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格式设置”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计算机基础课中“字体格式设置”一课的教学设计。我将从以下五点来阐述,即教材分析、教学环境与对象、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来说明。
1、教学内容
“字体格式设置”是出自《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书中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该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职业教育国家规划的教材。它是我校一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一年级下学期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和电子表格软件Excel。“字体格式设置”这节课是学生在Word软件应用中提高文字编辑效率的重点、建立各种格式文档的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目的和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练掌握字体格式的设置(即字体、字号、颜色、效果、字体间距以及其它特殊效果的设置);
(2)掌握为文本添加边框和底纹;
(3)学会使用“格式”工具栏设置字体格式。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综合编辑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对Word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在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我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重点是对文本进行字体、字号、颜色及间距的设置;为文本添加边框和底纹。
教学难点:难点是在设置前遵循先选择文本,再进行设置的操作步骤以及使用“格式”工具栏进行字体格式设置。
二、教学环境与对象分析:
大家看到的这段录像是处于主讲老师讲课的角度拍摄整个微机大厅的。基础课的教学环境与小教室或一般机房相比,最大的特点是:空间大;班级多;人数多。而在这种环境下学习的学生们又自然而然地会暴露出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主要体现在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相对薄弱;再加之有部分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电脑,他们对计算机的认识几乎为零,更不用说上机操作,由此导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参差不齐。
三、教法与学法
现代的信息技术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即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也就是教师创设一种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互相协作、交流,最后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与媒体手段:启发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竞争激励法;以及NewClass多媒体教学系统。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学习知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让学生记一记、看一看、练一练、想一想,以练为主,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互帮互助来学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
分别从创设情景、引出新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作品赏析;课堂小结及课后作业来展开说明。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对文本的基本操作(包括选择、复制、粘贴),本节课前先通过在线课堂提问软件,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内容主要以课后题为主。该软件的优点就在于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提问模块很直观的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检验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先利用NewClass多媒体教学系统展示一篇已经对字符进行过排版设计的优秀作品,让学生观察文档中多彩的文字,同时让大家联想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报刊、杂志。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很容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创作的灵感。由此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字体格式的设置。[教学意图]通过课堂提问与作品欣赏来激发学习兴趣,从而点明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打开“本课知识要点”文本,要求学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这很好地取代了板书形式。学生把知识点记录在笔记上,一方面是让他们全面地了解本课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课堂学习中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它将作为学生在课后复习和上机操作中的一个参考资料。教师演示设置字体格式、边框和底纹的操作命令,即“格式”菜单下的“字体”命令和“边框和底纹”命令。让学生对文本字体格式的设置有个初步的印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新的知识。通过“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本节课的上机任务,要求学生在文章排版-字体中参照样本,按照“字体格式设置的要求”进行字体格式设置的操作。教师以“要求”中的某一点进行讲解,在操作时进行设置后单击“确定”但文字没有任何变化,此时,就会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有的学生说“是因为没有选择”,当然这是正确答案。教师强调在做任何一个操作时都应该先选择对象,遵循“先选择,后操作”的原则。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虽说是简单的操作但也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然后教师把时间交给学生,由学生上机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协作学习、交流学习,操作快的、好的同学在本班进行辅导,教师也会给予这些学生加分鼓励。在学生协作讨论中,他们发现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可以进行文字格式,也就是使用“格式”工具栏。教师再次广播教学,介绍工具栏上各个按钮与“格式”菜单下命令的对应。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对字体格式进行设置。教师再把时间交给学生,将作品完成好,最后访问教师机(ftp:\\lt),上传作品。[教学意图]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培养他们的举一反三、自主探究的能力。由操作快、好的学生辅导其他同学,也培养学生互助学习,一方面可以解决学生动手能力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的意识。
(三)作品赏析
上机操作结束后,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完成他们的作品,教师通过NewClass教学系统转播一些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点评。学生们基本上都按照操作要求进行设置,只是美观与否的问题,当然这与个人的想像力和审美能力有关。[教学意图]通过作品赏析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中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的良好品质。
(四)课堂小结及课后作业
在本节课结束前教师对本节课知识作以总结,应该说绝大多数同学都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字体格式的设置,同学们也都发挥出自己的想像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先选择,再操作”的原则以及使用“格式”工具栏,它能很好地体现出一个人对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专业编辑能力。字体格式设置是Word软件操作的基础,希望大家能掌握好基础知识,再结合将来所要学的Word其它对象的操作,最终设计出图文并茂的优秀作品,继而将它应用到工作实践当中。
课后作业是后相应的习题,以及翻阅各种杂志,从中寻找灵感,吸取精华。
五、教学反思
在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培养自学能力,强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到首位,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本节课我的教学过程主要有四个特点:
1、教学流程设计上符合认知规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
2、多种辅助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3、课堂评分鼓励学生多动脑思考,多动手操作;
4、以强带弱,由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带动操作较弱的同学。
最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大胆探索、相互协作的精神。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