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复习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明确实践的含义、特点;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了解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懂得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梳理、点评本课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框架意识,提高框架的整理能力;通过典型例题的练习与分析,巩固和落实学生的相关知识,更好地区分易错易混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巩固知识,学以致用,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自己阅读、梳理、点评知识框架,到典型例题的解答,再到相关易错易混点的区分与理解,然后到简答题的运用与提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知识分析与运用的能力和复习的效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牢固树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明确知识来源于实践,应服务于实践;联系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观点,引导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理性地认识真理;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历程的分析,进一步理解和认可该价值观;通过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学习,特别是通过开展思考探究活动,学生逐渐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发展真理的正确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三、设计思想:
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学情境,以它的形成过程为主线,采用对话式、讲解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框架,明确学业考试水平标准中的要求,通过学生困惑点的分析和举例,易错易混点的单选题练习和区分,重难点的简答题运用和把握,以及对待真理的正确态度的思考探究,从而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巩固本课知识。自然渗透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理解、认可、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对真理的正确态度,更好地指导实践。
四、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注意问:大家熟悉这24个字吗?这是什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吗?是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在2013年12月底中共中央专门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求索的过程。今天,我们结合它的产生来复习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设计意图:以热点作为切入口,简洁明了地导入本课知识复习)
推进复习课:
●构建、点评框架,发现、分析困惑
首先,我们进行本课知识框架的构建。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充分利用本课的课题、框题和目题,完成本课框架的构建。
(学生阅读构建框架,请一位学生上黑板书写框架,教师关注台上、台下的情况。)
△教师呈现《2014年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标准》
师:对照《学业水平考试标准》,我们来评一评黑板上的框架。
(请学生从知识点是齐全开始评起,师生共同修改、完善这一框架)
(设计意图:1.发挥学生在复习课中的主体作用2.让学生先从宏观上能把握第六课的知识体系)
师:良好的知识框架的构建与运用,对我们的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对照考试标准和知识框架,其中的哪些知识点你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或者说哪些知识点是你在做题时不太分得清的或容易做错的?
学生回答:(略)
师:让我们带着困惑重回课本,研读课本中的相关介绍。
(教师带领学生逐一分析相关知识点,每讲清一个知识点,都让学生举一个相关的例子,以检验掌握程度)
●结合典型试题,剖析难重点知识,穿插讲解易错易混知识
师:针对困惑,我们一一进行了分析。刚才同学们说对于本课知识的理解没有什么问题了。那接下来,就让我来考考同学们,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掌握了。
△教师按照知识点顺序,逐一呈现相关典型试题: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运用)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未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具体论述。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出现了信仰迷失、价值取向扭曲、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因此,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归纳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希望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这一体系内涵丰富,但不够简明,不便于群众传播践行。与此同时,各地广泛开展地方精神的提炼和培育活动,深化了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总结群众实践、吸取中华文化传统精华、借鉴人类文明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高深的理论变成了老百姓看得懂、记得住、能遵守的价值信条,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追求。
1.阅读材料,找出蕴含“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知识的相关材料。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特别是区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结合材料说明前者强调认识通过实践从无到有,而后者则强调已有的知识在实践的推动下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实践的含义和特点b(理解)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未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具体论述。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B
①客观物质性 ②主观能动性
③社会历史性 ④直接现实性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分析:实践是把现实存在变为人们的观念的活动。
○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a(识记)
○真理是具体的和有条件的b(理解)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c(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断和战略任务。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过程启示我们 C
A.认识是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 B.认识是一个追求终极真理的过程
C.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认识来源于实践
(学生回答、说明理由)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识的不断深化表明 B
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真理在实践中会不断被推翻
②真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③真理在不断突破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过程中超越自身
④认识发展是无限的,追求真理必定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学生回答、说明理由,特别是“真理在实践中会不会被推翻”)
分析: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所以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学生回答、分析,教师引导,明确虽然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但是二者的界限不容混淆)
分析: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学生回答、分析,教师引导,明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未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具体论述。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出现了信仰迷失、价值取向扭曲、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因此,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归纳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希望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这一体系内涵丰富,但不够简明,不便于群众传播践行。与此同时,各地广泛开展地方精神的提炼和培育活动,深化了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总结群众实践、吸取中华文化传统精华、借鉴人类文明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高深的理论变成了老百姓看得懂、记得住、能遵守的价值信条,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追求。
2.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说明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过程。
(学生回答、分析,教师引导、归纳,明确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设计意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实际运用,引导、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穿插讲解易错易混知识,落实基础知识)
课堂小结:
(课件呈现《2014年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标准》)
本堂课,我们构建知识框架,明确《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的要求,通过讲解、举例来解开知识点上的困惑,通过结合典型试题,剖析难重点知识,穿插讲解易错易混知识,有针对性地运用、巩固和落实本课知识点。
思考探究:
通过对本课的复习,思考: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对真理有一个怎样的正确态度?
师(引导):达芬奇说的‘真理是时间的女儿’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下面我来听听大家的想法。
(课件呈现:真理是时间女儿。——达芬奇)
(学生来说,教师简单点拨、引导,如:真理需要时间积累、沉淀;真理需要时间的印证。真理是正确的,要服从真理,用真理指导我们的时间;但不迷信真理,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它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师(总结):这不仅是对真理的正确态度,也是我们学习、求职过程中应有的态度。希望同学们在求索真理的历程中,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最后一句课件呈现)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巩固知识,学以致用,更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