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历史初中历史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4-12-12 09:34: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大一统的汉朝
  •   公告: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一、中考目标要求: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二、课文内容提要:
1.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
⑴背景:西汉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势力相当大,严重威胁中央政权。
⑵措施: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准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⑶影响:解决了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⑴背景: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聚集诸侯门下,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⑵目的: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政权。⑶提出者:董仲舒。⑷内涵: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⑸相关措施:在长安设太学,以儒 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太学是我国古代最高学府。
3. 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 、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三、重要问题解答:如何评价汉武帝?
⑴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⑵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削藩),加强中央集权。
⑶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抑商改革。
⑷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⑸军事上,组织强大的骑兵部队,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⑹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中考目标要求:
1.了解张骞通西域的史实。2.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二、课文内容提要:
1.张骞通西域:
⑴西域的地理位置:今天的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⑵经过:①第一次: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时间:公元前138年。结果:未达到预期目的,但了解西域各族的情况以及他们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②第二次:时间:公元前119年。过程:双方互派使团访问。影响:加强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双方的频繁交往,密切了汉与西域的关系。
⑶西域都护:①时间:公元前60年。②职能:总管西域事务。③意义:使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⑷作用(或影响):①沟通和密切了汉朝同西域各国的交往和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②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③也终于形成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政 治管辖。
2.丝绸之路:
⑴时间:张骞通西域后。
⑵线路:汉与西域的使者、商人将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 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 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丝绸之路。
⑶作用:开辟了中西交通线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第16、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 中考目标要求:
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二、课文内容提要:
1.纸的发明和改进:
⑴发明:西汉。今天甘肃天水汉墓出土的西汉麻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⑵改进:①时间:东汉。②人物:蔡伦。③特点: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既容易找到原料,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后人称此纸为“蔡侯纸。”
⑶意义:我国造纸术发明以后,外传到世界各地,改变了各国的书写材料。纸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是一部数学名著。
3.华佗与张仲景:
⑴华佗:汉朝人,制成“麻沸散”,创制“五禽戏”,擅长外科。
⑵张仲景:“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
4.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兴起:
⑴佛教:西汉末年由古印度传人,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居统治地位的仍是儒家思想)
⑵道教:兴起于东汉民间,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5.《史记》
⑴作者:司马迁,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生活在汉武帝时代。
⑵体例:纪传体通史。
⑶地位:《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 阅读下列材料:
1、“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想一想,回答:
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
答: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走到大泽乡,遇上连日大雨冲毁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律,误期要处斩。陈胜和吴广号召起义。
②口号含义是什么?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答:壮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死得轰轰烈烈,难道那些做王侯将相的,都是天生的贵种吗?
这个口号极大的激发了人们反抗暴秦统治的起义信心和决心,人们纷纷响应起义。
2.阅读下列材料: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请回答:①材料中讲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哪一项措施?这项措施是谁提出来的?
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②材料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的学说?为推行这家学说,汉武帝还设立了什么机构? 答:儒家;太学
③汉武帝采取这项措施的目的是什么?秦始皇在这个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加强中央集权;焚书坑儒
3.阅读下列材料: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
请回答:①“秦王”指谁? 答:嬴政
②“六合”的含义是什么? 答:齐、楚、燕、韩、赵、魏等国
③此话是什么意思? 答:秦王扫平了天下,虎视眈眈,何等雄武!
④秦统一有什么意义? 答: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春秋战国的分裂割据混战局面,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阅读下列材料:
“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请回答:
①这首歌谣反映了汉朝哪位皇帝对兴修水利的重视? 答:汉武帝
① 这位皇帝在位时是如何治理黄河的?
答: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的文官武将都去背柴草,堵塞决口。
③汉朝还有哪位皇帝重视治理黄河? 答:东汉明帝
5.阅读下列材料: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请回答:①上述材料中的“骞”是谁? 答:张骞
②他初行的具体时间、目的是什么?
答:公元前138年,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6阅读下列材料:
“汉与匈奴合同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
请回答:①“汉与匈奴合为一家”指的是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答:王昭君出塞与胡韩邪单于和亲。
②这件事发生在哪个皇帝时期?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关系的趋势是什么?
答:西汉汉元帝时;民族友好和和睦相处占主流。
7.阅读下列材料:
“……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若在肠胃,则截湔(洗涤)洗,除去疾秽(病变污秽的部位),既而缝合,傅(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回答:①材料中提到的是我国古代医学史的哪一项科技成就?这项科技成就是由什么朝代的谁发明的? 答:麻沸散;东汉、华佗。
②这个人在历史上还有什么贡献? 答: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③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医学家是谁?他有什么成就?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答: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医圣。
8.阅读下列材料: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兼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请回答:
①文中的“伦”是指谁?他生活在什么时代 答:蔡伦、东汉
②根据材料看他是怎样改进造纸术的?意义如何?
答: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为原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9.阅读下列材料:
“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刀(《弘明集》作刃)。形之于用,犹刀之于利。利之名非刀也;刀之明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刀,舍刀无利。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引自《梁书•儒林传》
① 此文作者是谁?他是哪朝人?他这篇重要代表作的名称是什么?
答:王充、东汉、《论衡》
②材料中“利”和“刀”分别比喻什么?二者关系如何?
答:“利” 指人的精神和灵魂,“刀”指人的血肉之躯;人的精神依附肉体而存在,人死了骨肉化为灰土,精神也随着消亡。
③文中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思想? 答:反对迷信鬼神的思想。

