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教育杂谈

教育的春天征文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4-11-29 09:20: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春天到了,校园里柳树的枝头开始吐出了嫩芽。新的学期也开始了,而且有消息传来,下个学期我们这个地方就要进行新课改了。于是,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洋溢着一种盎然的生机。
然而不知为何,我的心情却又没有因此而变得高兴起来。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对于我们的基础教育,我的心里似乎依然有着不少的困惑和想法。


我记得刚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没多久,国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以纠除以往应试教育所产生的诸多弊端。在那个时候,我们许多年轻教师的内心确实兴奋了一阵子,我们也曾努力改变以往以应试为中心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尝试着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轰轰烈烈了一段时间,一切又回到了以前,因为以高考升学率为重要指标的评价制度没变。其后,又搞“创新教育”,还有什么“研究性学习”,也热闹了一些时候,但不久也淡化为了一个书面报告上偶尔点缀一下的空洞的词语。到现在,我执教已经整整有十年多了,蓦然回首,却发现当下的基础教育在应试方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搞得厉害了。
我们不得不无奈地承认,应试依旧是这个时代中国基础教育的主旋律,因此题海战术也依旧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法宝。事实上是,对付应试教育,题海战术真的很管用。一个老师能多布置作业,能多占用学生的时间,能利用传统的师道尊严逼着学生先完成他的作业,哪怕学生从内心里讨厌你,但你常常会发现,这样的老师在高考中会屡创佳绩。
教育的设施是越来越先进,但学生的负担却越来越沉重。记得刚从教的时候,那时的讲义练习是我们用蜡纸手工刻制的,刻制速度很慢,而且印刷起来也非常麻烦,所以那时的作业比较少。然而现在,学校的教师办公室都已配备了电脑,又可以上网,编排资料方便迅捷,而且学校的文印室也购置了复印机和一体机,印刷效率大大提高,因此编印练习讲义比以前不知便捷了几倍,再加上出版社出版的名目繁多的教学资料经常上门来推销,订购也非常方便,但这下学生可苦了,无论校方三令五申要精选习题,但大家都为了自己的学科能出成绩,让学生多练题,讲义和练习便像雪片一样的飞向他们。于是,学生每天为完成作业而疲于奔命,成绩一般的学生更是苦不堪言,连自学的时间一点都没有。
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就成了一群苦行者,在题海中苦苦跋涉,他们不可能有多余的时间来追问人生的意义,放飞青春的梦想。

当然,我并不反对学生吃苦,但我反对学生吃那些对人生成长并无多大意义的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适应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然而,整整十二年的时间,除了一大堆作业本、试卷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中国的基础教育所能给予学生的精神财富并不多。做习题,仅仅是教育的一个普通的手段,并不意味着教育的一切和终极目的。但是,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十二年的黄金时间里,学生的生活却被有着标准答案的习题活生生地侵吞和割裂。
我是教语文的,语文也一样,现行的语文教学也不得不靠大量有答案的习题来维系。问题是,很多习题是不合理的,是人为生硬地编制出来的,我们压根儿就设计不出那么多优秀的习题来。说实在的,不少习题对学生的的人生成长或是真正文学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并无多大的帮助,我们知道,语文学习贵在生活丰富,贵在自由阅读、自由思考和写作。但是,不做题目不行啊,因为在这年代,学生的心理也早已被应试扭曲了,不用做题目的作业、没有标准答案的作业或不用考试的作业学生是不感兴趣的,因为纯粹的阅读或是什么,学生是拿不到分数的,没有分数的东西他们是不愿意干的。因此,我们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阅读和写作都基本上是以可以鲜明地用分数来衡量的习题的形式来督促学生完成的。我们用不着去责怪我们的学生怎么这么功利、这么浮躁,其实为了对付考试,让学生多做习题,我们自己心里也踏实。
终于有一天,我违心却又无可奈何地让我的学生做的事情,也降临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我的女儿今年刚好上小学一年级,但是,小学一年级,她的闲暇基本就被作业给挤光了,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她不可能在一天里获得自由活动的时间,中午吃完饭要急急地往学校里赶,因为有作业;晚上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吃完饭,天色已黑,就要抓紧时间睡觉,因为明天要早起。而这作业的内容大都是机械地抄写,甚至已经会做的题目,还要重复不断地抄。有一天早晨上学去,她说,今天真没趣,因为这天上的全是语文课和数学课,而语文课和数学课的作业最多,繁多的作业已经在她幼小的内心造成了恐惧。
现在,我才真正地知道改革有多难,小学早已取消了升学考,但不少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依旧挥舞着题海战术这根魔棒,尽管这对孩子的精神成长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弊端。
这时我才真正地感受到教育之痛。


