终极目标作为目标预设,那么,这堂课的基本思路是在练习中讨论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得到体验。简而言之,两类目标预设的区别在于第一类是以知识目标作为终极目标,重在知识提炼、技巧形成上;第二类是把过程目标作为终极目标,重在体验与思考习惯养成上。从学生的发展来说,本课时的意义在于借助简单的排列组合的知识,来让学生体会思考问题的时候怎样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养成有序列举这样一种思考习惯。教师在环节的实际操作中,调整自己的情绪进入状态,并依此去推动、感染学生,让学生进入一种思维与情绪和谐的学习状态中。
(三)有效开发资源
动态生成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一方面自己要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筛选;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从而优化预设,收获生成。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更需要教师在预设中多做一些准备。例如,教学“角的认识”时,让学生选取身边的材料做直角。我们预设学生做直角的方法是多样的:画、折、围、剪、拼、找……都可能出现。如果仅用身边的学习工具展开活动,无疑限制了学生的想象。于是,我们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游戏棒、水彩笔、细绳、直尺、长方形纸、剪刀、三角尺等材料,还为学生提供了钉子板、不规则的纸等游戏的材料。课堂实践表明,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个性地操作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学生做的角令教师耳目一心。
策略三:采取以学定教,为“游戏生成”保驾护航
“以学定教”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调节教学顺序,并做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它强调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而不是先行做出“想要他们做什么的规范”。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依照教师提供的框架,调节自己的学习进度、内容,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方法来学习,并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教师不拘泥于备课时设计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需要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师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不同体验、不同思考决不能漠然视之,要用相应的对策,创设良好的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教师更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可以清楚地、冷静地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教的更精粹,更切中学生的需要。因此,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也给教师以更大的选择,它使教师虚体的教学设计路线变成了实体的依据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的路线,使固定的设计变成了活性的设计。
(一) 以学生的兴趣点生成数学游戏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须有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根据这一理念我反复考虑并设计如何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演好学习的“主角”,所以我在课堂上抓住适当的时机,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那个点为线索,根据学生的现实表现来及时调整,生成数学游戏,使学生在最惬意的活动中,投入最主动的学习,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这节课时,教学中,我在出示了课题以后,提出一个问题:“关于11-20各数你都知道哪些知识?”这个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根据自己对这些知识的了解踊跃发言,有的说:我会写这些数;有的说,我会数;有的说我知道()比()大;有的说,我知道()比()小……
教师则顺应学生的兴趣点,把这些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生成“写数比赛”“谁是数数冠军”,“玩数卡比大小”等游戏,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内部情感十分重要。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了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以学生的思维为线索,合理安排了教学结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巧妙的利用了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内部资源,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自始至终都保持着饱满的精神状态。这次的教学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情感上的融洽和在情感上的共鸣。
(二)以学生认知生成数学游戏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教育家卢梭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中阐述过这样的观点: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的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非凡自然的所谓教育,干涉或限制儿童的自由发展。在教学中更是如此,教师要注意以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确定教学方法,结合课堂具体情景和学生兴趣即兴发挥,也可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课堂中的数学游戏也是如此,不必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28+19=?在教学时,我采用了组织学生采用数学游戏小组探究的方法来研究,比一比哪个组的用的游戏最多?活动一开始学生们就积极投入到研究中。有的小组采用摆小棒的方法,有的用画图的方法,有的用口算的方法,有的用笔算的方法。经过研究学生们多种方法:第一种摆小棒,先摆28根,再摆19根,得到47根;第二种20+10=30 8+9=17 30+17=47 ;第三种28+2=30 19-2=17 30+17=47;第四种 19+1=20 28-1=27 20+27=47。其实在设计时,我还设计了用28+20=48 ,48-1=47这种方法,但是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还小,对于这种方法理解起来存在一些困难,如果“生硬的强加”给他们,如果理解不好更会造成计算混乱。因此,我认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规律来生成课堂的数学游戏理解学习探究所学的数学知识,这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不给他们过多的干预,而给他们更多的自主,让他们根据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来研究生成数学游戏,根据认知规律选择并生成数学游戏,就会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学习天性就会喷发出来。“以学定教”确立了游戏的方向,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引发了学生潜在的创作动因。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问题的实际,因势利导,巧妙点拨,不仅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这样才能赋予教学真正的意义。
三、研究反思
1、课题组成员通过各种调查和理论学习,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转变了观念,搞好课题研究的积极很高,有不少的现象和课改精神不相符合,很有必要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我校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优化课堂教学。
2、切实落实科研兴校的思想,通过此课题研究,影响更多的教师去投身教科研,在研究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向优秀教师学习。
3、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探求动态生成的策略,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既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也能影响其他学科教师,借鉴一些策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让学生全面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1、大力营造研究的氛围,让每位成员理解,教学即研究,课题研究就在我们身边,不能为研究而研究,让研究为课堂教学服务。
2、养成勤写勤记录的习惯,有时不能及时把研究的成功经验、课后反思、典型案例进行梳理总结,只是到某一阶段需要材料时才整理。
3、效参与是衡量有效实施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策略研究的一个标准。研究发现:后20%的学生参与度明显低与其他成员,在应用中如何提高后20%的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数学游戏不仅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中也应该占有一席之地,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将根据现有的研究
成果,在丰富和改善低年级数学游戏的基础上,开展中高年级数学游戏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林舜南. 小议数学游戏对数学教学的作用[J]广东教育, 2005, (07)
3. 郭文图. 充分发挥数学游戏活动的作用[J]广西教育, 2005, (Z4)
4. 游安军. 数学游戏与数学教学观[J]湖南教育, 2001, (09) .
5. 章显联. 数学游戏与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教学, 2005, (08) .

相关阅读推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微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说教材讲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 认识钟表—整时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数学广角—推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0册说课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说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

朝鲜语小学数学说课稿 面积的认识

教师读书笔记:《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小学数学论文:新课程 新理念 新教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变化的量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有多重磨课札记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