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3-11-17 19:49: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当今社会女性更需要关爱
谢谢老师,各位同学,对方辩友,大家好。
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探讨一个“两性”的话题。今天我方观点是:现代社会,女人更需要关怀。我方为这一命题提供了一个简明的论证:当两个群体相比较时,相对弱势的群体更需要关怀。而现代社会,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是弱势群体。所以现代社会女人更需要关怀。
我们都知道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关怀,但若要以性别划分群体来看,我方认为“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关怀”。所谓男性、女性就是成年男子、女子的通称。关怀,就是关心,把人常放在心上,亦有重视和爱护之意。首先,让我们回望历史,女性一直处于卑微的社会地位,忍辱负重上千年啊。从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女性要付出多少的努力,要顶着多大的历史飓风艰难向前!难道不应该得到社会和国家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么?
再来放眼当前社会,据人口调查显示,2020年中国将有3000万的男光棍。“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儒家思想对东方的国家可谓影响巨大,特别是在农村,“男子可传宗接代,女子嫁出去就是泼出去的水,死了也是人家的鬼”,这样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看看我们女子是处于何等的地位。正是因为人们对女性的重视程度不够,关怀程度不高才导致了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啊!更不容忽视的是,人口比例的失调导致了拐卖妇女,对妇女进行性侵害的犯罪案件不断发生。据公安机关调查显示,2006年中国拐卖妇女的案件多达2500起左右。这不仅对社会的治安和稳定发展是不利的,更对女性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女性又要以弱小的能力保护自己,保洁贞操,难道不需要得到更多的呵护和关怀么?
也看看阳光的一面,我们有“三八妇女节”,怎么就没有“八三男人节”呢?在公交车上有“孕妇专座”,在社会上也有妇女联合会等诸多保护妇女权益的机构。市场经济下,什么都是按需定产嘛,之所以国家和社会给予了我们女性如此多的重视和保护,不正是因为女性的确比男性更需要关怀么?
我们再把视野缩小至家庭。身为人妻的都要忍受走过鬼门关似的分娩之痛,站在产房外的丈夫们,给予妻子的不应是更多的关怀么?在座的男同志们,当小鸟伊人的女友靠着你肩膀的时候,你不也要发誓说:“亲爱的,我会给你世界上最多的关爱!”吗?所以我们女性也更需要你们男性的关怀啊!
综上所述,我方一致认为,女性更需要关怀!谢谢大家!
同时,任何讨论都需要一个时代背景,而“现代社会”正将这一背景限定在我们当下身处的社会。在当下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处于弱势地位。这里又引出一个新的概念:弱势。所谓弱势,根据社会学的权威解释,即拥有社会资源相对少,或者接触社会资源的机会相对小的群体。为何女人相对于男人是弱势群体呢?这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 《2005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让我们请实证的材料说话——
在就业方面,女性在高工资行业的就业比例比男性低4.7个百分点。性别工资比偏低,且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十分严重。
在教育方面:各类教育的入学覆盖率女生远低于男生,仅以本科为例就低了12个百分点!
甚至在医疗和社会保障上,女性仍处于相对弱势:男性享受退休保险的比例竟然比女性高30个百分点。更让我们难以置信的是男性工作者的产假覆盖率竟然都比女性高出了8个百分点。
再让我们看看家庭,世界各国无论贫富,女性从事家务的比例都在70%到90%之多!现代社会,虽然两性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有多少职场女性仰望“玻璃天花板”无能为力,有多少辍学少女为弟弟的学费奔波操劳,又有多少在职妇女因繁重的家务身心俱疲!
