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征文心得论文反思> 正文

《红楼梦》读后感

Tags: 读书笔记 读后感 红楼梦
字号:T|T
本站微信

重读《红楼梦》有感
明清小说中多有诗词曲赋,是我国小说体裁的一个特点。一般是为故事情节作渲染铺张,或表示感慨咏叹之处,加几首诗词或一段赞赋以增效果。现有人认为:“诗词提供了小说的品位,能够为社会上有文化的人接受,包括附庸风雅的商人阶层,具有社会学意义”、“诗词对小说来说具有画龙点睛作用,而且是小说节奏的提示符”。但在多数情况下,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今多有读者不耐烦看,碰到就跳过,似乎也没有多大的影响。今重读《红楼梦》,深感《红楼梦》中的诗词和曲赋,是小说故事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第一回中的诗词和人名,更是隐含了如何来理解、读懂《红楼梦》的小说。如跳过这些诗文,所读的《红楼梦》就真的是一部“言情小说”了。
在小说第一回中有: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是《红楼梦》中作者唯一用自己的身份来写的一首诗。“荒唐言”应指“幻形入世”、“太虚幻境”、“风月宝鉴”等之类的荒唐情节,“辛酸泪”是说其中包含着作者种种血泪辛酸的现实生活和感受,“都云作者痴”是说世人看了此书的感受只不过是一部宏大的“大旨谈情”小说。这三句应是作者的感慨。而“谁解其中味”就值得推敲了。如《红楼梦》真的是一部“大旨谈情”小说, 那么,“都云作者痴”之意就是世人皆知其中味也。又何来“谁解其中味”?“谁解其中味”应是作者曹雪芹忧世人不理解小说之味,隐示读者不应把此书看成“大旨谈情”小说而写。不然,改成“古今情不尽”更能体现书中之味。
《红楼梦》绝不会像它开头就宣称的:是一部“毫不干涉时世”、“大旨谈情”的书,应该是作者“借题发挥。伤时骂世”的小说。我们可从第一回中两个主要人物的姓名:“甄士隐”和“贾雨村”可知,整部小说是:真事隐去,用假语称言。再看“太虚幻境”上一副很有哲理的对联(第一回):
假作真时真变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副对联在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再一次出现。这副对联在小说中出现两次,应是作者的着意强调,也同时提醒世人,读这本书要辨清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有的,什么是无的,才不会被小说中隐去的真事和假语所称之言迷失作者的真意,才能感悟书中之味。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把真事隐去、假语称言呢?要知道《红楼梦》成书于乾隆年间。由于清朝是满族贵族掌权,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防范、控制极严。整个满清朝时期是我国文字狱最为严重的朝代。而乾隆又是整个清朝制造文字狱最多的皇帝,只要是文人学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是统治者疑神疑鬼,认为文字中人触犯君权和妨碍自己的内容,必兴文字狱,动辄株连数百人乃至数千人。从“胡中藻案”、“徐述夔案”等诸多文字狱可知满清对汉人的镇压之残酷。作者为避“诛九族”之祸,只能“甄士隐”去和“贾雨村”云云。但作者曹雪芹在小说的诗词曲赋中,为读者留下了解读小说《红楼梦》真意的线索。
 

相关阅读推荐:

《红楼梦》读后感

谈网络条件下《红楼梦》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实践与反思论文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