10.阅读下列材料:
读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请回答:①这是谁说的一句话? 答:司马迁
②他写过什么重要的历史著作? 答:《史记》
③结合实例,谈谈这一名言对你的启迪? 答: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像刘胡兰、雷锋、孔繁森等成千上万个为国家、为人民而牺牲的人们,他们的死都比泰山还重,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学习他们,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献出自己的一切。(可自己发挥)
11.材料一:
 

材料二: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 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领导者是谁?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大泽乡起义(或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①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②徭役繁重;③赋税沉重;④刑法残酷和秦二世统治的更加残暴。
(2) 材料二的这句话出自哪?是哪位农民领袖说的话?
《史记》。陈胜。
(3) 请说出这次起义的时间和地点?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
(4) 请用一句话来评价这次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12.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中间人物是哪位皇帝?请你结合史实谈谈他在位时的统治措施有哪些?
汉武帝。措施有:①在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②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③在军事上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④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⑤在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场景?我国古代最高的学府是什么?其地点在哪?其主要教材是什么?
汉代讲学。太学。长安。儒家的五经。
(3)材料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13.材料一: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
材料二:

材料二,这是什么工具?
水排。
(1) 它是什么时期谁发明的?它反映了汉代什么技术的发达?
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汉代冶铁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先列。
(2) 它的利用比欧洲早了多少年?
一千多年。
14.材料一: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材料二:

材料一是谁说的?写成了有关中医方面哪一部书?他被后世尊称为什么?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医圣”。
(1) 材料中的“众方”指的是什么?
指民间采用的药方、秘方。
11.材料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这句话是谁说的?
司马迁。
(2)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其代表作是什么?
这部书记述了什么史实?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史记》。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或感悟?
1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1)材料中“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答:皇帝:汉武帝。 目的: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
(2)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其大致路线是怎样的?
答:道路:丝绸之路。
大致路线:长安 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区 西亚 欧洲大秦。
(3)读了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和认识?
答:张骞对开辟丝绸之路做出了重大贡献;今新疆地区早在西汉(汉朝)时期就归属中央政权;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桥梁);丝绸之路是佛教和佛教艺术等传入中国的通道;佛教在两汉之际(汉朝时)传入中国;丝织品(丝绸)是中国古代手工艺品的代表。(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4)今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汉宣帝时期。其标志是什么?
答: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16、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答:张骞出使西域
(2)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答: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打通了“丝绸之路”,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答: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17阅读下列材料:
“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请回答:
①这首歌谣反映了汉朝哪位皇帝对兴修水利的重视? 答:汉武帝
这位皇帝在位时是如何治理黄河的?
答: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的文官武将都去背柴草,堵塞决口。
③汉朝还有哪位皇帝重视治理黄河? 答:东汉明帝
18.阅读下列材料: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请回答:①上述材料中的“骞”是谁? 答:张骞
②他初行的具体时间、目的是什么?
答:公元前138年,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19.阅读下列材料:
“汉与匈奴合同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
请回答:①“汉与匈奴合为一家”指的是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答:王昭君出塞与呼韩邪单于和亲。
②这件事发生在哪个皇帝时期?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关系的趋势是什么?
答:西汉汉元帝时;民族友好和和睦相处占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