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历史初中历史

科举制的创立说课稿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2-03-13 18:09: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科举制的创立
  •   公告:

    

《科举制的创立》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程标准] 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创新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标志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步的科举制就是在这一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就重点讲述了科举制度的确立、健全和完善。科举制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它从创立到清朝末年结束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材介绍隋唐时期政治经济繁荣情况的基础上,推出了这一专题课,为后面课程中理解辉煌的隋唐文化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以及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①、通过讨论科举制度给人才选拔方式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 讨论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时,通过古今对比、中外联系,培养学生用联系、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重大进步,是隋朝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举措,是隋唐繁荣的原因之一,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是古代政治文明的结晶。科举制度也是中国对世界的一项开创性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大纲的要求及个知识点在本课中的地位作用和学生的理解能力,确定重点、难点为:
重点:通过科举制的完善与影响分析,认识隋唐时期政治开明、开放的特点。
难点:科举制产生的原因分析。
二、说教法
改变教师中心观,树立师生互动、交往的平等观。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贯穿始终。
①开放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大胆探索。教师放手让学生去争论,,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又课堂引向深入。
②分组讨论法:把学生分为四组,让他们极积参与讨论,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③师生互动教学法: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针对本课本目特点,我采取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时,要与教师的教法相对应,以教法指导学法,以学法培养能力。既学生带着老师设计的问题,有意识地进行阅读,接着进行分析并回答,最后学会归纳。
四、说学情
科举制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列为一个专题学习,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如果单凭教师讲述,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就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层层深入去探究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影响。
五、说整合教材
此课为第一单元第4课,本单元主题是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本课要落实的课标是: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那本课如何体现隋唐,尤其是唐朝“开放”的?(当然,“开放”本与“繁荣”就是一体的)唐朝时期的“开放”,是体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外交等诸多方面的。此单元所安排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设置的,所以在讲授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利用本单元的相关内容去分析科举制。
那本课内容科举制度是如何体现唐朝的“开放”呢?在选官方面,通过科举考试做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去落实的。其“开放”, 1.对内:寒士可取,少数民族亦可;2.对外:外国人也能来考试当中国官!新罗的崔致远就是其中之一。试想:古今中外,哪个朝代和国家有如此的开放胸襟?
就科举制度的”开放”方面,我觉得我们的教材处理的力度是不够的。教材中把相关的史料列入小字体部分,还有一些史料补充不足。基于这种情况,我谈谈如何运用教材。
教材是我们落实课标的最重要的工具,但它毕竟也只是工具而已。那我觉得在本科教学时有必要重新整合教材。既然本单元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 那么,我们就努力的把能够体现“繁荣”“开放”的诸多历史事件、史实等(如科举制度中的表现)交给学生去掌握。教师只是给学生指引方向。如教师提出一系列有针对型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归纳,我们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让“时间之轮”带我们穿越时空,来到隋朝。那时的你是隋炀帝统治时期的一介平民,你有可能做官吗?那你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呢?(有可能。科举考试。)
教师在学生作答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本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科举制的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入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明确目标。
二.教师引导,探究交流。突出重点、突破重点。
(一)科举制产生的原因分析
有问我答:
1.隋朝时,隋文帝灭陈,南北重归统一。那么怎样管理刚统一的南方地区呢?怎样管理如此辽阔的疆域呢?是靠隋文帝自己管理吗?
2.我们知道“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隋文帝是怎样做的?他如何笼络人心?
3. 隋文帝是怎样选拔官员呢?为什么不沿用以前的选官制度?
4.什么时候诞生的科举制度呢?科举制诞生后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的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板书)
5.科举制的诞生使许多有才能的人凭才学做官,你能说说有谁吗?
答:房玄龄、王维、白居易、姚崇潜心修文,刻苦攻读,学业大进,参加科举,考中进士,步入政坛,先后做了三次宰相。
【设计意图】设置诸多问题,鼓励引导学生突破难点:科举制产生的原因分析。
(二) 通过科举制的完善与影响分析,认识隋唐时期政治开明、开放的特点。
我思考我收获:
6.正是选官制度的改进,这些有才学的人参与到管理阶层,才使得隋朝出现了“开皇之治”。所以即使改朝换代之后,唐朝皇帝依然采用科举制度。那你知道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答:①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②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科举制的影响: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板书)
武则天:开创殿试、武举(板书)
唐玄宗:诗赋取士(科举制的影响: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板书)
教师引导、补充:改革选官制度这是一种改革,一种创新。制度只有不断创新,才有生机和活力。
知识提升:
7. 隋唐采用这个制度带来的直接影响?
教师补充:统治者这样任用贤才,有才能的人就自然会加入到科举的行列里来,考取功名,为朝廷服务。
8.读材料,分析问题。
①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贞元 中张建封镇守徐州时,郊曾往谒。46岁(一说45岁),始登进士第,有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②崔致远,朝鲜新罗时期诗人。12岁来中国学习,5年后宾贡科及第。后任宣州溧水县尉。受唐僖宗礼遇,授都统巡官承务郎侍御史内供奉职。
通过材料,请您你谈谈如何认识隋唐时期政治开明、开放的特点?
知识拓展:
9. 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你了解到的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完成本课教学重点:通过科举制的内容与影响分析,认识隋唐时期政治开明、开放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构建有效知识网络。


(四)考考你
通过“考考你”活动,让学生展示本课学习成果,检验课堂效果。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D )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时
2.为完善科举制度,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不包括(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我国的武举是从___开始的(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4.唐朝的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两科是( )
A.进士科、明算科 B.明经科、明法科
C.秀才科、进士科 D.进士科、明经科
七、说板书设计
展出板书设计,进行课堂小结。通过归纳总结,达到以下目的:
①再现教学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使学生对课本内容有总体的认识,加深印象。
我们知道大雁塔雁塔题名始于唐代,是指在长安考中的状元进士齐集大雁塔题名。是学子们考取功名以后,进行欢庆和纪念的一系列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重要的传统内容之一。 所以我把板书按层次设置成塔型。塔顶是“创新”二字,突出了情感目标中的“学生开拓进取,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