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应老师的课,条理清晰,思路明晰。尤其是主人公索科洛夫的心情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是课堂的一大亮点。我自己在上这篇课文的时候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够将故事的情节和主人公心理变化有机结合起来。当在应老师的课堂上,看到这个曲线图的时候,豁然开朗。依照时间的推进,主人公不断经历人生的悲和喜,在直角坐标系中体现地十分直观。但是个人认为这个直角坐标系中的,关于“领养孤儿”环节的主人公的心情放在悲的层面,有失偏颇。在文中能找到很多句子来证明主人公此刻的心情应该是喜的。 当然,应老师的课,我觉得还存在一个比较问题——课堂预设性太强。比如,在叫学生整理主人公遭遇时,学生提出的第一件事情是“受伤被俘”。而应老师接着强调一定要从正文开始寻找。强行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自己预设的情景上来。这样可能会打击学生信心,而且让学生整理思路,把课堂主体的权利还给学生也是新课程的要求之一。这一点我觉得应该是要该进的。 单老师的课,语言清晰,节奏适中。开头就引入重点字词,强调基础的落实。而且课件做得相当不错,很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最后一个环节,运用图片将战争主题进行更为直观的表述,而且作业布置也相当不错,很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但是我也觉得单老师在课堂上占据了绝对的主体,自己讲的太多,与学生的活动不够,进而没能调动课堂气氛,这与本板块“研习、探讨、活动”的要求背离。 邬老师的课,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我学习。第一点:邬老师选取了一个非常恰当的切入点。与其他老师完全不同。先抓住“一个人”,本以为要引出主人公索科洛夫了,然而邬老师竟先从凡尼亚这个人物入手。从侧面讲述战争,再是引入主人公索科洛夫。第二点:邬老师的课,对文本分析十分细腻,小到一组感叹号都要进行挖掘。第三点:激情十足,充分调动课堂气氛。第四点:安排分组活动,讨论问题,深化文章主题。真正体现了专题的要求。既有文本的研习,也有学生的探讨,更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