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教育杂谈

由校园暴力事件想到的……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0-12-02 13:57: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校园暴力
  •   公告:

    

 由校园暴力事件想到的……

昨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名为“关于预防校园暴力侵害”的主题案例。案例内容是:在某日下午,某校一名二年级的学生家长喝酒后骑着电动自行车驶入二年级教室门前。之后,这名家长闯入二年级一班教室,后被一班班主任拒出门外,便又闯入二年级二班教室,并对正在上课的班主任老师进行了语言上的辱骂。这位老师看其带酒胡言乱语,便走出教室,向离她不远的几位男教师走去,去寻求保护和支援。这几位男教师于是将这名醉酒者逐出了校园。
面对这件事情,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有许多方面需要去反思,由此,我想到了许多……
首先。是学校管理上的松懈,是门卫没有尽到责任,在履行岗位职责方面有疏漏。因为在学校上课及教师上班时间,外来人员出入需先登记,经允许方可进入校园,上课时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得进入校内。学校教职工、学生在行课期间出校也必须进行登记。对每一位来人来客门卫要检查,遇有行迹可疑人员,可疑物品时,要及时处理或报告;对来校有逗留意图的社会闲杂人员要进行说服教育,制止闲杂人员进入校园和制止非在校小孩进入校区喧闹;对因公来校的人员和来访的家长,要热情接待,由来客和有关人员联系,核实后方可放行;防止未经允许的人员、机动车辆进入校门;而这所学校的学生家长竟然骑着电动车驶入校园,这是门卫与保安人员的严重失职,学校的管理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
其次,基于此事,使我联想到诸如此类的、愈来愈多的校园暴力侵害事件的发生,特别是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暴力侵害事件,更是触目惊心。
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文明的殿堂。然而,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就在几年前,校园暴力似乎还是一个遥远的名词,但似乎是突然之间,群殴、斗狠、勒索、施虐甚至血腥这些只有影视里才出现的字眼和行径,涌进了被称为本该是一片净土的校园。校园暴力的话题异常沉重,面对校园暴力,学生无所适从,而教育者也是无可奈何!校园暴力的发生有很大的偶然性,对其遏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么,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怎么做才能最大可能地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率,这个现实的问题已摆在全社会的面前……人们不无忧虑地发现,原本应该用美好、纯真等词来形容的花季少年,却越来越多地与暴力、喋血、行凶、杀人等词联系在一起。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现在的孩子在处理矛盾纠纷时,宁愿舍弃正规渠道而采用如此极端的暴力行为呢?这种极端的行为背后,是否又包孕着更深层次的教育隐忧?虽然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一律禁止孩子接触暴力文化,但实际上没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规定。在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小报小刊、电子游戏中,青少年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暴力场面。校园暴力给青少年造成的危害,远不止皮肉的创伤,更严重的是会造成孩子们心灵的扭曲。
其实,校园暴力发生的根源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因为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人文化的校园教育、良好的社会风气、学生自己的努力四者合一才能从根源上杜绝校园暴力的发生,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又首当其冲,是主要原因。 有两个形象的说法,需要引起我们的警觉。一是“6+1综合症”:在家庭里,有些“独苗”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6个大人争着宠、捧着爱,这种“6个大人宠1个孩子”的现象,被称之为“6+1综合症”;6+1的家庭结构导致独生子女被过分溺爱,使得其心理成熟期推迟,自控能力差而好奇心强,容易情绪激动争强好胜,甚至养成惟我独尊、自私狭隘等不良性格。二是“5+2=0”:学生一周里在学校接受5天教育,双休日在家无人管教或者教育不当,5天来的那点教育效果就化为了泡影。特别是校外一些学生,他们成了校园暴力的主要制造者,这些学生多半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学校又因成绩差而受到冷落,过早和一些不良社会青年混在一起。他们一旦自己受点委屈就勾结校外的社会青年对同学进行殴打报复。那么,在防止校园暴力方面,学校、家庭、社会还应做哪些工作?面对这个问题,我觉得防范当前校园暴力应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入手,齐心协力。作为教育者,我想主要谈谈学校教育
校园暴力事件的频发,家庭教育的匮乏乃至失败可能是一个原因,但远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家庭去,毕竟,学校有义务进行法制教育!到底是什么让孩子们挥起了拳头?怎样才能杜绝校园中的暴力现象?目前在学校里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由于对法制教育的有效与否没有一个评价标准,使得学校的落实都没有具体的根据。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明确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了法制教育的内容,而事实上,从主管部门到学校都没有对此重视起来。由于法制教育的成效没有一个评价标准,因此学校在落实中经常做不到心中有数。这样,即使部分学校纯粹撇开法制教育不管,教育主管部门在定期检查中,也看不到没抓法制教育的学校和抓了法制教育的学校有什么差别。有的学校也定期进行法制讲座,但大多都流于说教的形式。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正处在心理、思想以及价值观的转型时期,一些琐事与摩擦很容易让他们情绪失控,再加上学习的压力,他们往往丧失理智从而走向暴力的歧途。所以,在这个时期,法制观念的灌输、思想品德的教育应该及时跟上。法制教育应和文化学科建设联系起来,定期安排学生参与法制教育活动,聘请的法制老师以具体的校园暴力案件说法,将其贯穿到教学当中,而不应单纯地以文化课的成绩作为对孩子的惟一的评价标准。 如果学校一味地强调文化课成绩,而不注重提高和健全学生的法律意识,即便有教育成果也是残缺的。 青少年在花季年龄容易染上江湖习气和暴力崇拜,但大多数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并不认为他们对同学实施暴力是犯罪,甚至将这种暴力行为作为令人刮目相看的一种能力。因而,对施行暴力的问题少年,或者有暴力倾向的学生,施以心理上的矫治、生活上的关爱,以及行为上的引导,才是教育的关键,可是,我们目前的教师队伍,在传授知识上能够尽心尽力就算称职了,至于德育教化,越来越不为其重视。
