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4-01-17 19:59: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无脊椎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件动物、节肢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椎,统称为脊椎动物。
一、腔肠动物 代表动物: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例如:水螅的体形辐射对称,即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辐射对称)这种体形的优点:该身体结构便于水螅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水螅的身体有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他们分泌的胶状物质(中胶层)。由内胚层构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与口相通。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他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二、扁形动物 代表动物:涡虫、血吸虫、绦虫等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1、蜗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腹面有口,其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2、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这种体形的优点:能够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3、扁形动物是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寄生在人体内的扁形动物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如华枝睾吸虫、猪肉绦虫和血吸虫就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4、消化器官简单—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三、线形动物(代表动物:蛔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_细长,呈圆柱形;②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③体表有角质层。
蛔虫的特点1、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2、消化管结构简单,以人半消化食物为食。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无专门的运动器官,仅能缓慢蠕动。
四、环节动物(代表动物:蚯蚓、沙蚕、水蛭等)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蚯蚓的特点1、体形:呈长圆筒形,许多相似环形体节,身体前端有环带2、蚯蚓的运动(肌肉+刚毛) 。3、蚯蚓的呼吸(湿润的体壁)(所以实验中应经常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蚯蚓的体壁可以分泌粘液,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过提笔的毛细血管有体表排出。
4、蚯蚓对人类的益处①疏松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②可作为禽畜的优良饲料;③处理垃圾等有机废物;④改善城市环境卫生、防止环境污染有重要作用
五、软件动物:代表动物: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石鳖、蜗牛、乌贼等
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贝壳就是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软体动物许多成为人工养殖的对象。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总量名列世界第一,其中贝类产量也位居世界首位。2、牡蛎、扇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3、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蛸)、珍珠粉可入药。4、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5、有害: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的传播有关。
六、节肢动物:(昆虫纲、蛛形纲、多足纲、甲壳纲)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代表动物:所有昆虫、蜘蛛、蜈蚣、虾、蟹等。
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数的80%以上。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1、蝗虫(1)蝗虫的形态结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对足,两对翅。(足和翅位于胸部)(2)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位于胸腹部)(3)外骨骼:蝗虫身体外表面包围着坚韧的外骨骼。外骨骼对昆虫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不随身体的增长而增长,当外骨骼限制昆虫的生长发育时,昆虫就会蜕去原来的外骨骼,这种现象叫做蜕皮。
2、昆虫的基本特征:身体会为头、胸、腹;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膀,等等
七、鱼。四大家鱼:青、草、鲢、鳙
鱼的主要特点:生活在水,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的特点:(1)身体分头、躯干部、尾部三部分。(2)大多呈流线形,这样的体型有利于减少鱼大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3)鱼的体表覆盖鳞片,起保护身体的作用。(4)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产生前进动力以及鳍(胸鳍和腹鳍维持身体平衡,尾鳍控制前进的方向)的协调作用游泳。(5)鱼是用鳃呼吸(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八、两栖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
两栖动物主要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以辅助呼吸。
九、爬行动物: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代表动物:蜥蜴、龟、鳖、蛇、鳄等。
爬行动物特点: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蜥蜴特点:1、头部后面有颈;可以灵活转动,便于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2、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可保护身体和减少水分的蒸发。3、发达的肺;4、四肢短小,不能跳跃。5、卵外有坚韧的卵壳。蜥蜴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这是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九、鸟 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鸟的特点: (1)外形: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 (2)运动系统:翼是鸟类的飞行器官,展开时呈扇型;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少体重。胸骨上高有龙骨突,发达的胸肌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3) 消化系统:坚硬的喙来啄取食物,没有齿。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食物残渣很快就随粪便排出,有利于减轻体重,适于飞行。(4)呼吸系统:(双重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每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5) 鸟类、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
十、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1、 绝大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从母体中产出,这种生殖方式叫做胎生。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2、 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能切断、撕裂、咀嚼食物。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的消化能力。3、 哺乳动物还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够灵活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复杂,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
4、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有利于于动物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运动依赖一定的身体结构。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1.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骨与骨之间通过 关节 等方式相连组成骨骼 ,骨骼肌附着在 骨骼 上。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
2.关节的组成 : 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使关节牢固的结构:关节囊,及关节内的韧带。使关节灵活的结构:关节软骨(减少摩擦,缓冲震动)、关节囊分泌的滑液。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内滑脱出来的现象,就叫做脱臼。
3.骨骼肌: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 肌腹 ,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 肌腱,肌腱可绕过 关节 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 收缩 的特性。
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1.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
2、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双手自然下垂同时处于舒张状态,双手有重物同时处于收缩状态)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区分先天性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鸟类的育雏行为、蜜蜂采蜜、老鼠打洞等。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做算术、海豚表演、猴做花样表演等。1. 先天性 行为是 学习 行为的基础2.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强 ,学习行为越 复杂 。
第三节 社会行为
一、社会行为
