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相交弦定理》公开课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浙江版初中数学第六册第六章第七节67~69页内容。相交弦定理是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延伸,是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解决有关圆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下面就这节课点评如下:
一、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李老师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人的长远发展作为目标之一,并没有过多关注学生是否记住课本上的结论,是否套用既定的模式去解题,而是把学生真正有用的受益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过程、知识发现的原始冲动完全暴露出来,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能力培养过程。
二、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李老师对本节课确定六条教学目标,即为(1)掌握相交弦定理,并能运用相交弦定理解决有关问题;(2)转化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策略,通过转化能够把结论和条件进行联系;(3)由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由图形总结出几何性质的能力;(4)在运用相交弦定理时使学生清楚是运用几何性质,代数解法有关线段弦长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5)运用相交弦定理的推论作线段的比例中项,培养学生作图能力;(6)向学生渗透几何图形的对称美的教育,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我认为这些目标的确定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并能关注学生的差异。
三、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我们在评析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李老师对本教材处理的构思,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探索、发现规律,让学生有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也能更好地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首先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节课的重点是相交弦定理的推导及其应用,而例2中如何正确添出辅助线,是本节课的难点。难点的突破是通过动画演示,分层铺路设计,降低要求从而达到难点突破的目的。例题的讲评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提高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同时,李老师对学习资源进行科学处理,也能准备学习活动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应该说做得比较好。
四、 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获得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理应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活动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动态过程。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评价。
(一)看教学环节的有序性
教学环节的安排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思维的拓展,有助于学习态度的端正,有助于学习精力的集中。它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主要看:一是要看教学环节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环节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
李老师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注重学生的差异性,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能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能利用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思维的暴露,各种情感的显现。重点突显,难点分化,知识与能力迁移。
(二)看课堂结构安排
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
1、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短,教学密度大,后面时间多,内容松散)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2、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占用时间过多,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
3、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现象。
4、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5、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的,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的现象。
(三)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
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根据学习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教师的语言准确,有激励性和启发性。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程、难度进行适当调整合理处理临时出现的各种情况。
综观这节课,我认为李老师的这节课有四大方面特点:
(1)密切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应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李老师的这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垂径定理的常见图形变换”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课的学习,一开始就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接着老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给出图形,启发学生“相交的两弦有何关系”,你能想出办法吗?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测量计算活动。从整个教学过程,李老师所创设的情境取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中,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使教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
整节课的学习,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指导学生操作测量,在动手操作中,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如中位线定义的教学、定理的探索和例题的演变就体现了这一点。
2、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例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中位线性质的结论,这过程老师绝没有半点代替。在定理证明这一环节,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学,并提出证明相交弦定理的常用方法是什么,通过阅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再通过电脑显示证明过程,这一环节的学习,老师考虑到学生能独立解决,因此教学时并没有作出任何暗示,而是让学生独立去找,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发现常用的方法是补长或折短,这当中学生始终是知识的发现者。整个数学过程,特别是定理证明这一环节不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示范,而更多的是由学生经过阅读自学来获得,渗透了先学后导的教学思想。
3、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状态。“相交弦定理”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在老师没有教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试着证明,结果学生通过努力找出方法,然后再提出还有其它方法吗?这样的教学,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力,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
(3)学会猜想,拓展学生思维。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发明过程的话,就应该让合情的猜测占有适当的位置。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猜测、猜想、假设、提出一些预感性的想法,实现对事物的瞬间顿悟,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李老师这节课,在新课引入出及其练习2中充分运用“猜想”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不断产生创造的灵感。
(4)设计开放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现代数学教育观把思维教育作为数学教育的潜在目的,把创新教育作为教学的新目标。因此,我觉得,要评价一节数学课是否符合现代数学教育观,关键是看二点:一是看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二是看学生活动的创造性。不看重表面外在热热闹闹的形式,如活动人次,时间等等。如果老师问了好多学生,终极的目的,是要求答案与老师设计的一模一样,或与教学参考资料中的说法一字不差,我看这是一节失败的课,尽管学生活动不少。李老师这节课,在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方面有一定的突破,在处理教材时,既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设计了一定的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如对例题的处理。
五、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什么是教学方法?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
(一)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二)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三)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四)看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化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适时、适当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当前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还存在“四个一”现象,这应该在听课评课中得到解决。这“四个一”是:1、一讲到底满堂灌。不给学生自读、讨论、思考交流时间,教师“讲”“灌”包打天下。2、一练到底,满堂练。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备课找题单,上课甩题单,讲解对答案,怪不得学生说:“不是灌就是串,要不就是满堂练。”3、一看到底,满堂看。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指示,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没有反馈。名为“自学式”,实为“自由式”。4、一问到底,满堂问。有的教师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而提的问题,缺少精心设计,提问走形式。
本节课李老师本着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指导思想,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大程度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结合这个班级的实际情况,通过教师讲解例题后,让学生练习同类型习题,在练习中掌握知识,同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学生课堂练习的进行,可以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更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增大课堂容量,营造较生动的学生氛围。学生通过探究过程获得了新知培养了能力,教学时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合作学习,重视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但教学的节奏还可以加快,层次性学习需要加强。
六、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1、看板书
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因书写地方少,体现不出教师的真实水平。
2、看教态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这一方面对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加强,李老师这一点做得比较好。
3、看语言
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李老师语言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有启发性。但教学语言的语调高低,快慢等可以继续追求完美,变化可以更多一些。
4、看教法
李老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议、微机等比较熟练。
七、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1、学生参与状态
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对问题情景关注、参与活动积极主动。
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人数较多、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多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充分。
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能发表个人见解、能按要求正确操作、能够倾听、协作、分享。
这一点需要李老师不断摸索,不断提高。
2、交往状态与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的宽松程度: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得到鼓励、学生的质疑问难得到鼓励、学习进程张弛有度。
课堂气氛的融洽程度: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师生、生生交流平等、积极。
这一点做得较好。
3、目标达成度
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4、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有些学生能灵活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问题。
5、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状态
教师情绪饱满、热情,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应该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关阅读推荐:
› 相交弦定理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