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地理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 正文

人口的合理容量说课稿

本站微信

人教版高中地理说课《人口的合理容量》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第三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之一,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人地关系这一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区域地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前两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人口变化的基本过程之后,本章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教材设置“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激发学生探求答案而进行学习,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得到这两个问题的精确答案。但是通过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并了解到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通过对“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认识到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教材最后安排了一个“活动”意在使学生领悟到人口剧增对环境所产生的巨大压力,认识到节制人类自身繁衍的必要性,明确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2、课标分析
课标: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本条“标准”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要求可以分解为:
①能够说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②能够正确辨别和判断“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③能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力有一个限度,人类活动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问题。
④形成这样一个思想:人类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
“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都是以往高中地理课程没有出现的新专业术语。“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地理环境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环境承载力所指的人口规模应该是“该地区的资源环境在维持生存必需的最低生活标准下所能承受的最大的人口数量”,即人口数量的极限。其中所涉及到的“环境人口容来容量”,简单的可以看成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而人口数,是“环境承载力”的一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指标。
“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地球以及它的各个部分对人口的合理负载能力。也有人把人口合理容量称为理想人口或适度人口,其含义为“在一定条件下,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具有的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能带来最大社会效益的相对稳定人口”。
因此,“人口合理容量”是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环境承载力”则是仅从自然资源角度估算的生物生理性容量,即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情况下的最大人口容量。显然,人口的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所指的人口规模。
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是随社会生存力和科技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而资源的消耗还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水平紧密联系,这就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受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人类活动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问题。人类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到人口剧增给予自然环境极大的压力,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环境人口容量两重性——相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能力目标
1、结合“木桶效应”原理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三种观点提出依据并进行小组辩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和变化。
(3)德育目标
1、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形成科学的人口观。
4.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2)教学难点
1、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二、说教法、学法
作为当今世界最令世人关注的三大问题: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只是在表面现象上,没有深入分析这个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也都是初中地理课程没有出现的新专业术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分辨这两个概念,目的是要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深层次的理解。对于学习知识面不够广、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明确“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和区别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中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能够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并从中达到学习目标。
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始可以让学生看几张漫画,能让学生对环境人口容量有一直观的感受,也能使学生感到惊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
讨论教学法是新课程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本节难点“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教学时,主要利用书本上的“木桶效应”理论,进行一些列的问题引导,让学生通过讨论自然而然的得出结论。
材料分析法是地理教学中经常应用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某些具体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比较“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两者区别时,主要利用一些材料的分析,让学生明白“环境人口容量”是指最大的人口数,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最适宜的人口数。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老师:我们班级有多少人? 学生:略
老师:我们班级还能容纳更多人吗?如果现有更多人,你们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略
老师:大家觉得班级多少人最合理?为什么? 学生:略
老师小结: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是涉及到一间教室的人口的容量问题,那么到底多少最适合呢?最大的容量是多少呢?小到一间教室,一个学校,大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我们的全球,都涉及到这个我们人类最关注的问题:人口的容量问题。那么,我们国家最多能容纳多少人?最适合容纳多少人?我们地球母亲最多能容纳多少人?最适合容纳多少人?(展示一些漫画)大家知道吗?如果想知道这些答案,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进入今天的课程学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设计意图]:从教室实际情况和师生平常的对话导入新课,这种问题引导法显得很自然,并结合一些夸张的漫画,既能引起学生对《人口的合理容量》这节课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新课教学]: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教学设计
1、区别“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两概念
(图片展示):世界1800年以来人口增长柱状图,让学生观察图片。
老师: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
老师: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对数量庞大且与日俱增的人口,地球上的可用空间越来越狭小,自然资源也变得越来越匮乏。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这是大家首先关心的问题。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两个概念: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请同学自己看书说说什么叫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
学生阅读课本: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环境能持续供养人口的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设计意图]:介绍环境人口容量产生的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提出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这两个概念。
