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5-09-08 13:57: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 公告: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学辅导
第一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及其研究
本章目录: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一般概述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任务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价值和方法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育研究的未来展望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一般概述
• 语言和言语
• 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和外语
• 语言学得和语言习得
• 双语和双语教育
• 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
一、语言和言语
1语言是以语音或字型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
主要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用
2、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过程,又叫“话语”。
3、相互关系
• 联系:
语言离不开言语活动
言语活动也离不开语言
• 区别:
整体性与个体性
稳定性与多变性
工具与工具使用
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和外语
1、内涵
• 第一语言
(First language or Mother language)
指一个人从小就从父母或周围正常的社会环境中自然而然习得的并用于交际目的的语言,又被称为母语或本族语。
• 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
指在母语以外,在官方、商业以及社会中广泛应用着的语言。
• 外语:(Foreign Language)
指母语以外,只在学校里学习而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很少有交际用途的语言。
2、第二语言的三种模式
(1)移民模式
(2)新加坡模式
(3)日本模式
3、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异同
• 不同处:
(1)学习的主体不同
(2)学习的起点不同
(3)学习的条件和环境不同
(4)学习的动机不同
(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
• 相同处:
(1)二者都是为了获得语言的交际能力;
(2)都运用了模仿的手段;
(3)常采用某些相同的学习策略;
(4)语言学习的阶段、特点和规律有一定的相似性。
三、语言学得和语言习得
1、语言学得(Learning)
是指学习者通过听老师讲解有意识地练习、记忆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最终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过程。
2、语言习得(Acquisition)
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使用并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
3、儿童第二语言的习得有两种情况:
同步习得:幼年时期同时接触两种语言。
先后习得:在习得了第一语言之后才开始习
习得第二语言 。
四、双语和双语教育
1、双语 (Bilingual)
是指将学习者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提供适当的语言环境,以及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和应用水平。
五、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
• 语言能力
是指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的一种能够按照本族语的语言规则把声音和意思联系起来的能力,即语言使用者对语言内容的内在规则的了解
• 语言运用
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对于语言的具体运用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任务
一、基本任务(见教材P12)
• 学说普通话
• 培养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
• 发展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 提高儿童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早期阅读能力
二、研究任务
1、探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作用
1)促进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的进程
2)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3)促进儿童语言兴趣的提高
2、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规律
3、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各种现象
4、研究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应用理论方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价值和方法
一、研究价值
1、语言学价值
2、心理学价值
3、教育学价值
4、文化学价值
二、研究方法
• 科学实验方法
• 自然观察法
• 调查法
现状调查 关系调查
发展变化调查 原因调查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研究的未来展望
• 学术发展多元化
• 学前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将成为一个热门课题
• 多方面的比较研究
• 影响儿童语言教育因素的研究
• 学前儿童团语言教育设计的范围将更为广阔
第二章 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 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
• 学前儿童语言的功能
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
一、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1.语言具有约定俗成性
2.语言具有专有特性
3.语言不是自发产生的
4.具有地域的、民族的和阶层 的差异性
二、语言是一种信息系统
三、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工具
四、语言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对象
• 听说轮换,及时反馈
• 词的应用
• 构词成句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
一、文化功能
• 文化启蒙
• 文化传承
• 文化发展
二、社会功能
• 语言教育直接介入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 语言教育在未来社会高新科学技术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 语言教育成为新世纪现代社会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三章 语言发生的生物基础和社会实践基础
• 语言发生的生物基础
• 语言发生的社会实践基础
语言发生的内涵
• 是指儿童从不会说话到学会说话的过程,或者是指儿童的的某一或某些语言现象从不会使用到学会使用的过程。
• 儿童语言的发生有模仿和创造、偶发和自觉、勉强和娴熟之分。
第一节 语言发生的生物基础
一、发音器官的成熟
1、人的发音器官
呼吸器官
声带和喉头
口腔、鼻腔和咽腔
2、发音器官的保护
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要注意儿童说话、朗读以及唱歌时声带的保护
二、语音听觉系统的成熟
听觉系统:外部听觉器官和听觉神经中枢
(一)学前儿童听觉器官的成熟与语言发展
(二)学前儿童听觉的成熟与语言发展
学前儿童辨别声音细微差别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儿童听觉感受性不断增长,听觉较成人敏锐
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性很大,随年龄的增长
而不断减少
三、大脑神经中枢的成熟与语言发展
• 脑的生长发育与儿童的语言发展
• 语言功能的大脑定位和策划与语言发展
1.“裂脑人”研究——语言侧化
2.语言功能的大脑定位
• 语言中枢的机能成熟与外部刺激的辨证关系
给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启示:
• 语言中枢的成熟顺序决定这学前儿童听、读、说、写的先后顺序
• 语言中枢成熟水平的差异性导致学前儿童语言能力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如:开口说话的月龄、发音的清晰度
对周围语言刺激的敏感性、语言内容
语用方式、语言的兴趣点
优化外部刺激,加强语言训练
• 加强完整语言训练,使得各语言中枢协调发展
• 选择语言和非语言的复合刺激,促进语言活动分析器的联合协调作用
• 语言训练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强度,提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
• 在听说游戏中进行单项练习
如:组句扩词、词语替换
扩句缩句、连词成句
第二节 语言发生的社会实践基础
• 语言的进化和发育
•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1.语言长生于社会
2.语言存在于社会
3.语言发展于社会
4.语言依存于社会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语言获得
后天环境论
先天决定论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思考题:
为什么说有关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纷争还将长期继续?你对各派学说做何评价?