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现实注定了中国的基础教育承担了教育意义之外的更多的诸如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负担,于是教育就渐渐远离了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科学与人文使命,逐渐异化成了一种过多与功利、与就业、与生存挂钩的恶性竞争。法国思想家福柯说:“学校变成了一种不断考试的机构。考试,成了一个人面对一个巨大的国家、社会和制度的较量。”
如果考试设计本身再不合理,这种不合理就会被成倍地放大,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冲击波,以致最终扭曲了教育这趟车原本所正常行驶的轨道。而我们目前考试最大的弊病就是没有发现、探究和争鸣的余地,过于追求划一,追求标准。
就语文而言,多少年来,教师和学生莫不望标准答案而生畏,每次做阅读题,总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细细揣摩着命题者的意图,然后才敢下笔,就像卑微的奴婢,侍侯着傲慢的主人,生怕一不小心就出了差错。这时候,何来主体,何来个性,何来创造,久而久之,阅读就变成了一种惟恐避之不及的痛苦的奴役,美丽的语言、美丽的篇章原本所蕴涵的丰富的意义被标准答案、被分数给解构了,原本“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阅读就成了一种类似文字游戏的技艺之学,一千个人读一篇文章,居然都在努力想读出一个结论,这就是当前考试的悲哀,语文教学的悲哀。
不能不说,我们的内心已经形成了一种对标准答案的迷信,我们已经习惯了自觉不自觉地向答案看齐,隐藏起自己真实的内心,非答案不看,非答案不想。如果一位教师想给学生做一份当前的语文综合试卷,但这份试卷没有答案,那么教师则万万不敢给学生去做的,因为教师不敢用自己的理解在学生面前去讲评,广大教师在所谓标准答案面前早已经丧失了思考的信心,生怕自己想的跟提供的答案不一样,以致误人子弟。
其实,所谓答案就是一个命题者对考试材料的理解,只是考试的性质赋予这个命题者神圣不可违背的身份,他的理解是至高无上的,别人的理解只要与他不同,便会遭遇扣分的打击,于是语文考试便成了一言堂,这其实就是一种思想霸权,这种霸权与中国特色的考试一结合,语文教学的局面会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说道:“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 遗憾的是,在标准答案阴影笼罩的的基础教育中,“为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往往是一种奢望。
而事实上,除了为了过中考和高考两道门槛,那些做也做不完的有着标准答案的习题真的对我们的成长很有作用吗?
有意思的是,我们学校文印室用的一体机和复印机全是日本的,虽然价格贵了点,但它们印刷质量远比国产的好,而且不容易出故障,能够充分满足一线教学的练习印刷需求,从而保障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我们给学生做的那么多练习就是从这两台日本机器中吐出来的,一年又一年,学生就是做着这些练习考上了大学。由于民族情绪,我们的心里常常不是滋味。但我们时常纳闷,先不用说拿诺贝尔奖,就说那么多年的中国教育怎么还培养不出一些能够设计出一台性能优越的一体机和复印机来的人才呢?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就是这分数在渐渐地吞噬学生和教师的心灵,其实,一场期中或期末考试下来,总分相差10分或20分的,并不能说明多少问题,但在分数面前,我们的学生经常会有一种挫败感,因为20分、10分,都会造成排名的落后,都会形成一种差距。有差距是正常的,但是对于竞争激烈的中国基础教育来说,差距就是失败,因为在深深影响着中国学生人生命运的中考或高考中,哪怕是1分,有时都会让人付出惨痛的代价。而对于教师来说,哪怕是零点五分,你的学科平均成绩就可能在学校,在区里,在县里名次靠后,从而成为你心中永远的痛。
而且这机械的分数,不仅仅用于对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还可怕地用于对人的整体评价。学校政教处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考评,用的是分数;学校对教师进行学期考评,用的是分数。于是,一个内心原本丰富复杂的人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几个阿拉伯数字简单地区分出了几个等级。
习题,标准答案,考试和分数的联袂就成了中国基础教育教学内容和评价制度的核心特征。它就像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推着的那块大石头,使中国基础教育成了一场看不到解脱希望的苦役。
在这样评价制度单一的教育中,注定有不少学生是得不到人文关怀,找不到归宿感,也看不到未来的出路的。他们往往会沦落成为一种主流之外的边缘角色,成为一群在校园流浪的无家可归者。有这么一位学生,家庭不是很幸福,父母长期感情不和,因而他常常显得有点忧郁。然而心地却非常善良,酷爱文学,写得一手好诗。但有时候在一般人看来,行为有点怪,譬如他有时会在星期天的时候,躺在田地上仰望苍穹,有时候在晚自修的时候,教室里比较吵的时候,他会不遵守纪律,到校园河道边的路灯下去静静地阅读他喜欢的《堂吉诃德》。但是,他的理科成绩较差,再加上他怪僻的行为,显然,以我们现行的评价制度来衡量,他不是一个好学生,而且诗写得再好有什么用,又不能凭着一首诗考大学,因而老师常常对他没有好感,他也很难得到老师的关心和重视。有的时候,我们在想,我们教育为什么就很难容下这样的学生呢?为什么不能慷慨地同样给予这样学生以关怀和出路呢?毫无疑问,我们的教育心胸狭窄,所以我们也就很难培养出不世俗的、不功利的知识渊博、心胸宽广、善于创造的学生来。