今天,我方提供给大家一个实证的视角,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一个明晰无疑的情况:尽管男女平等的口号比比皆是,女性的弱势地位仍是不容我们忽视的社会事实。再来重复一下我方的论证:弱势群体是更需要关怀的,现代社会,女人相对于男人而言是弱势群体,所以现代社会女人更需要关怀。谢谢。
比赛进行到目前为止,我们似乎可以了解到对方的逻辑。您方告诉我们因为现代社会男人受到的压力很大,所以他们需要被关怀。这点我方自始至终也没有否认过,只是,难道您方对于女性受到的压力视而不见吗?如果您方承认现代社会的女性也是有压力的,那么您又如何论证男性受到的压力比女性更大呢?简言之,您方今天的评判标准何在?对方辩友今天可以告诉我们,社会对于男性的期待更加高,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社会对于男性的期待为什么更加高?这难道不是男性长期垄断各种社会资源的结果吗?这不正论证了女性是弱势群体这一观点吗?这不正说明现代社会女性是更需要被关怀的吗?对方辩友今天也可以告诉我们,社会对于女性的弱势地位已经开始重视,而对于男性的压力却很少关注。这个逻辑又是非常的有意思。我们今天评判要去关注哪个群体当然是看哪一个群体更需要被关注,而不是看哪一个群体从前更少被关注。即使“男女平等”的口号现在都被大家挂在嘴边了,但这样的观念深入人心了吗?如果深入人心了,对方辩友又如何向大家解释刚才我方列举的一系列实证材料呢?
对方辩友今天给我们打出了一张感情牌:男人工作压力更大,男人心理健康经常被忽视,男人有苦不能诉,有泪不能弹。那您方有没有想过,如果要站在一个女性的角度来考虑,她同样也可以发出这么多的抱怨呢?那今天我们是不是就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比比两性之间哪个抱怨更加多就说哪个更需要关怀呢?我相信在场的观众放弃周末的黄金时间来看我们的比赛并不仅仅为了听场上的男男女女没完没了地倒苦水。所以我们需要引入一个可以比较的评判标准来使今天我们的讨论成为可能。这个标准就是我方刚才提出的相对弱势群体概念。非洲饥民说他们一天三顿都没有着落,非常痛苦。我觉得自己生活很空虚,也非常痛苦,并且我觉得我的痛苦并不在非洲饥民之下。那为什么联合国从来只关怀过非洲饥民,没有来关怀过我呢?道理很简单,非洲饥民掌握的社会资源——最起码的生存资料太少了,他们是弱势群体。我如果想让联合国来关怀我,我就要拿出充分的证据证明我是弱势群体。同样道理,如果今天您方想要告诉我们现代社会男人更需要关怀,你们就也要拿出充分的证据证明男人掌握的社会资源更加少,男人接触各种社会资源的可能性更加小,男人是相对于女人而言的弱势群体。
对方辩友似乎今天一直在质疑我方实证的视角。您方可以质疑我们数据的来源和准确性,我们虚心接受。但是您方是不是能够拿出一个没有统计误差,并且在逻辑上圆通的实证材料来支持您方的观点呢?你们这样泛化地告诉我们男人受到的压力比女人更大,即使我们今天不是站在你们的对立方恐怕也很难接受你们这样武断的定论啊。对方辩友认为今天我方举出的实证材料都不足以支撑我方的观点。他们觉得女人没有工作的机会,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并不说明女人需要关怀。因为他们觉得女人即使没有工作,不能接受教育仍旧可以生活得自由自在。但是,请注意,我们今天所能做到的只是客观的评估一下两个群体所处生存环境对他们来说有没有产生幸福的可能。我们也承认作为旁观者我们没有办法判断一个人内心是不是真的幸福,有没有对于关怀的需要,因为那纯粹是他个人对于自己生活状况的主观判断。不但我们没有办法判断,对方辩友也没有办法判断。我们列举出这么多实证材料实在是为了避免把整场比赛转变成一场互相哭诉的游戏。
