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2-11-06 04:32: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认识平行线
- 公告:
真实,有效——我们的教学理想
——谈《认识平行线》的教学
在学校组织的“同题异构”活动中,我们四年级组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认识平行线》这一内容作为研究对象,因为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因为这节课有不少成功的课例可供借鉴与模仿。两位老师经历了独立备课、集体讨论、精心准备、课堂展示、集体讨论再课堂展示的过程。其他老师也从中收获了很多。
第一位上课的小张老师是一位聪明好学、善于活学活用的年轻老师,她是按照下列程序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的: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行
从生活情景入手,让学生观看录像,如马路边的路灯架、校园里的跑道、高压电线塔,抽象出三组直线,把学生带入研究数学知识的氛围里,然后让学生进行空间想象,把两条直线的位置画到纸上,进行分类、梳理,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体会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逐步分析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由此揭示出平行线的定义: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板书概念,并且画出一组平行线。
(二)观察思考,寻找平行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介绍生活中的平行线的例子。这一环节学生非常活跃。
(三)动手操作,创作平行
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创造出一组平行线,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在方格纸上画,有的用直尺的相对的两条边画,有的用白纸横着对折两次,还有的用直尺先画一条直线,将尺向下移动后再画一条直线……教师给予了适当的评价和鼓励,课堂气氛热烈。
接着组织学生自学画法。学生仔细阅读书本,模仿书上的画法,在练习本上尝试画一组平行线。教师点击课件的同时重点讲解:一画,沿三角尺的直角边画一条直线;二靠,将一把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三移,将三角尺向上或向下平移到适当的位置;四画,沿着三角尺的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教师板书相应的步骤:一画二靠三移四画,并且在原来的平行线上面和下面继续画了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教师点击课件,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生活中得含有平行线的实物,并在五条平行线上画上一个音乐符号,让人感觉课的结尾很美。
(五)完成作业
这节课听下来,感觉整体很流畅紧凑,教师的语言简洁精炼,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通过自主探究得到了知识。但是总感觉过于顺利了,学生真的了解什么是平行线吗,对于画平行线掌握得又如何呢?后来观察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果真发现有一些问题。于是,我们提出了几点意见,让第二个老师准备准备,接着上这个内容。
第二位上课老师马老师在原有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保留了好的做法,主要进行了以下环节的改进: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行
在将三幅实物图抽象出三组直线后,让学生画出这三组直线,让它们进行分类,探索交流后逐步得出平行线的含义: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老师提问:同学们,对于这句话你有疑问吗?
(如果没有学生提出,)教师反问:谁能告诉我,什么叫“同一平面内”?这时,可以借助讲桌面、黑板面进行讲解,在它们上分别有一条直线,但是它们不平行,使得学生对于概念的内涵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创作平行
电脑出示一扇窗户,并作平移运动。
师:这扇窗户在作什么运动?
生:平移运动。
师:是什么保证了这扇窗户能够作平移运动?
(经过短暂的观察与思考后,有个别学生似有所悟。)
生:窗户上有一个轨道,用力推拉,窗户就沿着这个轨道平移了。(听后,许多学生恍然大悟,纷纷表示赞同。)
(电脑重复演示一遍移动过程,并闪动竖框平移前后所在的两条直线。)
师:平移前后的两条边框所在的直线,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生:平移前后所在的两条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是平行的。……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平行线,那么你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创造出一组平行线吗?
(生动手操作,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生1:我在方格线上画出了一组平行线。(图略)
生2:我沿着直尺的两条长边画出两条直线,也得到了一组平行线。
生3:我把长方形纸先对折,然后按相同的方向再对折,两条折痕就是一组平行线……
生6:我先用尺子画一条直线,然后将尺子移下来,再画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因为移动的距离较短,所以看上去很像平行线。)
师:大家对这种画法,有什么看法?