高中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契诃夫的小说叫《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说的寓意是为了批判沙皇专制下人的精神奴役状态,但是在展开讨论的时候,学生私下里在说,学校里的老师也像别里科夫,像装在套子里的人。事后想想,也觉得我们老师还真的有点像别里科夫,每天怕学生闹出乱子,不许他们出校门,中午吃完饭便要求他们早早进教室做作业,还经常阻止他们上运动场打篮球和踢足球,怕他们受伤或影响学习,看到男女学生在一起散步聊天,便会变得非常敏感,担心他们是不是在谈恋爱,于是总会忍不住把他们叫来,旁敲侧击地进行探问,或是语重心长地晓之一番学业为重的大道理。有时晚上学生就寝后,有个学生说梦话,其他几个还没入睡的学生听了忍不住笑出声来,这原本是校园生活中一件很有诗意的事情,但我们却会因此严厉地呵斥他们。
再想想,其实,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装在套子里呢,口头上说着要创新,事实上每天都在用死板的习题遏制着学生的生命活力。而且教师也活得很累,许多教师早出晚归,每天忙于备课、上课、改作、辅导,节假日要忙于补课、进修,写所谓的论文,很少有时间去丰富自己的生活,而不少青年教师还没站稳脚跟,工作压力更大,连谈恋爱的机会也很少。可以想象,一群少了生活情趣、少了生命活力的老师,要去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会有多少可能呢?
我忽然想起我高中的地理老教师,他上的课我很多都已淡忘,但我会永远记得,在高考前这么紧张的日子,他居然把两节地理课调到一起,在星期五下午带我们去爬山,我们永远记住了在高中我们还会有一天,我们会是那么的快乐,到现在,我们依旧分明记得山上的错落的梯田和山路上的欢声笑语。
我也想起我非常钦佩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担任校长的时候,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总是会带着全校师生到公园去,到田野去,到山林去,去体会大自然的美丽,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地方不仅仅在于学校,在于教室。他说的这么几句话常常回响在我的耳边:
“在我们的学校,孩子在他学校生活的第一个秋季都要在森林、田野和草场上度过从清晨到夜晚的一个整日。我们选一个晴朗而又暖和的日子,黎明之前就到村外郊野去。伫立凝望那绚烂的朝霞,孩子似乎从未发现天色竟如此美丽,竟有如此迷人的色彩变幻。”
“到春天,孩子们可以看到万物苏醒:首批开放的花朵、初绽的枝芽、新出土的嫩草、第一只蝴蝶、第一声蛙鸣、第一群家燕、第一响春雷——这一切都焕发着永恒的生命之美进入孩子的精神生活。”
“我们还欣赏那地平线上隐现的淡蓝色的烟雾和原野上呈现蓝色的冈峦。”
但是,在今天的课堂上,这是一种幻想,教室窗外的世界跟学生的学习是没有关联的,我们更多要求学生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圣贤题。在我刚毕业执教的时候,我也曾带着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水库去欣赏湖光山色,但是,这么做对于提高学科的平均分来说不很现实。现在,我已经少了这种勇气。在艰难的生存面前,我们都很难做一个理想的坚守者。
一切如过眼烟云,激情与梦想,都已成为往事。


