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优秀教案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创设情境]播放2012年詹姆斯·卡梅隆执导3D电影《泰坦尼克号》片段。
[问题1]世界上最大的“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原因。
|
认真观看,思考,带着疑问进入课堂。
|
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全员参与的学习氛围,同时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思维的良好习惯。
|
呈现洋流的定义:海洋中的海水,常年 地沿着 作 的流动
|
找出洋流概念中的关键词(比较稳定 一定方向 大规模)
|
培养学生文字信息的提取和归纳的能力
|
呈现世界表层洋流的动态分布图
[问题2]寒暖流的区别?
|
预设答案:按性质,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即比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即比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
|
通过情景读图、信息整理、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
呈现海水等温线图
[问题3]确定南北半球和洋流性质。
|
学生思考,动手画箭头
甲 乙
可推断: “凸向即流向”
|
培养学生绘图和推理的能力
|
[判断]
1.暖流的水温一定比寒流高,
寒流的水温一定比暖流低。
2.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一定是暖流。
|
均错。1.比较两条洋流的水温高低,必须在同一纬度条件下才能比较。
2.如索马里寒流(夏季),虽然从低纬流向高纬,但仍是寒流。
|
培养学生对核心概念的辨析能力
|
呈现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
[问题4]小组1.观察南、北半求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样环流,洋流运动方向有什么差异?为什么?
小组2.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大洋东岸、大洋西岸分别是什么性质的洋流?在南半球呢?
|
认真观察,可发现。预设答案: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顺时针,
南半球:逆时针。
2.北半球: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环流;
南半球:形成一支自西向东环绕地球一周的西风漂流。
|
提高学生分析提取图象信息的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
呈现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分布图
小组3.在北印度洋,冬季和夏季的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
|
3.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冬逆夏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洋流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
|
[转承]是什么原因使得海水这么“顺从”、这么有规律地运动呢?
|
___
|
自然过渡
|
展示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
[问题5]填写风带名称和补画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尝试构建世界洋流模式图。
|
学生回忆气压带和风带,推断洋流的流向。学生动手绘制草图,并熟记洋流的流向。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的构建:
|
使学生能利用风向、地转偏向力等知识解释洋流的形成
动手绘图加深印象
引导学生构建洋流模式图
|
新闻报道:1992年,一艘从中国香港出发的货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强烈风暴,船上一个装满2.9万只黄色塑料玩具鸭的集装箱坠入大海,其中1万多只玩具鸭组成的“鸭子舰队”经过漫长的漂流,在世界各地登陆。在英国这些小玩具的价格已经被炒到了1000英镑。
[问题6]这些玩具鸭是怎么到达英国的?
|
学生寻找所流经的洋流名称。
预设答案:沿着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本格拉寒流、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可到达英国;或者经过俄罗斯和美国阿拉斯加之间的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绕过北极,再经过格陵兰和冰岛,最终进入北大西洋可到达英国。
|
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全员参与的学习氛围。
|
呈现俄罗斯世界著名港口分布图
[问题7]北冰洋流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以内(约68°N)却终年不冻;而在其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位于43°N附近 ,却有长达半年的结冰期,这是什么原因呢?
|
预设答案:西北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延伸到北极圈附近,摩尔曼斯克成为不冻港、巴伦支海成为俄罗斯军事基地与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相关。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有长达半年的结冰期与千岛寒流降温减湿有关。
|
设置地理矛盾冲突,激发学生发现探索的热情。
|
呈现气候与洋流的关系图
[问题8]说明洋流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
|
预设答案: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受流经当地的暖流影响显著。
秘鲁、北非撒哈拉沙漠直逼海岸、及澳大利亚西海岸等荒漠环境的形成,沿岸寒流起一定作用。
暖流一般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
选取典型气候类型分布,简化处理,让学生更清晰地突出洋流与沿岸气候的关系。
|
呈现哥伦布两次去美洲线路图
[问题9]为什么哥伦布两次航行的时间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
预设答案:哥伦布1492年到美洲时花了37天, 是逆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航行;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顺风顺流,结果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说明顺流加速,逆流减速。
|
引进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设置地理矛盾冲突,激发学生发现探索的热情。
|
郑和下西洋出发和返回时间表
[问题10]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出发时间多选在秋冬季节,而返回时间多选在夏季?
|
预设答案:明代郑和下西洋出发时选在冬季,返回时选在夏季,原因是冬季借助冬季风和我国南下沿岸流,在北印度洋借助东北季风洋流;夏季借助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在太平洋借助夏季风和台湾暖流。说明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
引进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体会到我国古人的智慧。
|
呈现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图
[问题11]四大渔场的形成与洋流有什么关系?
|
预设答案: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处,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以上北半球三大渔场是寒暖流交汇而形成。
秘鲁渔场:秘鲁寒流深层冷海水上涌形成。
|
从图中发现渔场的形成与洋流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质疑能力。
|
[问题12]世界上最大的“泰坦尼克号” 的沉没原因。
|
预设答案: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洋流带来冰山,不利航运。
|
回应开头情境,自然贯穿始终
|
呈现日本核泄漏辐射范围图
[问题13]分析我国不会受到核泄漏的严重危害的原因。
|
预设答案:污染物受到洋流(日本暖流)影响,海洋水体主要向东北方向运动。说明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
关注国际地理热点事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
呈现墨西哥海域示意图
[问题14]有关专家为什么担心浮油可能“侵入”大西洋,甚至漂向欧洲沿海?
|
预设答案:浮油会被墨西哥湾暖流带到大西洋,然后又被北大西洋暖流带至欧洲沿海地区。说明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
关注国际地理热点事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
[归纳小结]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收获的过程中,教师结合板书,强化重点内容。
|
回顾本节课学习过程,整理学习笔记或说出自己的收获
|
梳理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
[拓展提高]讲解、指导答题
|
独立完成“当堂精练”
|
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