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语言活动《好饿的小蛇》 听了顾老师《好饿的小蛇》的这个教学活动,我的第一感觉是顾老师的教态非常的亲切。温柔细致的声音、画面深动的教具、还有那条理清晰的教学环节,都是活动的亮点,让孩子们有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好饿的小蛇》故事内容简单,画面形象有趣。故事中很多拟声词“啊呜”、“咕嘟”的反复出现,使故事充满了趣味性,小蛇滑稽、贪吃的模样深深吸引着孩子,适合小班孩子的模仿与表演。在故事中选取了幼儿熟悉和喜爱的水果,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帮助了解水果的外形、味道等基本特征,让孩子乐于去说去表达。 整个故事情节中设有悬念,在猜测中,幼儿饶有兴趣地学习故事。整个流程通过看图讲述—再次欣赏—总结这样简单的过程使得小朋友掌握了故事的重点。整个活动层次清楚,小朋友的反映也很热烈。 如果想让活动更加的精彩,我觉得可以用更多的形式来欣赏讲述图片,这次就运用了直接讲述和先出示“肚子”再猜测水果这样两种形式,我觉得可以再换一种先出现水果,再让小朋友选择不同形状的肚子这样的一种带有游戏性的活动来提高课堂的灵活性。 此外,我觉得这个故事的教育性出现得有些唐突,故事中没有体现出小蛇因为吃得太快太猛而消化不良等问题,小朋友没有概念,自然说不出要注意食物消化的问题的教育意义,我觉得老师可以在故事中就参插进这些内容,比如说小蛇吃什么形状的食物嘴巴要张多大,或者稍微改变一下故事,为小蛇设计一些乱吃东西而得到的不良后果等等,有了这些暗示,小朋友能更好的理解教育意义,也使教育过程更加一致。—— 《好饿的小蛇》是早期阅读上一个带有幽默性质的小故事。顾老师非常用心地自制了一本大书,整个流程也是设计得很完整,语言呢也比较有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学习兴趣也非常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顾老师还丰富了幼儿有关水果的经验。不过,在顾老师的教学目标中有一点是要幼儿掌握“啊…呜”一口,“咕嘟”一下。这一短句,在这个短句中,其实就是两个拟声词的学习,但是我觉得这两个拟声词,不够形象。“咕嘟”好像有一种在喝水的感觉。另外,故事的结局是否可以修改一下,小蛇狼吞虎咽吃了这么多的东西,最后啊,肚子痛得“哇哇”叫,被送到了医院里。然后提问小朋友:“小蛇的肚子为什么会痛啊?”幼儿可以回答:“它吃得东西太多了,太大了。它吃东西的速度太快了。”从而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归纳出吃东西的正确方法。这样呢,幼儿自己想,自己说的空间更大一点,主观能动性也能够得到更大的发挥。—— “好饿的小蛇”是一个早期阅读的题材,主要是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感受、理解小蛇吃各种水果身体变形的故事情节,鼓励幼儿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并大胆表现故事中的拟声词。 活动中顾老师大胆改革、创新,将古板的图片做成可以翻开的书本,让幼儿通过阅读故事绘本感受其传达的幽默与风趣,体验趣味阅读的快乐。整个活动目标定位较适切性,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能清晰知道在这个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学会的是什么?教育活动中还有机地渗透、整合了各种教育因素,如:不仅学会了象声词、蛇的动作,还教育幼儿在饮食方面要细嚼慢咽等。 整个教学过程中,顾老师通过让幼儿“猜一猜”、“学一学”、 “看一看”这几个环节,层层递进、并采用游戏化的方式,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可以看出顾老师教学的基本功很扎实,整节课体现了一个教师应有的素质: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生动规范,表情丰富,十分受孩子们的喜爱。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没有预料的问题怎样应对,要体现教师的灵活多变性。—— 活动选取的材料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比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故事中所出现的水果都是平常生活中孩子能够接触到的。顾老师在整个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猜测和想象,由此产生了能使幼儿参与互动的话题内容,使师幼之间始终保持着积极而有效的互动,既引导幼儿感受到夸张、有趣的故事情节,又提升了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较深刻地理解故事内容,提高了幼儿的主动性。