生:我觉得,这种画法比较简便。(有部分学生随声附和。)
师:既然大家认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那么就请你们一起用这种方法试一试。(画的过程中,有不少学生画好以后又擦了,有的同学反复擦画了几次也未画好。不一会儿,就有许多同学面露疑色。)
生1:这种画法虽然比较简便,但是不能保证每次画出的一定是平行线。
生2:我刚才动手试了试,在尺子移动的过程中,如果发生偏斜,移动后画出的直线和先画的直线就不平行了。
师:对于这种画法,要想保证直尺在移动的过程中不发生偏斜,你有什么改进的办法呢?
(小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讨论交流中,有一个学生突然兴奋地叫起来,迫不及待地说:“如果能像窗户一样给它加上一个轨道,让直尺沿着这条轨道平移,就不会发生偏斜了。”
师:那你能试一试吗?
该生又借用了一把直尺,边操作边演示,画出了一组平行线。
师:你觉得用这种方法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生:我觉得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轨道的这把尺子要按住不能动。
师:你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
生:我赞同他的意见,如果这把尺子移动了,另一把尺子就不能平移了,画出的直线就不平行了。
师:刚才同学们由窗户的平移现象,联想到平行线的画法,这是数学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方法——迁移。其实画平行线时,我们可以借助一把直尺和一个三角板来画平行线。
(电脑演示画平行线的步骤及方法。)
师:你能用这种方法任意画一组平行线吗?动手试一试。……
马老师在上这节课时,又进行了一点小小的改动,因为讲授“同一平面内”以及探究平行线的画法上多用了一些时间,所以拓展延伸这个环节就简化了,将欣赏图片省略掉了,还有画音符也省略掉了,只是说了一句“希望你们今后要学会观察,用一双智慧的双眼去发现生活中的平行线”,反而让人感觉言简意赅,有一种曲终而绕梁的韵味。
通过这次教学研讨活动,我们形成了共识。课堂教学,不管其风格是华丽的还是朴素的,不管是观摩课、参赛课还是常态课,我们的课堂都需要真实有效,一切都要从教与学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着力点放在重难点之处,不要一味创设华而不实的情境,这只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淡化本该很浓的数学味;也不要一味让学生自己去自学和探索,如平行线的画法自学并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而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省时有效的方法。
对比所观摩的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有几点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1.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如在教学平行线的画法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教者设计了用窗户作平移运动,窗户的竖框平移前后所在的两条直线,构成了一组平行线。这一看似简单的教学设计,为后面学习平行线的一般画法作了有效的铺垫和渗透。正是由于找准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在认识平行线的过程中作了巧妙的铺垫,所以画平行线这一难点,在学生的探究交流中迎刃而解,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应发挥教师的有效引领作用。
如在学生交流汇报过程中,当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直线,然后将直尺移下来,再画一条直线,得到的两条直线很像平行线时,教者没有急于评价,而是试探地间:“对这种画法,你有什么看法?”在尝试用这种画法的过程中,大家发现直尺在移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偏移,“要保证直尺在移动的过程中不发生偏斜,你有什么改进的办法呢”……正是发挥了教师的有效引领作用,学生的思维才循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且不断地深入,逐步逼近问题的本质。学生亲历了画法的形成过程,在深刻的体验中自主建构了知识。
3.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简洁有效,为教学服务。
如教学“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一概念时,老师主动提问“什么叫同一平面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一问题上,通过简单有效的操作演示,使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有了清晰而透彻的理解。
4.不管是传统的还是时尚的教学方法,只要效果好,我们就大胆运用。
这节课中,有实物操作演示,有电脑动画演示,也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也有教师的直接讲解、画图示范……这一切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一切都让人感觉运用自如、亲切自然、水到渠成。在教学过程中,用“和盘托出”的方法指导学生接受学习,还是运用“相机授予”的方法引领学生自主探究,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毫无疑问,只有掌握了“相机授予”、适时点拨的教学艺术,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动机,学生也才能真正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算得上是有效的,是可以促进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