第一节 后天环境决定论
一、模仿说
1、机械模仿说
• 儿童的语言主要来自于对其父母语言的机械模仿
• 忽视儿童在掌握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选择性模仿说
• 儿童的语言模仿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不是一一对应的
• 儿童往往选择模仿语言结构,而不是语言内容
• 儿童的选择性模仿是在自然情境中发生的
• 儿童的模仿不一定是即时产生的
二、强化说
强化依随(斯金纳1974):指强化刺激紧紧跟随在言语行为之后发生。
1、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的偶然发生的行为
2、强化依随是渐进的
三、中介说
斯塔茨:刺激和反应之间具有传递性。
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可以具有刺激的性质,可以诱发出条件反应。
在外显的刺激和反应中间,有一系列因联想而引起的隐含的刺激和隐含的反应所构成的中介体系。
第二节 先天决定论
一、先天语言能力说
乔姆斯基提出理论假设:
1、儿童大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包含:
• 一套包括若干范畴和规则的远普遍特征;
• 先天的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
2、LAD的活动具有一个临界期。过了这个 临界期,LAD就会退化。
二、自然成熟说——勒纳伯格
• 语言能力的先天性
• 语言能力的自然成熟
• 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第三节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一、认知说
皮亚杰:
• 语言是儿童具备的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
• 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 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它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 儿童的语言结构具有创造性
二、规则学习说
• 儿童具有一种理解母语的先天处理机制,这种机制主要是学习和评价能力
• 儿童的语言学习主要是对规则的学习。在儿童早期,还有许多过分概括的显现
• 儿童对规则的归纳,凭借的是工具性条件反射,是刺激——概括的学习过程,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相互补充和相互影响
三、社会交往说
• 语言获得不仅需要先天的语言能力,而且也需要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的发展
• 儿童和成人语言交际的互动实践活动,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五章 学前儿童的语言学习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途径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
一、是主动建构的过程
二、是语言个性化的过程
三、是语言综合化的过程
四、是循序渐进、逐步累积的过程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影响因素
一、生理因素
• 发音系统的发育
• 大脑神经系统的成熟
• 感知觉系统的完善
二、心理因素
• 知识经验的积累
• 认知能力的发展
• 心理素质的差异
三、社会因素
• 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 语言观、儿童观、教育观的影响
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途径
一、在主动模仿中学习
儿童语言模仿的主要方式
第六章 0~3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0-1岁儿童语言的发展
一、简单音节阶段(0-3个月)
(一)语言发展特点
1.听觉较敏锐,对语音较敏感,具有一定的辨音水平
• 2.与成人面对面进行“交谈”时,婴儿产生交际倾向,会作出相应的动作反应
• 3.能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多为单音节
a ai e
ei hai ou
ai-i hai-i u-è
二、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
一)语言发展特点
1.经常发出连续的音节
2.与成人交往中出现学习交际“规则”的雏形
3.能辨别一些语调、语气和音色的变化
4.懂得简单的词、手势和命令,理解具有情境性
5.出现“小儿语”,会用语音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三、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一)语言发展的特点
1.不同的连续音节明显增加,近似词的发音增多
2.开始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话语反应判定法)
3.语言交际功能开始发展
4.开口说话,出现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
1-2岁婴儿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一、单词句阶段(1~1.5岁)
(一)语言发展特点
1.理解语言迅速发展:呼应、述事、述意
2.会给常见的物体命名
词义泛化、词义窄化、词义特化
3.继续讲“小儿语”,常用省略音、替代音 和重叠音
二、双词句阶段(1.5~2岁)
(一)语言发展的特点
• 能理解的词汇数目和种类“与日俱增”
• 语言理解逐步摆脱具体情境的制约,词语理解能力不断提高
• 喜欢提问,语言上出现“反抗行为”
• 掌握新词的速度突飞猛进,处于“词语爆炸” 阶段
• 处于双词句阶段,双词句增长速度加快
2~3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一、初步掌握口语阶段(2~2.5岁)
(一)语言发展特点
1.基本上能理解成人所用的句子
2.语言逐渐稳定和规范,发不出的语音逐渐减少
3.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句型,复合句也初步发展
4.疑问句逐渐增多 6个”w”
5.语言常常使用接尾策略
第七章 3~6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音的发展与教育