谢谢主席。场下观众、评委、亲爱的对方辩友,晚上好。作为今天晚上这场比赛最后一个发言的辩手,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场上的八个人都说了点什么,而我们又应该说一点什么。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是“现代社会,男人还是女人更需要关怀”。通常我们把关怀理解成一种情感上的抚慰,我想我们都不会质疑这个事实,但凡是人,都需要关怀。然而,我想有另一个事实也是不容置疑的,情感上的付出是很难讲多少的,情感付出的程度也是很难衡量的。每个人对于自己情感上的需求都有一个主观的评判,我们如何能说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更需要关怀呢?于是今天晚上我们就面临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我们想要讨论谁更需要关怀,然而事实的经验却不能提供给我们一个在两者之间进行比较的标准。对方辩友今天和我们摆事实讲道理,说现代社会中的男人压力很大。我相信,亲爱的对方辩友,尤其是对面三个男辩手,说这些话的时候都是无比真诚的。但是,我想你们只要稍稍从自己的位置上往旁边跨一小步,就会看到现代社会中的女人同样压力很大。于是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比较陷入了僵局,因为我们双方谁都没有办法说服另一方相信,男人或者女人压力更大,更需要人们来关怀。所以显然,如果想让我们今天的探讨成为一种可能,我们势必要换一种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当我们把目光停留在个体的时候,我们的视线是晦暗不明的,评判标准是模糊不清的。可是,当我们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整个社会的层面,不考虑两性对于自己生活的主观评判,转而考虑那些可把握可比较的客观事实的时候,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就有了明晰无疑的方向。今天我方判断哪一个群体更需要关怀的标准叫做“弱势群体”。因为“弱势”本来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老人和孩子相对于成年人来说是弱势群体,农民工相对于握有城市户籍的城市居民来说是弱势群体。我们说,现代社会中,女人相对于男人是弱势群体,是因为我们看到一系列的实证材料都表明,在一个普遍的层面上,女人获得的社会资源比男人要少,女人接近社会资源的机会比男人要小。我们希望对方辩友和今天到场的所有观众都能明确一个事实:即使“男女平等”的口号已经比比皆是,这样的观念还远未深入人心,女人仍旧是我们今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这样的弱势地位仍旧是一个不容怀疑的事实。
今天我们的讨论可能会给大家这样一个感觉,这个社会上的两性都生活得极其痛苦。撇开比赛的技巧不谈,我们确实发现现代社会中的两性同时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不同程度上的自我认同问题。我们不妨一起来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男人和女人都这样痛苦。亲爱的对方辩友,今天你们一直在说,社会对于男性的期待更加高,你们是看到了问题的关键:在这样一个以男性的话语权为主导的社会中,社会对于男性的性别期待是过高的。也就是说,我们对于社会上的两性的期待是需要重新评估的。我是一个女人,我习惯性的用女人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就像绝大多数男人习惯性的用男人的视角来看待世界一样,而后一种视角成为了我们现代社会最基本和最主流的评判方式。亲爱的对方辩友,并不像您方所想象的那样,女人已经受到了足够多的关怀,因为“关怀”说到底是一种“设身处地”的考量,站在强势地位对于弱势群体的俯瞰绝对不是真正的关怀。当地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公布0到1岁新生儿的性别比是137的时候,新闻媒体是怎么报道的呢?他们告诉我们,在几十年以后中国将产生3000万光棍。即使我们知道这是因为重男轻女,人们仍然习惯性的站在男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3000万光棍”的说法就是一个明证。现代社会两性之间的张力不是靠各执一端的争论可以缓解的,我们现在所急需要做到的,是变换一个视角。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说现代社会女人更需要关怀显得更有意义。女性的美德会在这种关怀的浇灌之下开出更美丽的花朵。谢谢!
