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思品说课稿六年级品德说课稿> 正文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说课稿

本站微信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站 立起来的中国人》第一课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说 课 流 程 图
一、读文本,说教材,提出理念
二、据目标,说教法,遵循理念
三、谈学情,说学法,渗透理念
四、谈思路,说流程,贯彻理念
五、凝教学,说板书,体现理念
一、读文本,说教材,提出理念
(一)教材分析
《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腾飞的中国》中的一个话题。本单元主要由“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日益富强的祖国”“告别贫困奔小康”“打开国门 走向世界”这四个主题构成。这四个主题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中国的进步和强大。《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这一内容教材通过申奥成功切入,突出今昔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体育实力的增强是因为祖国繁荣昌盛了,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激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情,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申奥成功和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取得的辉煌,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声望。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新旧知识及课内外资源的联系,积累丰富的爱国素材;激励学生参与互动,激发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三)教学重难点
研读目标,不难发现,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为突破重难点,如期实现教学目标,我将以体验为基点,通过新旧社会体育事业的对比,点燃孩子体验的情感火花,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的道德认知,形成爱国的道德情感,落实到爱国的道德行为实践中。教学设计力求使扎根在“生活体验”沃土中的自豪情感,在学生身上结出美丽的爱国之花!
二、据目标,说教法,遵循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从而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我主要采用如下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及教师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在情境中体验,在情境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祖国的强盛;
对比悟理法:通过新旧对比,明理悟道,抓住重点;
体验感悟法:通过情感体验,感受祖国的崛起,激发学生祖国强大的自豪感,从而突破难点。
三、谈学情,说学法,渗透理念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道德基础和思想意识,对文本也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可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与体育、奥运会之间内在的、直接的联系却有一定的难度。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指出:“教的唯一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学”。教学时,我把思考和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在合作中探究。教学中,我指导学生用“搜集资料多查找——新旧对比多思考——结合课件多想象——设身处地多体验——小组合作多交流”等方法来学习本课。
四、谈思路,说流程,贯彻理念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一) 激情导入,调动情感。
《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学伊始,一首耳熟能详的《北京欢迎你》把学生带回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充满激情的导入语,把学生的情感首次调动起来。
申奥成功录像的播放,唯美的画面、充满激情的解说,再次调动学生情感。
师生共同交流“为什么一个体育运动会申办成功,会牵动那么多人的心?”引出本文的课题,在满怀激情的读题中第三次调动学生情感。
(二)新旧对比,激发情感。
“源自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才能唤起他们情感的波涛”。因此,本环节我分以下三步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的情感。
第一步:追溯历史, 感受屈辱。
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我以一个世纪前中国人的三个梦想——“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为切入点。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旧中国3次参加奥运会的有关情况,结合学生的汇报,相机播放相关视频,并提出 “假如你就是刘长春或看台上遭人耻笑的中国人,当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听了‘东亚病夫’这个称呼,你有何感受?”等问题,使学生意识到旧中国贫穷、落后,政府腐败无能,运动员无论怎么优秀、怎么拼搏都难以取得好成绩。
此时出示旧中国三次参加奥运会的奖牌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谈感受,申奥成功的录像使学生喜悦激动的情感萌动,而旧中国国力衰败被讥笑为“东亚病夫”的资料让学生感到愤怒羞耻,这一喜一怒的对比让学生进入一种体验学习的境界,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得到正确的道德认识。
第二步:体验历程,感受成功。
为了突出新旧对比,我激情导入后播放许海峰夺冠视频。我这样引导“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许海峰,你心里在想着什么?最想说的又是什么?”让学生在体验中换位思考。再追问“是什么让我们祖国的体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这一设计不但使学生体验了事件中人物的情感,也对奥运史中这“零的突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深深感受到: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再次齐读课题,让学生感受到了许海峰的成功正是来自中国国力的强盛,从而有效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第三步:对比数据,感受自豪。
为了让学生对新旧中国的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我出示了新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奖牌统计表,学生观察、交流、汇报。在深层次比较新、旧中国奥运经历的基础上,感受到国力发展对体育兴旺的促进。
为此,我又设计了“获奖感言”这一活动,具体的教学环节是这样的:先用课件播放部分奥运冠军获奖的图片和歌曲《红旗飘飘》,让学生自豪地喊出他们的名字,再补充自己知道的其他奥运冠军,继而把自己当作奥运冠军,伴随着音乐——《红旗飘飘》,发表获奖感言,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触动自己的“体育强国”的情感之弦,激起自豪情感。认识到正因为祖国富强了,运动健儿们才有了良好的训练和比赛条件,才能扬威赛场,为国争光。我总结道:“一个世纪前中国人的三个梦想如今已一个个实现,百年梦圆,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用实力感动了世界。请用一句发自肺腑的语言来赞美伟大的祖国!”这样前后照应,文章主题得到充分体现,师生的情感达到高潮。
(三)深化拓展,升华情感。
品德课堂教学是学生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需要学生不断地从课堂以外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因此,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中国骄傲”活动。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报道我国其他方面的辉煌成绩。学生畅所欲言,“神七”升空;2009国庆阅兵;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但把课外的知识引进了课堂,还让课程走进了生活,和生活紧密的联系了起来。我又不失时机地追问:“从这一个又一个的‘中国骄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顺势引出毛泽东的话——“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德国作曲家舒曼说过:音乐是灵魂的完美表现。在教学接近尾声时,我让学生在《红旗飘飘》这首激昂的音乐中,凝望五星红旗,说出对祖国的美好祝福。
接着,再次扣题,明确“中国人站立起来了”,再次感受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并向学生提出殷切的希望:“同学们,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不能忘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让我们行动起来,为民族的崛起而努力,为祖国的富强而自豪。”这是主题的深化,情感的升华。
最后,全体起立,师生合作朗诵《我的祖国》,抒发爱国情怀。在《我的祖国》音乐声中结束本课的教学。
五、凝教学,说板书,体现理念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凝练、巧妙的板书,能培养学生的概括性、条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对板书作了如下设计:

揭示课题时竖写课题,其中“人”字要写得特别大,并用红色突出;在教学中,引出“囯力盛”和“体育兴”,分别写在“人”字的撇和捺上;出示毛泽东的话时,用红笔框出一个立体的“人”字,寓意“站立起来的中国人”。一个立体的“人”字,突出了主题,把“站立起来的中国人”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起到了一“题”双关的作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三次回扣题目,全班齐读板书,一咏三叹,使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做到了知情共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相信只要自己一直坚持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那就一定能让课堂变成开放的、灵动的、生成性的课堂。我会一直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相关阅读推荐: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说课稿

站立起来的祖先说课稿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