那么,怎样重视法制教育?我觉得并不是懂得法就可以不犯罪了。对孩子来说,还是应该教导他们遵从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或者让他们形成法制感。所谓法制感不是具体的法律或条文,而是让人懂得人生活在一个社会里应该是平等的、公正的、相互之间应该是富有同情心和怜悯心的。也就是要培养孩子有一种非常朴素的道德情感。我们不要冀望每一个孩子在道德上都达到精英的高度。我们首先要求孩子做一个平常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不伤害他人而生活的人。能做到不伤害他人本身就是遵纪守法。教育应从人最本质最朴素的感情出发,而不是用青少年不容易接受或容易引起他们反感的说教。只要让孩子懂得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原则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同情,他们对暴力的危害就会有新的理解。
其三,众所周之,校园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的场所,尤其小学,以女教师和儿童为主,这恰巧是弱势群体。面对校园暴力侵害,他们往往首当其冲成为被施暴的对象。作为教育者,女教师们用瘦弱的肩膀支撑起孩子们安全的大伞,是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保护神,可是她们自己呢?面对校园暴力侵害,又有谁来为她们的平安开辟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呢?我想,这不仅仅是靠几位男教师的勇敢拼命所能解决的,更何况如今的一些男教师已经失去了面对暴力侵害挺身而出的勇气和责任!所以,面对校园暴力,谁来保护我们的女教师们呢?
其四,关于班主任工作的高度责任心问题。
随着学习压力、影视暴力的心灵侵蚀、青春期萌动的茫然变异、家庭教育的武力化倾向及社会治安混乱等的不良影响,在我们的校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校园暴力的现象,在这些事件中,有很大一部分与班主任工作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关系。比如,今年我校六年级五个班的260多名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着积极的学习劲头和平稳的学习态度。在往年或他校,六年级学生往往是惹是生非、打架斗殴、破坏公物的罪魁祸首,是令学校和家长头疼的时期,然而在今年,我校的六年级学生却是以极其平静的过程诠释着小学毕业生的时段,这不能引发我由衷的思考。究其原因,就会发现,这其中、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把班级管理、把学生思想放在首位的务实团结的集体——六年级组。是他们,一年来,把全部的身心真正放在了学生身上,放在了班级有效管理上。有人说,今年的六年级学生老实,其实,仔细回想,不难发现,六年级学生中,有逃课撒谎的、有蠢蠢欲动要参与闹事斗殴的,有相互间为一己私利要打击报复的,更有将要参与校外打群架的……这些表现,与其他年级学生的表现不差一二,正因为如此,六年级的全体教师,他们时刻关注着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变化,时刻注意着学生的思想苗头,特别是那些已经具有暴力倾向的学生,每位教师睁大双眼,用爱的感召和真挚的教育将那一次又一次的暴力苗头制止、扼杀在萌芽中,为整个六年级学生创造了一个安静、祥和的学习氛围。这其间,六年级的老师们,承受住了来自学校、社会、家长的责难,他们面对问题,没有回避,没有护犊子,没有寻找所谓的客观理由,而是从自身寻找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尽职尽责、毫无怨言,从进校门就踏入班内,与学生不离不弃,且每位教师相互及时沟通,及时掌握班内发生的事情,做到了事无巨细,了如指掌,化解疑难,准确出击,致使每一次的校园暴力倾向的苗头都胎死腹中。这,再次使我们感受到六年级这个集体的凝聚力和高度的责任心,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审视……
最后,我想说的是,面对愈来愈严重的校园暴力侵害事件的发生,我们目前除了强化校园门卫值班制度和严格校园整体管理外,还应从三个方面解决校园暴力问题:
一是把好教育关。在校园中大力宣传“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心理教育、法制教育,例如鼓励学生自主化管理,要少一份说教,要多一分感化,努力提高教育的效果。
二是把好社会教育观。要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要让触犯法律法规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任其发展,其社会危害性就越来越大,救治他们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因此,包庇纵容他们就是对他们的坑害。同时劳教所、拘留所、少年法庭等公安法律机关都携起手来,建立一个联动机制,帮扶教育每个不法侵害者,让他们为施暴的行为感到耻辱,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再就是规范影视、文学作品中的暴力场景,该删则删,该禁则禁,为校园学子提供纯洁、无毒的绿色精神食粮。
三是把好家庭教育观,建议各位教师与家长之间加强学习与交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以润物细无声般的家教方式感化教育每一个孩子,切实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把孩子心里变异及不良行为解决在萌芽状态。
总之,面对校园暴力侵害,作为教师,我们是学生的保护神,面对学生,我们该谨记:“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也许,我们不能成为冰心笔下那个随时播种便能开花的人,但我们可以做一颗流星,在孩子们孤单寂寞或是踌躇满志时,让他们明白:在他们的夜空中,有老师的关爱与光亮,这样一抹光亮会陪他们走过每一程。作为教师,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我们就应该铭记拳拳爱心、强烈的责任感和执著的进取心,这些永远是我们教师职业的灵魂、精神,我相信,绝大多数教师是能够尽职尽责的——因为我们是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