2、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这是本节的重点难点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教材中提供的“木桶效应”理论,设置了一连串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过分析讨论。
教材提到“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类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其中各要素与人口容量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因果关系呢?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情景:
⑴让学生阅读分析木桶效应示意图及其原理:我们知道,当一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同,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与长的桶板还是短的桶板呢?多数学生很快回答:当然取决于最短的板。
⑵结合思考题:假如各块桶伴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短暂思考和讨论后回答:木桶容量由短板决定,那么环境人口容量也就由短板代表的某一资源的数量来决定。
⑶进一步分析,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可能是哪些资源呢?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资源种类很多,这里主要考虑的应该是人类生存所依赖的基本资源,如土地、淡水和能源等。
⑷再给桶板赋予不同的含义进行讨论:如果桶板代表环境人口的各个制约因素,那么木桶效应又反映了什么道理呢?有了前面的分析经验,这次学生很快议论:由于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是随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提高,资源的消耗还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水平紧密联系,这就取决了环境人口容量受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教师接着问:那么,短板有可能是那个因素呢?有的同学回答:是资源,因为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度都离不开资源,资源多了当然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有同学反对:是啊,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但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技水平上。比如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科技水平很低,获得的资源十分有限,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很小。还有的同学说:消费水平的高低才决定人口容量的大小。在同样的资源条件下,如果人均消费大,则其所能养活的人口就少,如果人均消费小,则环境人口容量就大。
学生各抒己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书中“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中的三种观点,让学生对自己支持的观点进行简要的论述,并鼓励他们在不同观点间辩论。
最后教师小结,让学生认识到:
I、不论是科技还是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的影响,多要建立在一定的资源基础上的,所以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II、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及人类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在一定的时期内,一个地区的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相对变化不大,那么其环境人口相对时确定的,一般以一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的估计值。
III、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人类的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
[设计意图]:通过“木桶效应”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资源决定了大小不一的环境承载力,而最小的环境承载力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道理,同时揭示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揭示了人类发展与环境的深刻矛盾,说明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应有限的人口。讨论教学法是新课程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启发学生的思维。
3、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展示资料:在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发表了《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报告认为,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值为16亿左右。
老师提问:我国目前人口接近13亿,未达到环境人口容量的最高值,为什么还要控制人口的增长? 学生回答。
展示资料:
材料一,我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
我国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可耕地的三分之一,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发展,人均可耕地还将继续减少。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由于缺水,工农业生产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等等。
材料二,中国的理想人口与极限人口
科学家根据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提出我国生态的理想负荷能力应为7亿到10亿。主要基于以下5点:按粮食产量,不应超过12.6亿人;按能源的理想负载,不应超过11.5亿人,按土地资源,不应超过10亿人;按淡水供应,不宜超过4.5亿人;按动物蛋白供应,不宜超过2.6亿人。
教师小结:总之,我们应该正视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现实矛盾,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走上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轨道。
[设计意图]:展示我国耕地、水等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值比较的材料及中国的理想人口与极限人口,让学生很容易看出我国人口与资源矛盾十分突出,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我国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在这里提到了中国最理想的人口数,为下面人口合理容量的教学做铺垫。
二、“地球上适宜养活多少人”的教学设计
1、理解“人口合理容量”概念的教学设计
承转: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大家想一下,一日三餐,刚够温饱,好像就可持续供养,但那是我们向往的吗? 学生:不是。
教师:那我们追求什么样的生活? 学生:略
教师:过这样的日子恐怕得消耗比仅仅一日三餐有保障就行的日子更多的资源和财富。那么,一切条件等同的情况下,能够供养的人口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减少。
教师:在保证现代人生活幸福,同时又不降低未来人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到底适合养活多少人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提问:人口合理容量含义是什么,它与环境人口容量有什么区别呢?
答案:人口合理容量是指能养活好多少人,而环境人口容量是指能养活多少人,是一个极限值,是一个警戒值。所以,我们应该把我们环境中的人口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之内,最好是处于人口的合理容量。
[设计意图]:从生活现实入手,结合上面关于我国人口容量分析的材料,通过对两个概念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它们间的区别。
2、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战略意义
提问:当今世界什么原因导致未能实现地球上人口合理容量?
师生共同讨论,小结:
主要原因:(1)人口过快的增长、人口的压力(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资源的耗竭(3)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
具体原因:发达国家人均消费资源太多——美国人口不足世界的1/25,但总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消费量均超过了世界总消费量的1/4,美国年人均石油消费量为3.17吨,名列世界第一,是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5.4倍。如果全世界按美国人均消费水平消费石油,那么全球的石油储量使用将不足8年!日本人均钢消费量名列榜首,接近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5倍;德国和美国人均钢消费量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分别是世界人均的3.7倍和3.2倍。美、德、日人均铝消费在17~20公斤之间,相当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4~5倍,是中国人均消费量的6倍。从矿产资源累计消费总量来看,20世纪美国共消费了350亿吨石油、73亿吨钢、1.4亿吨铜和2亿吨铝。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在世界每年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了80%以上。
教师追问:(1)面对存在的问题,人类有什么途径才能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呢?(2)作为社会的成员,我们个人能够为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做出什么呢?
学生探讨:(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2)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3)世界各国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相关阅读推荐:

人口的合理容量评课稿

人口的合理容量说课稿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