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老师设计的《鲁班学艺》可谓特色独具。这是一篇长课文,足足有2700多字,共有20个自然段。怎样实施长文短教,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高效地学习这篇课文呢?陈老师在大型公开场合选择此文进行教学,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课始,老师在与学生亲切的交谈中机智地赠送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成功=多读好书+少说废话”,并引出了课题;然后进入第二板块学习,让学生自由读课文3-6小结,谈谈体会,聚焦重点句:“学三个月,手艺扎在眼里;学三年的,手艺扎在心里。”从而初步感受鲁班是怎样学艺的。研读点落实在“磨”字上,问这个“磨”反复出现了几次?磨了多长时间?在学生初步感受后鼓励学生放手读其他语段,去探究、发现民间故事的语言特色、再通过读去品位民间故事的语言魅力;学习第三板块时,老师紧抓文本的语言特点,在充分引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他在琢磨什么?琢磨出了什么?学生交流后,老师让学生再读中心句,谈谈自己的理解体会;最后,老师请学生谈谈对成功的理解,并提出希望:沿着成功定律一定会走向成功,但是要学会造福他人,感恩社会。 这篇课文的教学点很多,陈老师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原起点,大胆、睿智地对教材进行取舍,凸显深厚的语文功底。课堂上,陈老师紧紧抓住精神主线“成功”设计框架,以成功定律的解说为引子,到最后的感悟编写成功定律,充分体现教学的完整性和整体感。教学时扣一个“点”:以鲁班的话“学三个月的手艺扎根在眼里,学三年的手艺扎根在心里。”为球心展开教学。然后“从言悟行”,引入鲁班学习手艺的过程,在品味重点句后,再回到“球心”——“学三个月的手艺扎根在眼里,学三年的手艺扎根在心里”。通过这样的反复引读,反复品味,使学生从中悟情感、明事理、得方法,加深对句子的理解,体会语言的魅力,从而得到更多的思想启迪,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食粮,使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听罢,我不禁为陈老师的设计拍手叫好,他善于取舍,其间彰显教育智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立足学生实际,用活教科书,不能光捧着教参研究,更多时,细读文本,发挥自己的能量,上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吸引学生的好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