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评课稿 本节课是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三《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化学必修一已经初步学习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其原因,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作好铺垫,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从教学目标和设计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节课教学目标全面、适宜、明确,能以教学大纲为指导,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新课开始简单介绍本专题的知识情况,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以2个生活中的问题为契机,简单复习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并加以一个巩固练习,使学生加强对原有知识的认知,并为引入新课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紧接着从问题2中引出一个质疑,为什么电解水的时候加入的不是氨水或醋酸呢?从而自然过渡到不同的物质导电能力有差异,并通过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教师实验方案评价,师生共同实验验证,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有一些电解质(如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等)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而有一些电解质(如醋酸、一水合氨等)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强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有差异。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学。最后通过2个问题探究,使学生加强对强弱电解质的区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探究,使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利用化学实验事实,解决抽象问题。 2、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本节课, 戴 老师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情况。课堂设计知识顺序合理,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衔接恰当。教学过程问题探究设计好,例如,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吗?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有何关系?针对学生认知的模糊点,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的能力自然形成。授课过程细腻,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为互动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学生敢想、敢说。 3、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节课上戴老师恰当地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盐酸和醋酸溶液中的粒子种类时,适时运用多媒体,通过直观的方法形象地说明微观过程。在强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的差异的教学上,先由教师质疑,提出不同物质导电能力有差异,具体以1mol.L-1氢氧化钠、氨水、盐酸、醋酸溶液为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对实验方案进行指导。 4、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戴老师的课堂语言准确清楚,精当简练。能熟练运用多媒体,实验操作成功熟练。并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加以适时纠错指导。 5、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本节课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师生双边活动较多。在强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的差异教学中,让学生分组 讨论实验方案,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了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实验方案评价后,由学生代表进行实验,更能引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课堂效果很好,同时学生受益面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 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有些问题还有待商榷。例如,在学生实验中学生指出两个气球体积一样大,可以把这个思维的火花作为一个问题留到课后思考,又可以为以后学习做好铺垫。还可以适当地加强一些板书和课堂反馈练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