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评课
两位老师在教学中,能够整合教材,通过让学生操作(剪一剪)—体验(比一比)—感悟(说一说)的教学方法理解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让学生直观认识新知,理解新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下是我们从两位老师身上学到几点心得:
江老师的课有几点值得我们学习的:
1、目标设立全面、简单、合理
教学目标设计能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这三方面考虑。而且设立目标也很具体,简单,比较容易实现。
2、整合教材、充分体验
在第一环节了解等腰三角形性质时,通过让学生剪一剪、做一做、猜一猜、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等腰三角形的特点,感悟它的性质,并初步猜想出它的性质,这个教学过程让学生认识新知深刻,并有了学习的兴趣,探索的欲望。
3、练习设计层层递进,全面。
李老师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以下几点:
1、有效整合教材内容,依纲靠本。
姚老师在第一环的知识回顾中,用了两个等腰三角形,有一个是倒过来的,这样来加深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底角、腰、底、底边定义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从本质看问题思想。
2、课堂习题根本,开放,有效性强 。
本课分成三个环节,学生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后,有三题练习巩固,层层递进,而且让学生模防习题而出题,开放性强,但可惜没能让学生展示出来。而最后在讲解例1后,有分层练习。这样做考虑到了不同层次学生水平的差异,步步为营,不断提升,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充分地提高了习题的有效性。
3、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够及时表扬学生。
给两位老师的建议:
1.处理等腰三角形性质1推理的环节中,可以充分相信学生,并把学生的书写过程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让学生来评价,并可以展示出三种不同作辅助线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感悟出性质二。
2.处理例1时,不应一步到位,可以多作铺垫,比如在建立学生方程思想解题时,可在前面加一道这样的题目:已知:三角形ABC,AB=AC,∠B=2∠A,则∠A= 度。这样学生有了用方程解题的思想后,再完成例1,相对就比较容易了。
3.课堂上怎样设计提问,才让学生有思考的价值,这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深思的,怎样的教学才能“授人予渔,而不是授人予鱼”。
《等腰三角形》评课
优点:
⒈江教师的课堂很真实、实在,教学设计合理,先后通过“做一做,剪一剪”、“猜一猜,证一证”、“用一用,议一议”三个环节展开,内容呈现清晰,各环节层层相扣,逐步深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⒉课件从制作到应用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发挥着把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抽象问题具体化,起到助学生理解难点的作用;
⒊在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时能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思想方法的培养;
⒋小试牛刀的第(3)、(4)、(5)题反映的是同一类问题的3种不同情况,是学生的易混淆点,这3题设计很好,便于学生在对比中理解与提高;
⒌教学过程中有用肯定性的语言鼓励学生。
不足:
⒈“三线合一”的探索过程虽然江教师有注意总结,但分析不够清晰,未强调“顶角”与“底边”,对于“三线合一”的条件也阐述不够,不够清晰,中下生难理解。
2.能引导学生探索猜想,但未给予学生充分探索、流的时间,教师自己讲的相对较多。
《等腰三角形》评课
优点:
⒈姚教师这节课主要采用了以小组学习为载体,以动手折纸、合作交流为学习的主要方式,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
⒉教学方法多样,鼓励学生上台板演、同桌互改、编题互考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⒊充分给予学生交流探索的时间与空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⒋教师教态自然,板书工整,条理清晰;
⒌注重重点、疑点的剖析,如“知识回顾”环节注意重温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特别设计了倒立的三角形形状,让学生在对比中更易懂,为例题的讲解做铺垫。
⒍教师的课堂调控好,学生参与课堂的比例较高,课堂气氛不错。
不足:
⒈例题的讲解太快,中下生难理解,若能把例题适当处理,将例题图形分解,再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空间,效果定能更好;
⒉让学生编题互考方法很好,但可以将这个教学过程放到例题讲解之后,编题过程用时较多,在展示学生所编的题目时未用实物投影,教师用读的方法有部分学生未能听清,倒至在讲例题时时间较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阅读推荐:
› 等腰三角形评课稿12篇
› 等腰三角形性质评课稿
› 等腰三角形性质说课稿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 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说课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说课
›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评课稿
›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 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课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评课稿
› 等腰三角形评课稿
›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说课设计
›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