一、学前儿童语音发展的阶段
非自控音阶段(0—20天)
咕咕声阶段(21天—5个月)
牙牙语阶段(6个月—1岁左右)
学话阶段(1岁—1岁半)
积极言语发展阶段(1岁半—6岁)
二、学前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
(一)语音发生发展的特点
发音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
儿童发声母比发韵母困难,错误较多,(z、c、 s、zh、ch、sh、r、n、l)
儿童语音发展受到方音的干扰与影响
(二)语音知觉的发展
声调知觉的发展
7周后,就能分辨升调和降调
音位知觉的发展
元音:a-前、后元音-高、低元音
辅音:塞音-擦音-鼻音-流音-滑音
词的语音表象的建立--fis现象
三、影响儿童语音发展的因素
生理因素的影响
语言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的影响
四、学前儿童语音教育
(一)基本内容
培养学前儿童辨析性的听音能力
教会学前儿童正确发音
培养学前儿童准确的言语表情(声音部分)
培养学前儿童言语交往的文明修养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和教育
一、学前儿童词汇发展的特点
1.词汇数量不断增加
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法的发展与教育
一、学前儿童语法发展的特点
1、句型从不完整句向完整句发展
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二、学前儿童语法教育的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前儿童清楚完整的表述能力
用口头造句的形式培养学前儿童说完整句
用竞赛、游戏等多种形式提高学前儿童说完整句的积极性
第八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结构
1、层次结构
终期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
活动目标
2、分类结构
倾听行为培养
表达行为培养
欣赏文学作品培养
早期阅读行为的培养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
一、内容选择的依据
1、依据语言教育的目标
2、依据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3、依据不同活动领域的特点
二、结构
1、正式的语言教育活动
2、非正式的语言教育活动
第九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途径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方法
一、示范模仿法
示范语言一定要规范到位
要把握好示范的时机和力度
恰当运用显性示范和隐性示范手段
积极观察儿童语言表现,妥善运用强化机制
二、视、听、讲、做结合法
三、游戏法
四、表演法
五、练习法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途径
一、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语言交往
• 日常交往
• 常规主题活动
如,天气预报员、周末趣闻、小小广播站
• 区域活动
如,图书角、语言角、活动区等
第十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
学前儿童讲述活动
学前儿童听说游戏活动
学前儿童早期月底活动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含义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特点
语言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有利于儿童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整合的教育过程中,引导儿童主动参与,获得丰富的语言经验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是一项专门的语言学习过程
第二节 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
一、选材的要求
形象鲜明生动
作品结构简单,情节有趣
作品的语言浅显易懂
题材儿童熟悉,符合现代儿童特征
二、儿童文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
1、围绕儿童文学作品展开一系列活动
2、整合相关学科的学习内容
3、提供多种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
4、扩大儿童自主活动的范围
第三节 谈话活动
一、基本特征
拥有一个有趣的中心话题
拥有较丰富的谈话素材
注重谈话的多方交流
谈话的语境和氛围宽松自由
教师在谈话活动中起间接引导作用
第四节 讲述活动
一、基本特征
1、讲述活动拥有一定的评借物
2、讲述活动的语言是独白语言
3、具有相对正式的语言情境
4、需要调动儿童的多种能力
第五节 听说游戏活动
一、基本特征
1、语言教育目标内隐于游戏之中
2、游戏规则即为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
3、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成分
第六节 早期阅读活动
一、基本特征
1、需要丰富的阅读环境
精神环境
物质环境
2、要与讲述活动紧密联系
3、应具有整合性的特点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评价体系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作用和原则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评价的作用和原则
(一)评价的作用
– 反馈作用
– 诊断作用
– 增效作用
第二节 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一、评价的内容
(一)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状况的评价
1、对目标达成的评价
2、对学前儿童参与活动程度的评价
(二)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二 评价的方法
• 自有叙述评价法
• 观察评价法
• 综合等级评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