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诗意在朗读中飞翔 ——评《中华少年》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诵读诗歌对于老师、学生而言都应该是快乐而简单的事情,但若要做到“诵读好”却需老师精心设计。我校田黎明老师在《中华少年》一课教学中根据本诗的特点,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品味、剖析诗的意蕴,让诗意在朗读中飞翔;让学生的心灵在诗意中徜徉: 一、诵读,挥洒诗性的魅力 田老师引导学生把握连接导语中以充沛的感情诵读课文,表达自豪和对祖国的一片深情的要求,按照通读——悟读——诵读的学习主线,围绕最喜欢、最感染自己的片段交流感受,情感诵读,课堂上学生读得充分,形式多样、恰当,使得理解内容、体味情感、感受语言的每个阶段的目标很好地达成,自豪和爱国之情也渐到高潮,诗歌的特点也得到了凸显。 学生诵读也是此堂课一个大的亮点,学生读的充分,情感表达非常到位,足见田老师在平时的训练非常扎实。我们语文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中应注重训练,不是到要听课时才注重学生读的训练。 二、情境,漾起诗情的风帆 对文中语言的理解、感悟,不能没有相关知识的支撑,所以一课的学习,常常需要搜集一些相关资料。一些文字、图片可以使学生对中华的了解更深,更有利于情感的激发。 本节课教学中,田教师就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富于激情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了有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沉浸在这种情境中。这个特定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体会、领略、想说、要说、掌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轻松的学习,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教学效果。 三、想象,让诗意轻舞飞扬 一篇课文的学习,不能没有读者的情感投入,不然,读而无获。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了。田老师能巧妙引导学生去想象,想象能激发情感。指导诵读《中华少年》时,适时地问问学生:“读了这句,你想到了什么?”例如,学生读“冬子、雷锋的脚印引导我向前”时,这样去问,学生会想到生活中一些有冬子、雷锋精神的人和事以及冬子、雷锋一类的故事对他产生的一些影响。从而,学生心中的崇敬感、自豪感等都会油然而生,诵读起来自然就会更好。另外,让学生做动作表演读也利于产生想象,利于读出情感,加深感悟。例如,让一名女生表演读时,做个雪莲花状,她怎么会不想象到那种情境?她怎能不产生一种纯洁、美好和因自己的祖国而自豪的情感呢? 四、民主,让真情自然流淌 教师在安排教学任务的时候,每一步的学习都主动征求了学生的意见。这种教学民主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田老师的课堂很好的凸显了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边关系。不但利于本课的学习,而且能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利于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的起到了启发引导的作用。 总之,田老师的教学让学生的心灵在诗境中得到浸润,让课堂教学充满“灵秀”,闪耀着诗意的光芒,值得我们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