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历史高中历史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设计

发布者微信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3教学设计

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学 过 程 及 要 点
 
导入
新课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种学派即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儒家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
提问:在汉武帝之前,儒家思想经历了哪几个历程?完成下面表格:
时期
发展情况
代表人物
主要情况
春秋
开创
孔子
儒家的创始人,主张以德治民,“仁”,“礼”
 
战国
发展并完
善理论
蔚然大宗
孟轲
性善论;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仁政
荀况
性恶论;“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法治
秦朝
遭到打击
——
焚书坑儒
西汉
 
 
 
 概括总结:自春秋孔子创立儒学以来,至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等人丰富和发展成为当时思想界的蔚然大宗;
 秦朝建立以后,韩非子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主张更适应秦帝国维护统一的需要,所以秦始皇专用法家思想并“焚书坑儒”,结果导致儒学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
 思考:到了汉代,儒家思想的境遇如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
1)含义: “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说的无为:是指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治:治理。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无不为”是说没有一件事是它所不能为的。在老子看来,统治者能依照“道”的法则来为政,顺任自然,不妄加干涉,百姓们将会自由自在,自我发展。这种顺应自然,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的观点,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2)原因(背景) 、目的:秦末(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3)表现:与民休养生息
4)措施(与民休息政策的休养生息内容)
 (5) 影响:
积极影响: 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
①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
②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概括总结:(多媒体展示)
 汉中形势:   经济恢复        1、边境不宁(匈奴)      解决矛盾
           新问题→    2、地方割据势力威胁      加强中央集权
      3、土地兼并阶级矛盾
                          开国功臣 ×
                   人才  
世袭官僚 ×
                     举荐→策问
                 作用:发掘人才推动 →皇帝→权力
                           国家发展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提出者:董仲舒:(前179-前104)
生平:西汉时广川人,生活在文帝、景帝、武帝时代,大学问家。汉景帝时期,董仲舒得到了“专精于述古”的声誉,当上了“博士”。武帝时举贤良对策,董仲舒上《天人三策》得到武帝赏识。晚年从事修学著书,著有《春秋繁露》一书。(《春秋》是鲁国的史书,也是孔子的一部重要著作。董仲舒对《春秋》的解释十分著名,他的各项学说都可以从《春秋》中找到根据,换句话说,他的理论基本上都来自《春秋》,这是他把自己的著作称为《春秋繁露》的缘故。)
    地位: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也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2、贡献: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新在哪里?糅合了道家、阴阳五行家思想改造儒家思想
 3、思想主张: 
 (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思维拓展 :董仲舒说:“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这里的“臣”是谁? “邪辟之说”是指什么?
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你认为这对我国后世有什么影响?
2)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加强君权的需要
在过去,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帝也不例外。只是到了汉朝,情况不同了。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董仲舒正是提供了这种理论的支撑。王者受命于天,并不是一个新理论。在《书经》里,已经有这个思想。孟子把它说得更清楚。董仲舒则更具体地把它纳入了自己的天人一体论。
分析: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他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汉朝的皇帝和此后历朝的皇帝,每逢天灾时,都程度不等地要省察自己执政的表现,刻责自身,谋求改进。“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
(3)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在此之前,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称为“三纲”。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形成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以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伦理思想体系。他认为道德是“天意”、“天志”的表现,“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为此,他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纲常就用以泛指道德和道德规范。人的自然发展应当依循道德规范的方向,而这是文化和文明的主要内涵。他大力提倡孝道,认为孝是天经地义。
概括总结:
★合作探究: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
(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
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圣经”。
★合作探究: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得?哪些是今天应当扬弃的?
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②“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
③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抛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4、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作用                         
   (1)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2)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原因:
(1)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2)汉武帝采取尊儒的措施 
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①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合作探究:汉武帝为什么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
①、汉武帝时期,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这些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②、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根本原因)
★合作探究: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的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
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倡“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迎合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
②汉武帝的真实目的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其他所有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都是他吸取的方向,因此,他在统治过程中,采取儒家以外的思想主张就不足为奇了。
③汉武帝的这些做法对于儒学后来发展过程中融合其他学派思想起了推动作用。
②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教育方面: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
中国古代封建教育,最初是私人教育。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就是师徒相传,而真正由国家开办教育始于汉武帝。所以汉武帝在推动封建教育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①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②兴办太学,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时代为官的规矩,使得非贵族家庭子弟也可以凭太学资格入仕。至此,儒学的地位大大提高,与之对应的是,春秋战国以来的风云一时的诸子百家学说渐渐沉寂无闻。
③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儒学在民间独尊。
2、独尊儒术的结果
(1)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儒学之士在中国政治和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
(3)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多民族的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4)思想文化专制导致诸子百家学说渐渐沉寂无闻。
★合作探究: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思想说到底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又是为政治所服务。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历史规律规律揭示)
有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