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土家摆手锣鼓》的评课 听了《土家摆手锣鼓》这一课,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老师的基本功扎实,准备充分,亲和力强。 这节课突出了土家族的民族音乐特点,一堂课始终以学习“锣鼓经”演奏贯穿其中。通过听、看、念、模仿、演奏几个环节让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学知识,练技能,参表演。老师引导巧妙,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快捷、灵活、轻松…..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能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重点难点突出,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比如,先分声部练习,再几个声部合练;先用口念准节奏,再用手敲击节奏,最后进行实物演奏。把复杂的“锣鼓经”总谱分解开来,逐个突破。通过徒手练,实物练,逐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抽象的“锣鼓经”形象化、具体化,由此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学习兴趣。 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整堂课都给学生营造愉快的氛围,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并将教师的讲解换成多媒体的呈现,加深记忆。这一切都很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充分吸引每个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其中的感觉,积极参与,积极思考. 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土家族人们演奏的现场,让学生在观看当中了解了土家族人的风土人情和节日欢庆的热闹场面。学生跃跃欲试地想参与其中,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抓住学生身心特点、激发学习热情: 注意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采用看、念、模仿、敲击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实物教学,让学生看得见也摸得着。整课堂在老师的带动下进行得井然有序,学生的兴趣始终高涨。 4 .培养学生的表演欲望: 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和潜质。在教学过程中,设定生动有趣的表演情景,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表演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表演才能,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表演意识。鼓励学生参与表现。老师让学生观看土家族人演奏时就有了想参与表现的愿望,学生接下来的表演是积极的,主动的,情不自禁的,非常投入的。 5.注重个性发展和情感体验: 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条件。比如,让学生观看表演时,注意观察表演者的形态、表情和心情,体验表演者的内心感受,然后把这种情感带入到自己的表演当中。 6.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让学生聆听打击乐器的音色,分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聆听强弱、长短不同的节奏怎样敲击,休止符号的不同停顿等等。在感知音乐节奏的过程中,能够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模仿、敲击不同的节奏型,感受不同节奏型的快慢、强弱。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奏;学习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锣鼓经”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7.面向课堂上的全体学生: 面向在课堂上的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全部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以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模击、演奏。让全班同学动起来做得非常好。 8.体现了教师的亲和力: 老师还很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随时用肢体语言,表情,以及夸奖鼓励的语言给学生以暗示,既可以掌握课堂的节奏,给每个同学以练习和表现的机会,给学生被关注的感觉,与学生保持亲善友好的交流关系,教师的语言充满了亲切感。这些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师生间形成了一种默契,这是课堂教学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保证。 提点不成熟的意见: 1.在练习单声部的节奏型时,为增加学生的兴趣,可以根据每种打击乐器的音色用“咚”——鼓的音色;“仓”——拨的音色;“才”——锣的音色来练习,学生对这些个很形象的模拟声音会更感兴趣。 2.在实物演奏打击乐器时,可适当加一些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会显得更生动、活泼。 3.一起合奏时,以组为单位,边演奏边走走队形或者变换队形,给人以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