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记的屈辱》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不能忘记的屈辱》是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一册的内容,它是根据六年制教学内容“知道旧中国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屈辱和劳动人民苦难的生活…”这一要求而编写的。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对于祖国屈辱的历史了解甚少,给我们学生补上这一课非常必要。
本课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帝国主义烧杀抢掠,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第二部分重点讲述了英法帝国主义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的史实。课文首先描绘了圆明园的规模宏大,风景优美,建筑雄伟,陈设富丽,使万圆之圆与一片废墟形成强烈的对比。
第三部分通过图片和资料告诉学生旧中国历届政府和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100多个。
教材的这样安排使学生能较感性地认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旧中国腐朽统治,进而唤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根据大纲要求,自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认知目标:1、知道“鸦片的侵入”、“火烧圆明园”等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2、知道社会腐朽,经济技术落后是要挨打的。
行为目标:体味旧中国中华民族遭受的悲苦,能以历史为镜,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思品教学最重要要解决的是引导学生做一个怎样的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让学生能体味旧中国中华民族的遭受的屈辱及分析原因,教学难点是:如何激发学生以历史为镜,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课属于政治常识型课文,使用一般的谈话法。很难激发学生的激情,而活动式的课总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因此,针对教材特点,本课教学以情感为主线,以谈话法、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为一体,加以多媒体教学,营造情境,激发情感。
2、学法
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自主体味情感,最终形成正确的道德取向是本课学习的宗旨,课内课外多种形式的活动中激发情感。达到”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是本课学习最重要特色。
三、说教学过程
1、简谈今天,激发豪迈之情。
首先请学生用“今天”说句话,而后请学生放远眼光,简单地说说祖国的今天,中华民族的今天。让学生从实际出发,有近到远,慢慢切入主题。
2、深谈昨天,激发悲愤之情。
简单谈了今天祖国的辉煌成就,更重要的是回顾祖国不堪回首的屈辱史。正如同学们所说,祖国现在正如日中天。她曾有过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也有过威震四海的灿烂的盛唐时代。然而就是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沉淀。悠久文化底蕴的神秘东方古国,它的昨天更有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出示:导语,1840年,英帝国主义…),这样使祖国今日的辉煌与昨日屈辱形成强烈的对比。造成学生心中的震撼。
而后,用饱含激情地话引入课文。同学们,让我们进入历史的长河,穿过时空隧道,去见证那段不堪回首。但更不能忘记的历史片断。这时用多媒体出示我国曾被列强侵占或强行租借的地方的图表。让学生了解中国曾经有大片国土被列强瓜分和掠夺。体验那时民众心中悲愤的心情。“不言而喻”四个字,点破了帝国主义妄图侵略和瓜分中国的野心。
而后,再出示圆明园被烧后情景。让学生形象的感知后,问学生:“你知道这个被大火肆意燃烧过的地方吗?”“圆明园”。看着这些残痕断壁你能想象圆明园当时的辉煌吗?让学生交流得出当时人们是怎样赞誉圆明园的。小结出示:它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营苑。被世人称为“万圆之圆”、“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间接去想象圆明园的辉煌。更切深对侵略者的愤恨。然后我们再展示光彩夺目的图片。
而正当学生展开想象体味圆明园的美,它的独一无二时。老师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影片。老师问学生:如此富丽堂皇的圆明园。倾注了无数劳动人民血汗而建成的圆明园。如今只剩这些残恒断壁,是谁把它变成一片废墟的?让学生就印象最深刻的一幕,说说感受。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圆愈美,心愈痛,对侵略者的恨愈深。
当学生悲愤的情感到达一定的高度时,适时拓展深化:祖国昨天的大劫难远不止烧圆明园这一事件,请同学上台说说。(如“南京大屠杀”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等)。
3、在谈今天,激发忧患意识。
让学生明白今天的祖国也还远远不够强大,作为炎黄子孙不忘昨天的屈辱。更不能忘记今天的惨剧。那么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未来的建设者。今天,我们该做什么?让学生自己发表见解,最终达成共识:“明确自己身上所负责任与使命: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用知识充实自己,用学问武装自己。用正确的道德规范自己。让自己与祖国一同壮大,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课的袖珍板,能直观形象的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展示教学的总体思路。本课板书与其谈话节目的形式相呼应,采用板画式,色彩显明,充满了人文气息。它形象生动,简明扼要地将本课学习要点襄括其中:历史的长河中,祖国的昨天阴雨满天,祖国的今天如日中天,只要不忘昨日暮途穷的屈辱,有我们这一代人的振奋,祖国的明天必将灿烂辉煌!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我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出发点,以情为主线,以课内课外学生自主活动为载体,积极创设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地感受和体验,得到情感的升华,最终内化为内在的精神力量,追求自我的不断完善与超越。
《不能忘记的屈辱》说课设计
一、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本课题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框题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近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一课为后面两个主题做铺垫。
