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幸福在哪里》一课 《幸福在哪里》是北师版教材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清理喷泉,砌上小井时遇到一位神奇美丽的姑娘——智慧的女儿,在她的启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明白了幸福的涵义。 教师集体评议: 1、关注现实,轻松走进文本。 幸福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魏主任在开课之时,就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提出幸福这个问题。在交流之后,接着教师发出问题,轻松带入课题:幸福在哪里。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开题简洁、实在。 2、带着问题,扎实有效阅读。 自读课文,归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归纳时教师训练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来说,只要带着问题去读书才能算有效的读。 3、解读文本,抓住重点剖析。 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如何让学生从他们的话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从浅层次的幸福过渡到深层次的幸福就成了本课的重点。基于以上的情况,教师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批注,找出关键词句,指导读悟,培养学生感悟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小练笔,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整个设计实实在在,不花哨。 4、书声琅琅,读出幸福的感悟。 教师紧紧围绕着孩子们十年前、十年后的生活经历,从具体的语言、动作、神情中,引导学生明白“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为了引导学生体会、领悟,教师设计了读来体现。学生是否真的感悟,读是最好的说明,教师没有鞥更多的抓字扣句,枯燥的解说指导,更出彩的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基本读出“幸福”的味道,读出“幸福”的感觉。感受更高层次的幸福。 5.读写结合,超越文本。 教师在设计时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为主,听说读写结合,最终从一个高度上来体会幸福,在学生有了对幸福感悟以后,在积累了激情以后,让学生仿写。意图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吧自己体会到的幸福是什么写下来,写对幸福的感觉,来体会生活中存在身边的幸福并更好地珍惜幸福。当学生写好,挑几句好的当堂展示出来,让学生评一评,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真正做到读写结合,起到了范文引路的作用。 建议: 1、在学生把握课文反应的内容后,能否设计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没有写出来的内容。如,了解第一个青年的作为时,引导学生想象:他是怎样给病人治病的,病人恢复了健康离开医院时是什么样的,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他会是什么感觉?由此,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别人幸福,自己也幸福。感受更高层次的幸福 2、童话故事如果能将课堂设计得更富“童趣”些,包括教师的课堂导语等,效果会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