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常用文档辩论赛

赏识教育更有利于学生发展辩论会辩词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3-10-17 17:55: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赏识教育
  •   公告:

    

赏识教育更有利于学生发展
谢谢主席,评委,各位观众,以及对方辩友:
下午好!
首先,我要代表我们8位辩手,向比赛以来的评委致以感谢,是他们的赏识,让我们在这次比赛中走到今天,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锻炼。我想,老师如此,学生更是如此。支持一个人持续正向发展的,一定是赏识教育
其次,我想就本场论辩中对方辩友所犯的错误进行必要的指出,并进一步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偷换概念。对方辩友企图用挫折与挫折教育画上等号,我方认为,人在挫折中能够激发动力,所谓知耻而后勇,但挫折不等同于挫折教育。挫折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是为了避免挫败情绪的产生,而预先让学生正确看待挫折的方式方法。而对方辩友认为,当学生面临挫折后,进行的所有教育就都是挫折教育,就好像说,所谓的生命教育,就是人出生后所接受的教育都是生命教育一样,显然,我们在座的教育专家是不会认同的。
第二,对方辩友没有真正认识到,或刻意回避学生遭受的原因和挫折教育的目的——那么让我们拨开挫折看本质——孩子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挫折情绪,就是因为在他以往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为他规避掉了过多应该面临的挑战,担心他不能接受,所以人为地让他丧失了接受挑战的机会,这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对孩子能力的不赏识,不信任,而并非孩子真的无法面对。久而久之,孩子怎么会有信心,即使原本能做到的事情,也会心生胆怯。而如果能够摆正心态,赏识到孩子的天性和能力,就能够在源头上建立起孩子的信心,不惧挑战。而挫折教育最终的目的也是重塑信心,让孩子得到自我认可。可见挫折产生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得到赏识;我们鼓励他去战胜挫折,也正是基于对他的肯定和赏识。对方辩友明明就是在赏识教育的理念下,才进行了针对挫折的教育行为啊。理念难道不比行为更重要吗?
第三,盲目夸大挫折及挫折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人一生中当然难免挫折,但遭受挫折总是偶尔的、单次的、独立的体验,不应该是持续的、贯穿人生始终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始终处在挫折中的人,对自己都失去信心的人,最终却走向了成功。事实上,由于缺乏家人、老师和朋友的鼓励与肯定,年轻的生命甚至悄然陨落的案例比比皆是。经历挫折绝对不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而是在成功之路上必须绕过或跨过的坎,没有人是为了接受挫折教育而去受挫折的;经历挫折绝对不是磨练意志的目的。而实际上,即使面对挫折,家长、老师、朋友对他的支持和鼓励更能够帮助他重建信心。在挫折的舞台上,赏识也是绝对的主角,没有它,根本无法导演发展这出大戏。
第四,将“赏识教育”表面化、庸俗化。赏识教育的核心是尊重、信任和宽容,绝不仅仅是没有原则的表扬。我们常常看到,有些老师批评起同学来特别厉害,但是学生却很喜欢他,反之,一些老师和颜悦色,很少为难学生,却并不得到学生认可。想知道学生的想法吗?好几个学生告诉我——某某老师很虚伪的,明明不喜欢我们,却从来不批评我们,好假啊,表扬听起来就像在讽刺我们,好像我们这种能力能做到这样就不错了;某某老师很可爱啊,他批评我们是因为觉得我们有实力啊,不应该犯这种错误,所以他就算很凶,我们也不觉得难过。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是否赏识他,不是看外在的,而是内心,教师如果不从心底确立这个理念,任何教育技术都是徒劳的。
由此,我不得不将我方观点再次重申:赏识教育更有利于学生发展。
及时的肯定和赏识,能令学生获得成功感。持续的赏识,会收获更多的自信心,并最终奠定一个人的人生观——那就是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这绝不是靠一次利用挫折进行教育就能获得的,而应该来自于一点一滴的赏识的累积。也许单次的赏识确实没有单次的挫折来的让人触动内心,因为失败感总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但赏识却是可以长期持续的。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一个人:他从小寄人篱下,长相平平,在现实的生活中总是受姨父母和表弟的欺负。但是,有一天,有一群具有神奇力量的人,怀着崇敬的语气叫出他的名字,拥戴他,他的命运就此改变——每一次,面对威胁,他彷徨的时候,总有人告诉他:Why not?Because you are……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了吗?是的Harry Porter。其实,你们每一个人,在老师看来,都是大有前途的小魔法师,你们能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