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复习说课稿
一、 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是高中自然地理之重点,同时也是难度较大的一章。本章一共4节,内容可归纳为三大部分,即宇宙、太阳系和地球的运动。而这三部分的内容又是相互联系的。前2节通过介绍宇宙的物质性和层次性,说明宇宙环境的特点;通过介绍日、地、月三者的关系,说明地球与宇宙环境之间的联系。第3节着重说明地球的运动特征,包括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特点及其地理意义,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第4节介绍地球的圈层结构。
本章知识体系如下:
二、 高考内容范围与高考能力要求
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能熟练运用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分析问题。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应特别关注太阳活动的最新事件。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能分析地球运动的特点、意义,认识对人类的影响。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地震波及在探索地球内部构造中的应用,注意与板块构造理论的联系。
三、 学情分析与教法分析
现阶段是高三第一轮复习阶段,部分学生存在基础知识不牢固,空间思维能力不强,地理运用能力较差的现象,尤其是我们这一届高三,初中地理基础知识薄弱,采用的又是课改新教材,因而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需要补充的东西多,需要理解的东西多,加大了复习的难度,而本章知识又是自然地理中难度较大的部分,也是每次考试中必考的内容,针对这些情况,我们确定以下复习思路:我想既然是复习课,就应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要说的话留给学生说,教师在此过程主要起“导”的作用,并且要把学生的话概况起来形成方法。通过练习,及时巩固,加深印象。具体内容的复习教学模式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基础知识梳理(主要是学生自己复习、概括、小结。);
第二步,高频考点突破、讲解(我们在复习过程中紧扣高考要求,把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内容一一突破,通过精选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各校典型的模拟题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真正掌握,形成能力。);
第三步,命题规律探索(着重让学生概括、分析,进行知识的深化,能力的提升);
第四步,考点达标练习(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及时巩固知识,加深印象)。
本章复习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比较法,分析法,图示法,自学辅导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四、 本章高频考点列析
考点 1 地球存在生命物质条件及成因
考点 2 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考点 3 未来几年我国的航天技术发展实行“三步走”计划
考点 4 昼夜的界线——晨昏线(圈)
考点 5 地方时、区时、日期的判读与计算
考点 6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考点 7 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分析
考点 8 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考点 9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应用
考点 10 地球的内部圈层
内容详细解析及高考真题分析见第一节——第四节课件
五、 误区警示
1、 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区别:二者都是太阳能量的释放方式,但表现形式不同;太阳辐射是源源不断地进行的,而太阳活动是有周期性的。太阳主要是通过这两种方式对地球产生影响,其中,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能量,促进了地表环境的形成和改造,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对正常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干扰、破坏。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报。
2、 卫星航天发射基地与返回地点的建设条件的比较。
3、 “昼夜长短状况”与“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两个不同概念。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而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4、 正午太阳高度角与太阳高度角的区别。
六、 部分难点、重点内容识记运用技巧
在本章中复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比较难的内容是光照图的判读和地球运动的意义,我认为在光照图与地球运动有关的复习训练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理解三个概念:晨昏线、日界线、太阳高度。
2、 找准三个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
3、 确定三条线:晨昏线、0时线、180度经线。
4、 掌握三个规律:地球自转运动规律、地球公转运动规律、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5、 理顺三个关系: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直射点与时间、日期的关系。
6、 进行三种计算:地方时计算,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七、 教学反思
我们知道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尤其是难度较大,内容较多,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做好地理课的复习,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比如:如何在复习课中有效地再现知识结构;如何让学生顺利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能力,达到高考要求;如何在复习过程中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等等。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