整个活动在一种轻松、有趣、和谐的环境下有序、有效的进行,并利用了夸张的肢体语言、表情,让孩子自主地融入到学习中去,特别是让孩子学着小蛇张大嘴巴,“啊呜”吃东西的样子,把他们的兴趣带到了极高点。—— 整个活动开展过程中,顾老师能很好的把握好教学方法及正确的教育理念,孩子也能跟随老师,参与活动,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气氛。本次活动很多值得我学习鉴借之处。 1、教具的设计方面。 本次活动的整个故事情节,能以绘本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且绘本内容简单生动,如一页上只有小蛇和苹果图等,这样的设计很适合小班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如果最后的环节用动画PPT向小朋友展示,我相信幼儿的兴趣性和表演欲望会更强。 2、内容的选择方面。 小班年龄段的幼儿适合故事简单且有趣,而本次故事内容不仅简单有效,而且还有利于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给幼儿以更多的表达的机会。 3、教师的表现力方面。 活动中,顾老师始终保持表现的激情,使得活动更显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而小班孩子好动、好模仿,不适应静的活动,恰好顾老师将滑稽的肢体的表演结合其中,深深的吸引和满足于他们的心理的需要,通过吃苹果、吃香蕉等动作,调节了活动的气氛,打破了单一、静态的故事形式。 本次活动中,让幼儿猜测小蛇吃什么的环节中,小朋友一开始全部都猜对了,我认为目标中猜测与想象表现的还不够。本次活动应该放在小班的上学期开展,这样幼儿的各种能力发展的空间会更大一些。—— 早阅活动《好饿的小蛇》是小班的语言活动,主要是通过阅读故事绘本感受其传达的幽默与风趣,带领幼儿体验趣味阅读的快乐,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并大胆表现故事中的拟声词“啊呜”、“咕嘟”。从而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感受、理解小蛇吃各种水果身体变形的故事情节。 总体上来说,我认为顾老师的这次语言活动还是很精彩的,孩子的情绪一直比较高涨。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教具的精美实用给课堂教学打开了成功之门。 顾老师制作的图书很精致很实用,特别是旧文件夹的活页夹更能方便图书的翻阅,也不会造成损坏,教师在操作过程中也很方便,值得我们学习。此外画面上需要幼儿观察的内容比较醒目,能让小班幼儿更能注意到画面的变化,更能让幼儿猜想到结果,这也是吸引幼儿猜想的关键所在。 二、教师夸张的动作、表情是幼儿大胆模仿与表现的楷模。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教师像妈妈一样的爱护他,教师的教态、语气对小班孩子来说也是课堂教学成功之所在。顾老师在这次教学中教态亲切、语气温柔,很像一位母亲在跟自己的孩子一起进行阅读。特别是夸张的动作更让孩子们体验到了绘本所传递的诙谐与幽默,从而更能使孩子们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如果说这次活动中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话,我认为以下几点问题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1、如何有效提问。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个人认为顾老师的提问太碎,每个情节的提问最好能有固定的模式,例如:看见了什么水果?这是怎样的水果?(猜想可多让幼儿说说)好饿的小蛇怎样吃的?因为在阅读中小蛇每遇到一种水果,都有几个问题是相同的,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一个固定的模式、简单的重复更能帮助幼儿接受和理解。或许是故事的内容太长,顾老师还有点急于求成,在幼儿猜想环节往往是幼儿刚说教师就忙于总结。 2、如何在学习后帮助幼儿总结正确的观点。 一般语言教学活动的结尾总有一个教育环节,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思想观、行为观,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在这个早阅活动中也不例外,在《好饿的小蛇》的最后一环节,窝觉得顾老师采用的是一种说教的模式:不能怎样,应该怎样。我觉得可以把问题抛给孩子:你们是怎样吃水果的?如果我们像小蛇这样吃水果会发生怎样的后果?应该怎样吃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