教育的产业化依然是一种很时髦的术语,但是,我们的教育产业化却是一种国家推卸责任或是教育乱收费的代名词。于是,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有了议价生,因为几分之差,他们必须付出经济上的巨大代价。教育平等真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天大的笑话,如果教育可以用分数将人分出重点批、普通批、自费批并且用来牟利的时候,我觉得也是这个国家彻底地丧失了教育理想而十足世俗化的时候。我有一次看到一位母亲在学校办公楼前黯然流泪,因为她的孩子没上分数线,虽想上高中但家里穷而交不起钱,后来,还是我们的校长减免了那个孩子一定的学费,但是学校也要生存,校长也不可能把那么多贫困的农民或下岗职工的孩子的学费给减免掉啊。每当看到类似的事情,我的内心会感到非常的痛苦和内疚。我们常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现在不少学生却变得越来越实际,越来越自私,试想,一个国家拿学生当作赚钱的对象,学生会在多大的程度上爱国家呢?
我始终觉得应试教育体制是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而国家对于中国基础教育的低投入就是推倒了这块骨牌的外力,从而引发了中国基础教育的一系列问题,如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得不到真正保障等,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引发了教育恶性竞争,学生与学生,为了争取入学权利;教师与教师,为了自己的学科成绩;学校与学校,为了考试升学率,因而很多时候,中国基础教育就成了一场内耗而迷失了它真正的教育目的。
我恳切地期盼着我们的国家能够大幅增加教育投入,使基础教育早日能够推行真正的义务教育,不仅仅不要让九年义务制教育依然成为一句谎言,还要让高中段也实现义务教育。当然会有很多理由来说明我们国家目前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但是当面对每年被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所消费掉的天文数字时,我们还能说什么呢?近代日本推行义务教育,条件非常困难,但决心非常强大,不少官员因工作不力被撤职,有的人还因此自杀,以向国人谢罪。我很不愿意提及日本,但是这一衣带水的后来在亚洲崛起的岛国不能不说是我们一面很好的镜子。


为了迎接新课改的实施,近两年来,疲惫的教师们早已经陆陆续续在接受教育专家关于新课程理念的培训与指导,进行洗脑了。其实,一线的教师比谁都明白中国基础教育问题还不仅仅在课程改革,还在僵硬的体制,在平庸的官僚,在国家的责任,在中国的历史那里。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愿这次即将实施的新课程改革能先给历史和现实无法承受之重的中国基础教育带来希望的春天。

上一篇文章:读书活动感悟

下一篇文章:教育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