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地理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 正文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迁移说课稿

Tags: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迁移
字号:T|T
本站微信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迁移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瑶海区组织了这次比赛, 在过去的三个月内 让我学会了很多,让我对学生、课本、课件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我看来一节好课的准备就像是 农夫辛勤耕耘。在劳作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在收获的 喜悦同时 得 到 提升 。 现在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我耕耘历程。 在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迁移 》 这节课准备的过程中 , 依次经历了选教材——备教材——备教学方法——进行公开课——教学反思五个环节。在教材的选择上 基于 以下考虑 :
(1) 从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角度考虑, 在 传统 的 教学中 人口迁移是通过 课本文字,插图这些静态的资源来 反映 人口迁移的动态过程。 无法让学生获得直观 感受上的体验。学习兴趣不高。而信息技术中动态的 画 面 、视频可以帮助我更好的突破这些限制,辅助教学。 充分体现 出 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2) 从学生的角度 考虑, 本次信息技术大赛 有生上课环节 开始之前, 学生 知识水平 是不可预知的,所以我在选课时尽量避免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偏重于选择与社会联系比较紧密,同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人口迁移。
(3) 从自身的优势考虑,这一课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政治事件、历史材料 、 地理知识的 相互 交织 。而这恰恰变成了我的优势。因为我们学校史地教研组是一个整体, 与政治教研组办公室也只有一墙之隔。所以与别的学校老师相比,我可以很方便的 从历史 、政治 老师那里得到很多帮助,更好的完成这部分 知识 的整合。
正 是基于以上三点考虑,我对这节课的选择可谓“底气十足” 为耕耘找到了最合适的土壤。有了底气,更需要精心的准备。在备课阶段,我重点分析了教材地位和作用,重难点和学生状况。
一,说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 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方向、原因、特点。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
本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 是《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一方面 , 它是前一节 人口增长的发展与深入 。 另 一方面 ,它又是后一章中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口迁移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 。
(二) 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与突破
【教学重点】1, 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特点 。
2, 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 ,特点,原因。
【教学难点】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原因。
【突破】 1. 结合生活 具体案例来分析人口迁 移的概念及特点,变繁为简。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通过学生的身边的直接经验的来理解课本上的间接经验。更好的感知和接受课本的知识。
2. 从具体的案例中引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原因,特点。并加以对比 ,学生在思考、讨论中 掌握重难点; 特别是 乡土材料的讨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程重点部分在高潮中得以解决。
在 教学的设计上 大胆的将历史材料,政治背景,与地理知识相结合。以具体的历史人物经历为支撑点,构建国际人口迁移的完整过程;以具体的古代政治事件为背景,反映古代人口迁移的原因; 让教学的流程层次感鲜明、体系性更强。
(三) 学情分析与对策
1、 知识方面: 学生 在现阶段已 具备初步的人口知识 和新航路开辟,殖民贸易等相关知识 ,但 对人口迁移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知之甚少,平时对身边的地理事象关注也比较少。
2、 能力方面: 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 对新的学习情境有极大的兴趣与学习欲望。 但学生对地图的判读能力比较欠缺。
3、 态度、情感、价值感方面: 作为90后,学生们自小生活比较安逸。 在这一课里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口迁移案例, 试图激发他们 当今学生比较缺乏的 开放、自由、勇于冒险、追求自我实现 的精神
二, 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使用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轻松 快乐 但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是我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我在使用传统的讨论法,对比法的同时又努力体现自己的亮点。
1, 预先案 - 教学案 - 巩固案模式。
利用预习案将 课前自学 与 课堂教学相衔接 。改变传统教学中重教轻学的状况。
利用巩固案将课堂教学与课后巩固相衔接,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成长 。
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

2, 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课堂 。
在中国古代人口迁移案例呈现中,我先后 思考 了三种表现形式,最后还是决定使用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的竹简。 不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还让学生们无形中接受了一次 中 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另外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也适时加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在后面教学思路部分我会详细介绍我的新课导入。
三 ,说教学设计思路
( 一 ) 导入新课设计
【设计方案】
第一轮有生上课恰逢端午节放假后第一天上课,我在导入新课时果断的放弃了原来精心设计的开场,以端午——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类非洲起源论”的动画导入本课课题。将中国的传统节日融入课堂。
【设计理由】
整个导入过程约3分45秒左右,整体 略微有点长 。但在我看来却很有必要。 拉家常一样对学生的端午生活的问候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离骚》更是高中学生高一阶段的必背诗词。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制的 “人类非洲起源论” 的 动画 , 作为人类已知可能最早的人口迁 移,不仅体现出人口迁移的历史悠久,更 在时间的轴线 上 对后面一系列时间段的人口迁移产生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 ,对于动态画面的捕捉也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尽快的将注意力集中起来。 可谓“环环相扣,一举数得”。
( 二 ) 新课教学设计思路与流程
1,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的教学方案
【 设计1 】 给出“人口迁移的概念” :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 间流动行为
【 设计 2 】 实例分析: 通过做题更好的掌握人口迁移的定义和分类。 在做题的过程中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评价。
2, 关于人口迁移的各种原因探究教学方案
【 设计 方案 1 】 以欧,亚,非三个具体的人物真实经历为线索,探究19世纪前国际人口迁移原因,特点,方向。
【 设计 2 】 以国际务工信息广告为材料分析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原因,特点,方向。
【设计 3】以中国古代历史文献记录为背景,讨论古代人口迁移的原因。
【 设计 4 】 以知情下乡视频和自身经历为案例,对比分析80年代前和80年代后国内人口迁移的区别。

我用一个个不同的案例材料来展示 影响 人口迁移的因素,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主体性与思想性,另一方面 又将每一个活 生生人物的最终命运穿插其中,激励学生勇于冒险、追求自我实现的精神和 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
四、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 自己还 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磨练, 无论是 在 教学理念 还是 教材的把握 上都存在着不足 。在此,真心的希望在座的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相关阅读推荐: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迁移说课稿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迁移说课稿

人口的空间变化说课稿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