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张奇特的脸》评课稿 这是由王凯尔老师执教的一堂课,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并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动、有趣的作品,课堂成为了学生的乐园。听了王老师的课,使我受益匪浅,列举以下几处亮点: 一、“趣”贯穿于教学始终 在 课前导入环节中,教师先请学生欣赏录像,在短片中,说说你看到了哪些表情,遇到自己喜欢的表情,可以学一学,这个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传授 新知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各种表情的特征,教师请学生一起来做“表情游戏”,在听到老师的指令后,做出相应的表情,其他学生说一说该表情具有的特 点,对于学生来说,游戏是让孩子们最喜欢的,通过游戏的操作,更能让学生掌握表情的特点。所以,在感兴趣的前提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更大的开发,造型和装饰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 二、动手操作成为学生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 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用橡皮泥的方法制作奇特的脸,不仅是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发挥、于奇特之中发现美、创造美。 教师提供了大量的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和同龄人的作品,引导学生领悟到一张奇特的脸需要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在制作方面,鼓励学生大胆的利用橡皮泥,拓展学生的创作空间,结果呈现出了许多具有个性化的作品,似乎每一件作品都孕育着一个奇特的故事。 三、激励评价,培植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 对学生来说,成功的感觉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教学中,教师的表扬,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鼓励。整个教学活动中,王老 师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的想象真丰富”、“你的画真有创意”……积极肯定每位学生的“闪光点”,这些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如同兴奋剂 一般,源源不断注入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因为赞赏而把学习活动当作愉快的享受。 在受益匪浅的同时,我也思考着:王老 师的课非常紧凑,环环相扣,但似乎有些环节显得比较繁琐,如:“你在哪里见过这样奇特的脸,快来说说吧”和“这些奇特的脸,有什么用途?”,可以尝试删去 一个环节,使课堂跟有条理性;在教师出示“制作过程”环节中,教师过多地一味传授,可以让学生尝试归纳制作过程,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