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们都是好朋友》评课 社会活动《我们都是好朋友》,主要目标都是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在这个活动的设计中,张老师除了用讲故事的情节,使幼儿初步学会尝并获得了精神分享带来的快乐, 在快乐的体验中理解并感受到了分享的意义,从而使幼儿感受到分享能给自己,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进一步培养了幼儿分享的意识,活动过后,幼儿学会了如何与 他人分享玩具,争抢玩具变成了合作与分享,这是我觉得成功地一点。 之后,张老师通过让孩子画心情,把分享的快乐表达出来,但是在活动中有一个孩子因为“自己是最后一个拿到玩具,而不是第一个,就觉得心里很难受。”因为张老师没有 及时的发现,所以孩子画出来的心情就是难过的、悲伤的,这是孩子内心真情的表露,没有及时发现并关注,是一个遗憾。 在活动中张老师的材料提供的有点单一,导致了孩子表达时也比较单一,在下一节活动中要把材料准备的充分,考虑周全,让孩子的思维空间、表达能力都得到最大的 发挥。 怎样才能既不影响让孩子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又不强扭孩子的兴趣点呢?活动后我也进行了思考,我觉得当时我完全可以从孩子们的话题入手进行引导 ,从幼儿讨论的“眼”着手,展开讨论,在活动中孩子出现的情况灵活处理,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孩子的发展。我不禁想到了瑞吉欧的项目教学活动,他们的教师虽 然没有严密程序的活动设计,但他们却能把精力放在孩子提出的问题上,真正地体现孩子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师不能降低自己的“成人感”,尽可能地站在孩子的角 度考虑问题,那么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计划就无法实施。这点正是我所欠缺的。“教育应当去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来适应教育。”这句话还值得我们进一步地去思 考,去实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