二、 教学对象分析
1.本课我注重学生学习方面能力的培养,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空间,使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其中。
2.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对品德与生活课浓厚的兴趣,喜欢和同伴进行活动与交流、喜欢在活动中展示自己,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发现、旨在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目的。
3.结合学校小班化的合作学习课题,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近年来中国曾经遭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凌辱,山河破碎。
2知道外国列强是曾在中国烧杀掠抢,残害生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3 体验中国曾经山河破碎、家园被劫、人民受辱的悲惨命运。
4 学会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学会从生活中去学习和了解历史的方法。
重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所带来的伤害与屈辱,谈自己的感受。
难点:结合实际,说说以后在学习及生活中该如何做。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我在分析教材内容和教材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六年级学生自身的特点,我将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运用视频短片、表格、文字材料等资料,通过情境创设法、活动体验法、情绪调节法、讨论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二)说学法
新课程倡导发挥学生主动性学习,重视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以上观点在本课教学中,我着重体现以下几种学法的指导。
1、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给全体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同时我也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讨论、交流、合作的机会。
3、资料收集法:
教师按照教材的逻辑思路,指导学生从破碎的山河、被掠夺的国宝、这几个角度,收集近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历史资料。
五、说教学程序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我们曾有过的屈辱
1师导入:在1997年7月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令全世界瞩目的大事,你知道是什么事吗?通过播放视频短片“香港回归的场面”和85年的中国地图,让学生回答跟现在有什么不同。(香港被英国占领,澳门被葡萄牙占领。)看到这样一张地图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意图:通过播放视频短片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香港回归时那震奋人心,举国欢庆的时刻。然后出示85年的中国地图与现在的对比让学生自己就产生很多的疑问,从而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自然而且使学生置身于一种生动感人的情境之中。而且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也体现了新课标中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的原则。)
2师讲述鸦片战争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一难忘的历史之后,让学生结合课本说说还有哪些地方被列国侵占?再拿出清朝时的中国地图用投影和学生一起找出哪些领土被外国列强侵占以及被强行租界的地方。此时我们的疆土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课题并粘贴板书31页的表格)学生发言。
师小结:此时我们的国家国将不国,山河破碎,只是一块放在案板上的肥肉任人宰割,那群强盗的战利品。
(意图:运用地图找出中国被外国列强所侵占和被强行租界的地方让学生亲手操作,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提问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勇跃发言,师生都非常愤慨,彼此心灵上产生共鸣。)
你们想像一下此时的老百姓又是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呢?
(意图: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像老百姓的生活再讨论,能引发学生深入和大胆地思考,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用图片出示在上海外滩建的公园园规:一。脚踏车和犬不得入内。二。除西方仆人外中国人不得入内。在外国人的眼里中国人成了什么了?学生发言。如果你出生在那个年代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会有什么遭遇?(三人一组交流)
(意图:以上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交流合作,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在直观感受中加深认识。)
4学生在地图上找出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中的七个地方并有感情的朗读,然后和老师一起唱这首歌曲。
(意图:师生共唱“七子之歌”,引导学生从歌声中感受祖国山河破碎,同胞脱离祖国怀抱的悲情。)
活动二 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1播放视频短片“被破坏前的圆明园的画面”, 让学生说说历史上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含义。我们都想看看圆明园,但看不到了,为什么?现在只能看到什么?
(意图:通过视频短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圆明园建筑宏伟,景观奇异,满是奇珍异宝,那如梦如幻,婉如仙境的境界,能够更好地理解“万园之园”的含义,为接下来的教学作好铺垫。)
2我们的国土被外国列强所瓜分,随着他们的铁蹄的践踏,许多珍贵的、世间罕见的国宝也被他们所掠夺,说说你所知道的事件。
(意图:学生通过电影、电视剧、报纸、书籍、父母等各种途径收集我们的国土、国宝被掠走的历史资料,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播放外国侵略者在圆明园抢夺珍贵的国宝的短片,说说被掠走的是什么?(中国的国宝)说说什么是国宝?让他们从真实的图片中感受当时列强的可耻行为。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抢夺走我们的国宝呢?