立论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因为我们说女人是弱势群体,都是建立在统计学意义上的,而一个人对于情感的需要并不能拿统计学上的东西来说明问题,因为统计学往往是一消弭个性为代价体现共性的,而我们说到关怀,它涉及到的是每一个具体的人。我们只能判断一个人所处的位置又没有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可能,然而这种客观的可能会不会变成现实是需要每个人的主观体验的。所以说,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根本不能比较两性之间哪一个更需要关怀。我们所要做的是,站到那一个群体的位置上去考虑那一个群体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在两者之间进行比较。现代社会两性之间的张力,不是靠这种各执一端的争论可以解决的,就是这样。
文明社会的到来虽然扭转了传统地对女性的歧视,但我们会发现在保障妇女权益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清醒地看到,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濡染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实生活中不尊重妇女和歧视妇女现象还很严重。由于贫困,劳动技能单一,文化素养与法律意识的缺乏,导致一些妇女在就业、劳动保障、妇女四期保护等方面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维护;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妇女遭性别歧视、性骚扰,遭遇丈夫遗弃、殴打、伤害以及精神上冷暴力虐待、一些贫困地区妇女被拐卖现象还非常普遍和严重。
女性的压力与男性相比之下大的多,女性的压力不仅来自于事业上的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同时还要承担家中的家务,孩子的学习,一家的饮食问题.而男性的承受力要高于女性,且要承担的压力要小于女性
另一方面,通过调查显示,女性的感觉神经要多于男性,因此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关怀
再一方面,女性不仅要帮助丈夫搞好单位关系,还要搞好婆媳之间超复杂关系,因而女性明显感到疲惫
所以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关怀
责任的另一方面同样是权力
当男人在外面威风八面的时候 女人确只能做幕后的英雄
而且 男人分担的家庭责任远不如女人 多少男人为了事业牺牲了家庭
但他们依旧能得到社会的理解
所以女人更需要关怀
谁规定女人只能做幕后,就是你们女人不做幕后,才有我们男人抛头露面,男人的家庭责任远大于女人,一个家庭方的支出靠的是男人再外面拼命挣钱维持的,家庭主妇常有,家庭主男有乎?是啊,我们为了事业,是再牺牲家庭吗?我们拼事业是为了家庭更满美
女人做幕后 不是谁规定的
是这个社会对女性的歧视造成的
男女受同等教育,作出同等的付出之后,女性得到的绝对收入要少于男性,但是女性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效益却远高于男性。可是,女性通过教育给社会带来的贡献的无形价值从来就被人们所忽视,在许多家庭里,女性就被剥夺了本应有的教育机会
所以女性要想站到太前往往必男人更难
不要以为家庭责任只是挣钱 如果你那样理解 那亲情又置之何处
拼事业是为了家庭 那么还是家庭重要 而重要的家庭重担却落在女人一个肩上 是不是太残忍了
由于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更脆弱,也更易得多种疾病,心理承受能力也更弱。女性一般来说都比较脆弱,当然,不否认男性也脆弱,但是相比之下,女性更加脆弱,心理承受能力比较低。对于同样一个打击,男人会很快从痛苦、懊恼之中走出来,而女性需要适应的过程比男性要长;这恐怕是由于女性都比较敏感、感性而造成的。而男人的脆弱,只来自不良习惯。男人有没有想过,当你哭泣的时候,你都是在谁的怀抱里?母亲的怀里,妻子的怀里。她们没有抱怨过什么,只是默默地给予男人她们所能给予的一切。男人更需要反省自爱,女人更需要关怀。曾几何时,一句“其实男人更需要关怀”的广告语,让男人们倍感舒心。殊不知,在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界里,女人一面要应付事业以及工作的挑战,一方面还要扮演好传统的贤妻良母角色。她们的忧虑、她们的痛楚,更值得关注。
女性就业呈“边缘化”趋向 “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工农业部门妇女的挑战”课题研究小组,日前发布了研究结果。该研究表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在总体上促进中国女性就业,但从现在的情况看,很大一部分女性,集中在技术层次低、收入低、简单重复性的体力劳动部门。这项研究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起,并由中国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等部门合作完成。同时,这项研究也是国内首次从性别视角,分析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的影响。所谓女性就业的“边缘化”趋向,是指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女性越来越多,女性就业的职业层次、稳定性及福利保障有下滑的趋向。同时,加入世贸组织给女性的职业转换带来一些困难,对年龄偏大的女性,困难尤为突出。研究还发现,随着竞争的加剧,女性在承担家务及外出工作的双重负担有加重趋势。它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男性用于分担家务劳动的精力在减少;另一方面,女性花费在教育、培训与求职等方面的精力又会增加。所以,无论任何方面女性更需要得到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