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发展 社会和谐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初三《思想品德》主要通过学生对国家国情、国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责任意识,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本专题主要对学生进行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责任意识教育。这部分内容同时事政治紧密结合,紧紧围绕本册书的主题,加强对学生的国策教育和责任教育。
本专题的内容是在学生了解基本国情和我国的历史任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相关内容,而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为以后的人才教育、下册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公民责任教育奠定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重要决定,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全党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因此,本专题内容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深远。
2、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共建和谐社会。《思想品德》的教材观要体现以“行为引导”为导向。不仅是告诉学生必要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情感,更重要的还是引导学生实际去做,至少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去做。希望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能领悟共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增强责任意识,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和谐作贡献。
教学难点:社会和谐的总要求的实现,必须要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其内在的联系会有点困难。希望通过资料、案例、图片等,结合老师的分析说明使学生能感悟和明确其中的道理,为后面的共建和谐社会打实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对学生进行这方面内容的教育体现了国家意志,是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而且社会和谐所涵盖的内容特别多,与之前的第一、二课及之后的几课都有紧密的联系。
3、在结业考方面要求:
4、课时安排:两课时
二、说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复习,学生懂得社会和谐的总要求的实现,必须要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道理。明确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只有在共建和共享中才能推动社会进一步的发展。
2.技能目标:
通过资料呈现、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学生能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国家的一些政策用全面的、联系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维目标:
通过材料呈现,联系社会热点,创设一些思考情景,培养学生的辨析思维,加深对书本知识点的理解。在感悟和认同共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努力争当和谐因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出力。
三、说学情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国家重大决定,作为当代学生必须要了解并积极参与。在新授课时,学生对教材的知识点已有所掌握,但是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还不太容易。本专题就是希望通过两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能正确把握其内在的相互关联性,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说教法、说学法
在复习过程中,通过资料呈现、讲练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以及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在以后答题时的完整性、全面性。
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学生能对国家的这一重大决定较全面的看待和分析。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
1.民主法治
2.公平正义
3.诚信友爱
4.充满活力
5.安定有序
6.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
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1.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政治文明、生态文明)
1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2. 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是提高民族素质
全社会共建
全体人民共享
五、说教学流程
【例1】
材料一:在2002年到2007年的五年中,国家用于科技的投入达到3406亿元。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从2002年128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664亿元,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用于教育支出累计2.43万亿元,比前五年增长1.26倍,从2008年初起,我国对义务教育实行了全免费。
材料二:“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成为现实;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我国的水稻产量年增产1034亿公斤;我国的“太空丝瓜”的产量是普通丝瓜亩产量的3倍;洋山深水港使用新的龙门吊技术后,集装箱的装卸速度提高了300%;为缓解我国的能源紧张状况,我国政府决定在原来基础上,较大规模地研发民用核能,在今后10到20年内,我国将建几十座核能发电站。
请你联系材料说说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是如何促进两者协调发展的。
分析说明:
本题主要是让学生从感性的材料中了解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感受我国政府为促进两者的协调,为社会和谐所作的努力。
【例2】
2008年的夏天,北京向世界呈现了一届被奥委会主席罗格盛赞的“真正的无语伦比的奥运会”。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要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样一个主题,身为承办城市的上海理应让世界各地的来宾时时处处感受到城市生活的温暖。
为此,你觉得上海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呢?你为之能做些什么呢?
分析说明:
本题旨在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从多角度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献计献策,从而感受四大文明的建设的重要性,特别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促进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上海的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若此题学生还能联系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则更好。
【例3】
“党的惠农政策好,咱老百姓忘不了;免了俺们农业税,历朝历代难做到;粮食直补实惠多,大家种地劲更高;国家实行新农合,困难农民享低保;村村通了柏油路,条条致富阳光道。”
“不交借读费,求学更方便;免除学杂费,开学就开心;不交生活费,家长负担轻;送你教科书,不学不应该。”
这是当今社会上流传的两首民谣,结合社会和谐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感想。
分析说明:
本题主要是让学生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中理解共建和共享的关系,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联系实际探讨在促进两个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政府还做了哪些方面努力?作为受益者又该怎样共同参与,努力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呢?
1、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
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
1.民主法治
2.公平正义
3.诚信友爱
4.充满活力
5.安定有序
6.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
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1.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政治文明、生态文明)
1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2. 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是提高民族素质
全社会共建
全体人民共享
五、说教学流程
课后练习
1、 法国作家雨果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了理想才能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是生存,而人则要生活。”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 )
A、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 B、要提高人口素质 C、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分析说明: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精神文明内涵的理解,以及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故 C 正确。
2、 社会和谐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下列选项体现这一总要求的有( )
A、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B、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争做环保志愿者
C、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去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等弱势群体
分析说明:此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实事。故 A、B、C 都正确。
3、 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已进入600天倒计时的关键阶段。上海市政府提出:要把2010年上海世博会办成“世界文明的盛会、我们大家的世博”,激发全体市民的参与热情,用创意活力打造精彩,用平安和谐铸就成功,用快乐温馨实现难忘,将“成功、精彩、难忘”的承诺通过“创意、和谐、快乐”的行动来实现,完成我们对世界、对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为此,请你为迎世博促和谐写一份倡议书。
分析说明:此题要求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响应市政府的号召,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其中。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