(意图:教师运用视频短片让学生心中对圆明园被毁灭产生遗憾,充满着对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对那些强盗蛮横暴行的痛恨。)
4联系现在,国家花重金从国外买回了许多国宝。谈谈你认识的国宝?说说当你看到被掠夺的国宝,需要花重金买回来时,你的感受和心情怎样?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使全班学生个个都激情飞扬,自始至终抒发着对帝国主义、清朝政府的痛恨。)
5播放视频短片“一些外国列强欺负一位中国妇女的情节”,说说这些围观的中国人为什么不上去给这位妇女讨回个公道?
(意图: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都为那位中国妇女打抱不平,这就更说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
6读法国著名文豪雨果写的一封信,为什么他会这样诉责他们国家的人?师小结。
(意图:根据雨果的信件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外国侵略者的可耻的行为。)
7想想对于历史,对于昨天,我们今天将要怎么做?全班交流。
(意图:教师从国土被侵占、财产被掠夺、人民被欺凌三个主题来小结,从而引导学生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惋惜、赞叹、仇恨相互交织,最终相融而成的是激腾在胸中的浓浓报国之情。“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了活动探究法和合作学习法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来,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不能忘记的屈辱》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来自#,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个活动主题《不能忘记的屈辱》。
一、设计意图
本单元是以近代史与现代史中的典型事件为载体,让学生去探究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的屈辱、觉醒、反抗和振兴。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在学生了解清末中华民族所受屈辱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分析等一系列活动,最终实现自主探究的有效性教学,为此,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在清末中华民族的领土被割让、被租借,山河破碎的情形。
技能目标:证实历史分析原因,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同时,为切合《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为儿童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这一要求,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教学难点是:分析旧中国遭受屈辱的原因。
四、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因此,本课我以情境教学法和交流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使其主体性得到更好的张扬与提升。
在此前提下,为将单纯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式学习,学生通过搜集、汇报的方式,在活动中自主体味、自主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激活思维
“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因此,我首先出示香港、澳门回归的图片,直观的激活学生思维,证明今天的祖国正在走向强盛,激发出潜藏在学生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并顺势揭晓课题,引领学生共同去了解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二)知识交流,丰富体验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而是学习者以自身以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因此,课前我将学生分为国土、国民、国宝三个学习小组,进行资料搜集,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基础。课中,则同样以此为交流汇报的主线。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提出了:
“你还知道那些曾经被侵占或割让的国土?”
“你能想象生活在这些地方的中国人过的是怎样的日子吗?”
以及“你知道这一群强盗的战利品还有什么吗?”这样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交流汇报。并适时的出示课件,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现中华民族曾遭受的屈辱。
首先,在国土小组汇报后,我出示了中国明末与清末的对比版图及相关统计数据。给学生以最直观的震撼,初步认识“屈辱”。
而后,在国民小组汇报时,我以一块出现在清末上海租界的指示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屈辱”的理解。
最后,在国宝小组汇报的过程中,我以一段“火烧圆明园”的短片使学生真切的认识到这段历史的屈辱!
在此,递进式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对屈辱的认识逐步加深,情感形成递进,从而达到了 “体会屈辱,不忘国耻”的教学目的。
(三)讨论互动,情感升华
但“体会屈辱,不忘国耻”仍不是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在此前提下,让学生真切的认识到,今天的祖国还远远不够强大,帮助学生明确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才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我出示了一组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中掠走的国宝图片,并以一则新闻告诉学生,这些原本属于我们的国宝,却是中国人用了2000万买回来的。至此,学生已然是怒火中烧,我立刻提出问题:“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今天的祖国还远远不够强大,屈辱仍然在继续。
正如《有效教育论》所强调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乃至自发的继续学习的能力。”于是,在此我给学生提供自主发现、继续学习的条件,让学生自由讨论并总结出造成这段屈辱史的原因——落后就要挨打!并立刻追问:为了不让这样的屈辱重演,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以此问将学生的思维重新带回到现实生活,以自身出发去规划“振兴中华”的蓝图!
本节课,我通过图片及影象资料,为学生再现了已经逝去的历史,给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补上这重要的一课。并通过递进式的知识交流,在学生心中种下了“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幼苗。但毕竟“学无止境”,我的教学设计还有待于改进,还恳请各位领导给予指点。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