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生每天生活在家乡这块熟悉的土地上,感受着家乡今天的美好生活。但是,在历史长河中,家乡还有很多很多生动的故事,学生却很少知道。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解老师在课前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社会调查、采访当地老人、到朝阳区档案馆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历史、家乡名称的由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自然会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学生尝试了不同的学习方式,感受到学习不仅仅限于课堂。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引导学生采用小组汇报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学习兴趣会更浓,学习效果会更好。 劲松、潘家园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建成的新型住宅小区,这个地区又是清朝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的墓地。劲松三小校门口至今还完好地保留着几棵古柏。这些古柏会引起学生们的好奇,使他们产生揭开本地区历史神秘面纱的愿望。教师抓住这个地域优势,组织安排了《家乡名称的来历》这一课。课前,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调查,通过查阅文献、采访本地老年人、实地考察拍照等多种方式探究“劲松”“架松”“潘家园”“双井”等地名称的来历。查访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课堂上,学生又通过播放采访录像片、展示查阅的资料、皇室墓地平面图等形式交流调查结果。在这个全过程中,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整个学习过程,又突出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符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