1.概念:自然界中的许多动物如蚂蚁、蜜蜂等营 群体 生活,其内部不同成员之间 分工合作 ,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2.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物的 动作、声音和 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蝶蛾类通过 性外激素 进行通讯和交配。
第三章 动物 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2、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4、动物数量过多也会造成危害,如蝗灾、蚜虫害等。
仿生:飞机——鸟的翅膀 薄壳技术——乌龟的背甲 雷达——蝙蝠的回声定位 荧光灯——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宇航服——长颈鹿的脖子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点: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
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 ③接种④恒温培养
2、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琼脂是制作固体培养基常用材料之一,将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与琼脂混合在一起,可以制成培养基。
3、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
4、探究实验涉及的的问题:
(1)在实验前为什么要有两套培养基的培养皿? 选取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设置对照,一套培养皿不做处理,为对照组,另一套培养皿在选定的环境中打开进行接种,为实验组。
(2)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因为经过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和真菌的孢子等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实验前不要盲目打开培养皿,以防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落在培养基上。实验中用无菌棉棒的目的同样是为了防止棉棒生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5、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
6、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古细菌的存在说明:①古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② 细菌的分布很广泛。
7、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胃肠炎的人很多,原因是: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适于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就会因被细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们吃了变质的食品就会的胃肠炎。
8、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脏鞋就容易长霉,原因是:洗净晾干的衣服清洁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不适合真菌的繁殖,所以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长霉;反之,脏衣服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脏衣服协议发霉。
9、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而保持坛内缺氧环境,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才能把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第二节 细菌
1、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而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真菌的一种),进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2、细菌特征: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无成形细胞核。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生殖方式:分裂。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
4、细菌的结构特点: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特殊结构: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
5、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第三节 真菌(蘑菇、木耳、银耳、灵芝)
1、真菌有蘑菇、霉菌(如青霉)、酵母菌(单细胞)。2、真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3、青霉:着生孢子的菌丝成扫帚状,青绿色。4、蘑菇也是由菌丝集合而成,地下部分是菌丝,地上部分叫子实体,由菌柄和菌盖组成。5、真菌生殖:孢子生殖,酵母菌还能进行出芽生殖。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营寄生生活);(3)与动植物共生(营共生生活):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根瘤(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能固氮)。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食品制作。 曲霉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酵母菌 酸奶、泡菜——乳酸菌 制醋——醋酸菌 制酱——霉菌
2、食品保存。
腐败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
保存原理-------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保存方法-----低温保存、高温灭菌保存(如巴氏消毒)、缺氧保存、脱水保存等
保存食品的几种方法:脱水法——干蘑菇; 腌制法——咸肉; 烟熏法——腊肉; 真空包装法——袋装肉肠; 巴斯消毒法——盒装牛奶; 渗透保存法——果脯;罐藏法——罐头; 冷藏和冷冻——肉类,鱼类。
3、疾病防治。主要指抗生素治病与转基因技术生产药品。抗生素是真菌(另外还有放线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质。胰岛素是对大肠杆菌转基因形成治糖尿病的药物。 4、环境保护。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有机物分解成氢和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等,而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如黄杆菌)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
第五章 病毒
1.病毒的发现是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病毒离开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条件适宜时浸入活细胞,生命活动重新开始。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将病毒分成:(1)动物病毒;(2)植物病毒;(3)细菌病毒。病毒的结构:蛋白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病毒的繁殖: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3.与人类关系:1、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2.利用病毒能够达到转基因和基因治疗的目的3.利用病毒可以制作病毒疫苗,来防治一些病毒性疾病。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植物的分类比较形态结构,被子植物,花、果实和种子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动物的分类比较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从种到界
1、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种和属等不同等级分类单位
2、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目的是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依据是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
3、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4、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相似特征越多,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我国是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种数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脊椎动物的鱼、鸟、哺乳动物的种数都位于世界前列。
(2)、生物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 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011年3月2日,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正式向世界宣布:东部美洲狮已经灭绝。
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1)乱砍滥伐;(2)乱捕滥杀;(3)环境污染;(4)外来生物入侵。
2、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含义:是指含有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个区域就是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馆”的特点。目的:(1)保护生态系统(如长白山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2)保护珍稀动植物(如保护斑头鸟、棕头鸥等鸟类及其生存环境的青海湖鸟岛保护区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2)迁地保护——迁出原地,移入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种子、精子库)(4)健全法制管理,全球合作
4、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的法律和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我国还是最先加入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5、作为一名公民,在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应当如何做?
(1)人人都来植树造林;(2)开展爱鸟周活动;(3)人人都来消灭白色垃圾;(4)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打鸟,不攀折花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