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教学内容
|
教学活动
|
设计意图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导
入
新
课
|
创设情境:
展示08北京奥运会会徽,设问:会徽标识中体现了哪些中华文化?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中华文化)
泉州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你知道泉州有哪些文化底蕴吗?(泉州文化)
(播放:中国魅力城市-泉州 宣传片)
|
思考问题
|
用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切入,即体现政治课的时效性,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引出传统文化。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化,用生活体验理解文化。
|
|
新课教学
|
设问:
为什么两岸民众共祭妈祖?说明什么?你对妈祖文化了解多少?
还能说出哪些闽南特色的传统习俗?
|
展示泉州元宵节上“闹花灯”和迎神赛会活动图片。
|
妈祖传递着和平的意识,在海峡两岸起着联系乡谊、敦睦亲情的作用。
指出: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特点,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
(一)
传
统
文
化
面
面
观
|
1
传
统
习
俗
|
|||
2
传
统
工 艺
|
由元宵灯笼制作延伸出传统工艺。
设问:除了花灯的制作工艺,泉州还有哪些传统工艺呢?它们为什么兴衰不一?
|
展示泉州传统工艺相关图片及创始年代和发展情况。(如:竹编、惠安石雕、提线木偶掌中木偶)。
探究问题:
为什么传统工艺兴衰不一?
|
从制作工艺代代相传,引出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特点。
同时引导说明传统文化要适应时代发展才能源远流长,得出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特点。
|
|
3
传
统
文
艺
|
创设情境:
播放泉州提线木偶戏片断。并展示一些泉州提线木偶剧团对外交流的图片。
|
学生展示图片
|
通过展示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引导学生正视传统文化在现今社会的重要意义。
|
|
4
传
统
建
筑
|
由祭祀妈祖地点天后宫延伸出泉州传统文化。
天后宫是海内外建筑年代最早、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是唯一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成为了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设问:同学能否介绍下天后宫建筑的特点和历史?并列举其它泉州传统建筑。
|
学生活动
|
引导学生观察泉州传统建筑与多种宗教文化(包括伊斯兰教)的融合,以此展示出泉州人的传统思想:包容性、多元性、开放性。
(过渡到传统思想)
|
|
5
传
统
思
想
|
比较:古代的“大同世界”近代的“天下为公”和当今的“和谐社会”思想
|
理解课本P41:
毛泽东:“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
说明传统思想的“继承性”和在今天社会的“作用”。
并引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
|
|
(二)
传
统
文
化
特
点
|
通过对以上传统文化的回顾,引导学生对其加以概括,提炼出传统文化共同的特点。
|
学生思考
|
由个性概括出共性,由具体概括出抽象,培养学生能力。
|
|
(三)
传
统
文
化
含
义
(是什么)
|
引导学生由传统文化的特点概括传统文化的含义。
|
学生思考
|
通过“问”文化,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
|
(四)
传
统
文
化
双
重
作
用
(为什么)
|
两岸民众共祭妈祖是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个缩影。思考下妈祖文化对海峡两岸有何影响?为什么?传统文化对现今社会的影响是否都相同?
你能否举例?
|
学生展示《二十四孝图》,并就“埋儿奉母”和“卧冰求鲤”进行图文讲解。
要求学生进行反思。
|
“析”文化
通过讲故事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
|
(五)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怎么样)
|
孝文化的延伸,进一步结合泉州丧葬习俗,加以讨论。
引导学生就“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不同作用”结合时事,思考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并结合校园艺术节,让学生谈谈参加活动的感想。
|
学生分组讨论
|
通过“辩”文化,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
|
课堂总结
|
归纳延伸:
以泉州历史文化为大背景,围绕传统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继承、怎么样继承展开学习。
得出结论: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
|
师生共同小结,一方面有利于现场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的补缺补漏,构建知识框架,提高学习能力。
|
|
延伸思维
布置作业
|
|
举办一期班报关于“泉州传统文化面面观”的展览。要求每一小组根据所探究的内容进行分工合作,发挥各自专长,力求有所创新。
|
设计这个活动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在活动中感悟所学的知识。
|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