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的情感在心灵流淌
——信息技术环境下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古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画面美、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多媒体技术以其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的表现形式,弥补了传统古诗教学的枯燥与乏味,使学生穿越千年时空,进人诗文意境,触摸诗文脉搏,倾听诗人隋思,感悟语言凝练,体会古诗神韵,为古诗教学奏响美的旋律。让美的情感在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流淌,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就能达到一种“其情也浓浓,其乐也融融”的美好境界。
关键词:古诗;信息技术;审美
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画面美、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十分重视审美教育。信息技术以其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的表现形式,弥补了传统古诗教学的枯燥与乏味,使学生穿越千年时空,进人诗文意境,触摸诗文脉搏,倾听诗人隋思,感悟语言凝练,体会古诗神韵,为古诗教学奏响美的音符。
一、再现情景,领略古诗画面美
“诗是动是画,画是动的诗”。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现形体,诗人则是用语言来绘形绘色。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再现诗中图画,帮助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在头脑中立体起来、活动起来,使其尽情领略古诗的画面美。
如:教学杜甫的《绝句》,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了这样的情境:屋外杨柳呈现一派青翠欲滴的色彩,柳枝迎风飘舞;两只黄莺在柳枝间相互追逐,唱出了悦耳的歌声;再把画面切换到天空,看到成行的白鹭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好像要与青天相接。杜甫隽永的诗句顿时化作形象可感的动态图像.使学生立刻“未入诗,先入境”。
师:“有人说,杜甫的这首《绝句》是一句一景,整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大家边读边想象,你能读出哪些画面?”(生想象)
师:“选择你最喜爱的画面,与大家分享。”
生:”两个黄鹏……”
师(课件出示相应画面):“你不但想象出了画面,还仿佛听到了黄鹏的叫声。具体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黄鹏唤醒了柳树……”
生:“黄鹏在唱《春天进行曲》……”
生:“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意盎然,桃红柳绿……”
师:“看到这清新明快的美景,听到这清脆婉转的鸣叫,诗人的心情该有多高兴啊!我们也来高兴地读一读……”
师:“还有什么春景让他更欣喜呢?”
生:“看到一行白鹭……”
师(对应课件):“看一看,白鹭是怎样飞上天的呢?”
生:“展翅,使劲,用力……”
生:“长腿的白鹭连成一条线,多优雅啊,飞起来自然成行。”
师:“春天到了,白鹭从南方又飞回了自己的家乡,它们多开心啊,飞得多起劲儿啊!一起来读读这句诗……”
再如教学《枫桥夜泊》,教师可以先播放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意境: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对面岸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诗人张继难以入眠。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飘荡到了客船……
这样借助多媒体将诗中景象形象化,让学生具体可感,愉悦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兴趣盎然地进入了诗歌的学习,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二、品词析句,体会古诗语言美
古诗是诗人反复推敲、精心锤炼的语言精华,古诗语言凝练、准确,表意鲜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古诗语言的凝练性、准确性就是用极少的字句表达最深邃的道理、复杂的内容和丰富的情感。因为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此诗人就必须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练含蓄,一字一词都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诗人炼字遣词的妙处。
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录象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象,画面上:草木葱茏,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嶂,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象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
再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可通过录像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盖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
在古诗教学中电教媒体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由眼一耳一脑一口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此外,古诗的语言美,还表现为语言风格的多样性和表现手法的丰富性。不同的诗歌作品或不同的诗人,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如李白诗歌的“豪放”,杜甫诗歌的“史实”,白居易诗歌的“通俗”,李清照的“婉约”等,都显示出诗人语言的不同风格之美。古诗的表现手法也极其丰富,如李白《夜宿山寺》,运用的是夸张;贺知章的《咏柳》,运用的是联想;王安石《梅花》,则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王维的《山居秋暝》运用的确是动静结合……
三、精准导读,吟咏古诗音韵美
古诗短小精悍、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古诗的韵律,是读者的内心韵律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的中介,读者通过诗的韵律感受到诗人的内心情感,并与诗人的心一起跳动。古典诗歌中,无论是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还是平仄押韵,都是诗歌韵律之美的一种外在表现,而要把这种外在韵律化为读者的内在韵律,最佳的方法就是诵读,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而实现的。在古诗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采用形象直观的影像,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朗读,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学生通过诵读来体悟古诗的节奏美、音乐美,并把古诗的节奏、韵律溶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内在的韵律随着诗歌的韵律一起跃动。
例如: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播放了一段配有音乐的黄鹤楼的视频。在乐声和画面中,学生亲眼目睹了黄鹤楼的雄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加段充满激情的旁白:“转眼间,千年已过,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但两位大诗人的名字,他们深深的友谊,那首千古佳作,却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紧接着,教师再播放悦耳的音乐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通过配乐录音示范,学生很快明白读这首诗应心情沉重,语速较慢,“辞、下、孤、唯”等字要有重音。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做到了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再如:古诗《登鹳雀楼》教学中,在学生已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后,可让他们听配乐诗朗诵,然后教师范读,注意哪些地方要停顿,哪些字读重音,作如下提示: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 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师范读完后,可让学生自己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反复读,形成乐读的氛围。这样学生便可以从中读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从而领会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意境,感受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四、音乐渲染,品味古诗意境美。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古诗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音乐是流动的画面,悦耳的诗篇。在教学中给古诗配置音乐,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精髓化为可作用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入境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涵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如:教学《咏柳》一诗时,要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有位教师在教学时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播放一段乐曲——《春芽》。(该曲以优美抒情的曲调,轻快舒展的节奏,诗一般的音乐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田野、湖泊、森林,抒发了少年儿童的热爱祖国、热爱春天的感情。)学生一听乐曲,便置身于优美的春景之中,美好、愉悦、向上的情绪便油然而生。这时,再学古诗,学生较快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诗人笔下美丽多姿的新柳,便能很快唤起学生的共鸣。学完全诗后,再让学生一边聆听乐曲,一边展开想象。此刻,学生伴随着二胡、琵琶、提琴齐奏所发出的柔美的音响,浮想连翩……
再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首送别诗,诗人与朋友的离别情绪,完全寓于天水一色的景色之中。在教学中我选用了与所教古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阳关三叠》,那舒缓、轻悠的旋律拔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到了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他们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一直伫立江边,直到船帆的影子已消失在天水之间的情景。
总之,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把经典诗词演绎得有声有色、魅力四射,拓展古诗学习的空间,打开经典诗词教育的宏阔视野,使学生跨越千年时空,徜徉于古诗美的意境之中,自由体验和挥洒才情,享受愉悦与幸福,让美的情感在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流淌,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就能达到一种“其情也浓浓,其乐也融融”的美好境界。
参考文献:
[1]马宏.《论古诗的教学功能》[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9(8). 92-94.
[2]秦斌.《沐信息技术之芬芳展古诗教学之魅力》[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1).46-47.
[3]张庆、朱家龙主编.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上)册、三年级(上、下)册、六年级(上)册以及相关的教学参考用书[M].江苏:教师教育出版社,2010.
[4]殷英.多媒体,让古诗词教学尽显诗情画意[DB/OL].www.tzedu.net.cn/qwexport/83/_arti.. 2009-06-23/2013-07-20.
[5]张洪渭. 超越时空的爱[DB/OL].www.studa.net/Education/120703/08254... 2012-7-3 /2013-08-20
相关阅读推荐:
› 小学古诗教学论文:信息技术环境下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