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材料
一、活动背景:
弘扬与继承正确价值观,培育和树立端正的人生观。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崇尚的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跨越几千年,成为长期维系中国社会的精神纽带。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吸收借鉴了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
价值观是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部分;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帮助、指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活动目的:
1、 通过具体活动或具体载体使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懂得价值观的重要性, 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懂得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核心价值观判断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活动形式:
多媒体展示,叙事讲述、讨论领悟、宣誓等。
四、班会的内容:
1、什么是价值观:
简单的说,人生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对事,对人,对生活的看法。也有人说,人生观就是“人自己对人生的意义的看法”,主要表现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理智的人,做任何重大事情的决定,都是权衡选择的结果,在选择的过程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是不能违反的规则,什么是可以背叛和违反的,这些东西在心目中的位置,构成了价值观。
2、说出大家自己认可的价值观
(1)我们崇拜的历史或当代人物?说出他的事迹?总结他的品质?(列举历史人物和当代道德模范)
(2)我们讨厌的历史人物?说出他的事迹?总结他的品质?
(3)说出教师自己的讨厌的历史人物或崇拜的历史人物(教师补充学生没有说到的价值观)
(4)我们内心认可的价值观:(诚信 友善等引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补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
3、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基本内容(24字)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三个层面
据2013年12月23日新华社电 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3)为什么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进入了一个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生活大变化的时代,也进入了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多种矛盾交织,多种思潮涌动,多种信仰并存。原有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受到了严峻挑战,不少人的思想观念出现了困惑、迷茫、盲从。在纷繁复杂的多样性背后,必须有一个统一的价值导向,否则社会运转就会陷入混乱,改革发展就会失去方向。
通讯报道(2014年2月12日人民日报首版评论)《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见附件1)
4、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
(1)有选择的组织观看2010-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见附件2)
(2)寻找并学习身边同龄人的感人事迹。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
5、怎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学谈体会。(教师提示从以下两方面)
(1)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加强自我修?
(2)如何在与人交往中加强自我修养?
6、宣誓
(誓词推荐)我以青春的名义宣誓:为了成就父母的微笑,为了成就祖国的自豪,再苦再难,坚持到底,只为感恩,只为报恩。我—青春年少,心藏冲天情豪。坎坷迷茫皆不怕,美好未来汗水浇灌。我们将牢记师长的叮嘱,化感恩为刻苦。全力以赴,全力以赴,全力以赴。
7、班会结束(歌唱祖国)
五、教师总结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团体乃至个体的一个人前进的 标杆和奋斗的力量源泉。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一个九零后的学生,我们也许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奥,但我能理解的是努力学习政治、学习文化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贡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不仅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外部教育和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同样需要学生主动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附件1: 通讯报道(2014年2月12日人民日报首版评论)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构建现代文明的国家理念,体现了为公民营造踏实的幸福感、让国家铸就更强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三个“倡导”的指导要求,正对应这三个层面的时代要求,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热议、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原因所在。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就是在寻求国家的价值内核、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国民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从知与行的角度,发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
相关阅读推荐: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说课稿 新民主主义...
›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思想品德微课设计 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微课设计 实事求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