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中职职高

旅游文化概述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4-11-16 09:18: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旅游文化概述
  •   公告:

    

旅游文化概述

旅游文化首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研究依据,同时又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但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旅游文化概念还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究其原因,人们对于组成旅游文化的两个核心概念——“旅游”和“文化”的理解并不一致。
一、旅游
旅游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旅游活动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诗经》、《礼记》、《战国策》等典籍中已有旅游方面的词汇;到了唐代,“游子”、”游艺”、“游奕”、“游僧”、“游侠”、“宦游”、“优游”、“神游”等颇具旅游意义的词语已相当普遍地出现在史书、诗词中。据考证,我国最早把“旅”和“游”二字连用是在南朝梁诗人沈约的《悲哉行》一诗: “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
唐宋以后,在诗人韦应物、张籍、白居易、刘沦等的诗章中已广泛使用“旅游”一词。可见,当时旅游已成为一种为广大仕人、学子、士大夫等地主官僚阶层所喜爱的一项活动,并已体现出较为明显的游览风光、愉悦性情、增长见识的功利性特色。
与中国旅游活动的开展几乎同步,西方世界关于旅游活动的记载也屡见于史册。但是,由于科技不够发达,交通工具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等多种因素,直到20世纪中期以前,世界旅游还停留在初步阶段,属于传统旅游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世界各国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起来,大众旅游的形势开始形成,旅游进入它的现代时期,旅游业也成为许多国家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旅游理论方面的研究的进一步展开。
学术界目前通行的关于“旅游”的概念不下十余种,综合起来。又都侧重于三个主要方面:
第一,强调动机。认为旅游活动“在于消遣、休息或为了丰富其经历和文化教养”。
第二,突出时间。认为旅游是“旅客在某个国家逗留时间至少超过二十四小时”的旅行活动。
第三,重视空间。认为旅游是“离开定居地点到较远的地方逗留”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在理论研究上,既要重视客观历史现象,又要合理地吸收中外理论研究的优秀成果。既不要不顾中国社会主义的旅游特色,又必须重视旅游活动诸要素间的关系。
因而,我们认为,旅游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是以游览、消闲、商务、求知等为出发点,在一定时间内离开居住地到异地旅行的人的行为。
二、文化
目前,国外关于文化概念的表述有250种以上,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一)“在心理学及大部分社会学之外,存在着另外一类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这就是传统的风尚习俗、典章制度、工具、哲学、语言等等,这些我们统称为文化。”
(二)“由后天被造成的,成为群体成员之间共同具有且被保持下来的行为方式。”
(三)“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这个概念用来表明一定的历史时代、社会经济形态,具体社会、民族和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的发展水平,以及专门的活动或生活领域。”
这些定义或失之宽泛,或失之片面,或把文化与文明混为一谈。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对于文化内涵的理解也自然会有所差异。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一切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积淀都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基于此,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认为:“所谓文化不过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总括起来,不外三个方面:
(一)精神生活方面。如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等是。
(二)社会生活方面。我们对于周围的人——家族、朋友、社会、国家、世界——之间的生活方法,都是属于社会生活一方面。如社会组织、伦理习惯、政治制度及经济关系是。
(三)物质生活方面,如饮食起居种种享用,人类对于自然界求生存的各种是。”
所以,现在理论界比较侧重于从物质、精神、社会(或意识)三个层面来理解文化的内涵。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区别历史文化遗存与当代旅游的关系。如果所有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意识形态的物化和非物化形态都属于旅游文化范畴的话,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再开辟一个旅游文化的园地了。这样一来,本章对旅游文化的概念的界定便有了一个合理的出发点。
三、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就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一)对于旅游文化的研究必须以对一般文化的研究为基础,离开了一般文化,旅游文化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二)旅游文化是就一般文化与旅游主体——游客的旅游活动(一般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联系最密切的角度开辟研究领域的,不能脱离旅游的实际谈论旅游文化。
(三)旅游文化不是对一般文化的简单援引,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繁荣。反过来,旅游文化的研究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一般文化的内容。
(四)随着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旅游文化也可以成为一种可以销售的产品,从而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旅游文化》的课程性质
《旅游文化》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以旅游为主导、为轴心探讨和研究中国及世界文化的课程。本课程以旅游活动作为串联中国及世界文化的线索,通过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行为,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发掘和展示隐藏在其中博大精深的中西文化精髓,内涵极其深刻。本课程旨在通过旅游文化现象和内容的讲授,弘扬了中国民族文化精神,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知古博今,掌握五千年中华文明,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旅游工作的实践中去。同时,本课程注重中西文化的对比研究,通过对对主要欧美国家的人文历史、社会文化、民俗风情等地讲授和介绍,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文化精髓,达到学贯中西、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作用,并为深入研究我国国际旅游发展战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供理论基础。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旅游文化》是一门涉及面广,内涵极其深刻的课程,和历史学、文学艺术、社会学、哲学、美学等联系紧密。紧密相关的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导游业务》《饭店管理》等专业课程。

课程参考书籍
(1)《旅游与中国文化》 主编:沈祖祥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2年6月出版
(2)《幽默与导游词》 主编:王连义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2年
(3)《中国民俗旅游》主编:巴兆祥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年
(4)《导游基础知识》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教材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3年


 

上一篇文章:导游服务技能教案

下一篇文章:旅游服饰文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