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整合教学的说课答辩
一、整合优秀课的答辩依据什么
那年评比之前,按照市电教馆的工作意图,教研部向各区县电教中心发放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试用教材《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与(教学人员•中级)两册与光盘,以及相关资料,同时以此为依据,对参与本届整合优秀课评比活动的评委进行集中培训。
照顾到我市广大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能整齐划一的现实,说课答辩并没有涉及两册教材及光盘内容的全部,只择取了培训的主干内容。初级教材选择了“模块2编写教学设计方案”,“模块3选择教学用的媒体”,“模块8教学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因为初级培训只要求教师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学会资源收集与加工的简单操作,学会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能用量规评价教学设计成果,对展示或实施的效果进行初步评价。中级教材选择了前半部分:“主题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准备”,“主题3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选择”,“主题4研究性学习的设计”;通过中级培训教材,不仅能够全面了解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而且可以对整合的各个环节的概念与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夯实了培训的基础,为进一步开展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探讨深入操作资源收集与加工、探讨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的设计方法、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直至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整合等方面内容留有较大的余地。
那届整合优秀课的答辩评比,包括其他项目评比以上述内容依据,完全符合我市普教系统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实际,大大提高了整合的水准,十分有利于开展今后的工作。
二、整合优秀课的答辩问题如何设置
以三个模块和三个主题为蓝本,我们将全部涉及到的教育技术的理念与规律归纳、设计成为四十四个问题,这些问题依照顺序为:
1.按照教育技术和新课程标准,学生(教师)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什么是教学设计?(或者:说说你对教学设计的认识)
3.概括说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的环节、特点。
4.简单说明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特点。
5.怎样分析教学目标?
6.简述教学设计方案中的八个环节。
7.怎样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学情分析)?
8.如何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9.什么是教学(学习)情境?
10.简单说明创设教学(学习)情境需要注意的问题。
11.说明在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12.简要说明信息媒体的概念、特性和分类。
13.信息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哪些?
14.说明信息媒体运用的方式与运用的最佳时机。
15.运用信息媒体是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6.选择信息媒体的依据是什么?原则是什么?
17.选择信息媒体的程序有哪些?方法是什么?
18.教学设计的成果有哪些?
19.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20.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方法是什么?
21.怎样理解“说课”?
22.怎样才能完成好“说课”?
23.什么是优秀“说课”?
24.Excel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25.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维度包括几个方面?各是什么?
26.教学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27.什么是合作学习?什么是分组策略?
28.请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29.请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误区的认识。
30.什么是教学模式?什么是教学策略?各有怎样的特点?
31.简单说明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关系。
32.教学模式怎样分类?教学策略怎样分类?
33.信息技术环境下通用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有哪些?
34.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35.使用自主学习策略与合作学习策略应该注意什么?
36.怎样评价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37.项目符号、样式、目录和表格的高级操作有哪些?
38.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主要特点是什么?
39.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环节有哪些?
40.教师如何对研究性学习进行指导?
4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是什么?特点如何?
42.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工具是什么?怎样使用?
43.研究性学习评价结果如何表述?
44.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设计?
以上问题都能够在两册培训教材中依次找到完整答案,披露出来,只是殷切期望广大学科教师与电教同行,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必须掌握的理念、规律,有统一的认识。
三、整合优秀课的答辩有技巧吗
回答是肯定的。与任何答辩,像论文答辩、教育科研结题答辩、职称升级考评答辩一样,整合优秀课的说课答辩也有与之相通的技巧。概括来说,答辩教师在弄清提问者的问题以后,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出反应,以充满自信地的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把答案表述出来。回答时,一要抓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二要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得太“死”;三要层次分明,吐字清楚,声音适中。优秀的答辩来源于答辩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来源于知识的准备,来源于以往的工作实践。面对问题,答辩教师必须保持十分清醒的头脑,用最快的速度缕清答辩思路,用最简单的思维拆分问题,尽最大限度让分解的问题与标准答案相合,实现答辩教师的思维和提问者审查的思路最大范围地重叠,十分忌讳没有弄清题意便匆忙作答。
另一方面,整合优秀课的答辩还具有与一般答辩不相同的环境,即在说课的现场进行,有本身的特点。从评比的程序审视,答辩介于教师说课、做课之间,时间很短,教师、尤其是是青年教师心情不大容易调整过来。据笔者观察,这时的教师,大多处于说课的情绪之中,有的已经在准备实施自己的教学,具体教学情结很浓重;答辩的现实需要及时化解这种情结,尽快调整心情。需要答辩教师根据提问者的问题,驾驭地、俯瞰地、高屋建瓴地审视自己的教学和学识,进而抓住问题的要领,概括地理念地规律性地答辩。
然而,在那届评比时说课答辩时,多数教师的答辩内容显得很具体,甚至直接贴近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某些环节内容,概括性的理念、规律的叙述很很少。究其原因,与按照传统方式理解说课有关。尽管市电教馆教研部评比前下发《说课评价量表》中根本就没有“说教学过程”这种指标,尽管《天津电教》刊登的《关于说课》文章表明——说教学过程,针对本次课的特点和学生基本情况,结合教师本身优势,说出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媒体应用等。但是,还是有不少教师把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步骤、程序说得十分完备、具体。自本届评比起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的评比将是教师做课,说课、答辩,教学设计三项内容集合的评比,当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学过程便会自然显现,教学过程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一目了然,根本没有必要在说课时把教学过程说得完备、具体。说课影响答辩,答辩不能说教学规律、理念,是突出的症结,需要引起广大学科教师警觉。
四、整合优秀课的答辩需要具备怎样的基础
整合优秀课的答辩应该怎样准备,答辩的基础在哪里,是在说课中吗?是在做课里吗?是在教学设计里面吗?回答都是否定的;是在那四十四个问题的答案中间吗?也不是。四十四个问题的答案不过是表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较为系统的理念与规律,是较为庞大的理论系统,如果没有广大学科教师坚持不懈的理论学习,没有广大学科教师持续不断的教学实践,那些理论的论述根本不会有生命力,那不过是一片片没有活力的文字。而正是由于广大学科教师坚持长期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理念、规律,才赢得了赖以运行的空间,开发了得以探索领域,登上了立足高远的基石。
通过本届整合优秀课评比活动,这方基石——基础,展现在广大学科教师面前,当然,基础里还蕴含有参评教师的实施教学的说课的答辩的设计教学的劳作的身影,蕴含有三项评比的精华。因此,坚持整合理论的学习,坚持整合理念、规律与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规范整合课的教学设计、说课文稿、教学实施,才是整合优秀课的答辩的最牢固的基础。
再以时间为尺度比对,整合优秀课的答辩只有两分钟,说课八分钟,教学实施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教学设计耗费的时间更长久,说课演示文稿的制作耗时也不短。而短短二分钟的答辩——一个细小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几乎牵引、衔接了整合优秀课评比的全部内容。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格调,细节决定水平,作为评委,我们不能不为本届整合优秀课评比活动的宏观调整的气魄与细致入微的安排而感慨。
现在,这些说课答辩的问题与答案依然存储在市电教馆的网站版块上,成为历届市、区县整合优秀课评比重要参考资料。我市由电教馆主办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评比已经走过近二十年路程,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笔者就参与观摩、评课,见证了整合教学进取的过程。如今,强劲的“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的势头把它推举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有理由相信:未来,迎接我们的将会是更加成熟、更加丰盈的教育教学果实。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