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镜泊湖奇观》一课 《镜泊湖奇观》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作者紧抓“奇观”,以神话故事开头引出镜泊湖的来历,紧接着详细描写了镜泊湖景区的三处景观,向读者展现了镜泊湖的美与奇特之处。
课文着重描绘了湖面的景色是那么得自然朴实又绮丽多变,瀑布是那么得壮美,地下森林里是那么得郁郁葱葱……然而,课题是“镜泊湖奇观”,到底“奇”在哪里?于是徐老师围绕“奇观”展开了思考。经过反复地思索、商讨,对于它的“奇”才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这山水湖泊在粗犷的北方大地上本身就是极其罕见的景观,更别说它的湖中的“倒影奇幻”,瀑布的“从不结冰断流”,地下森林的“郁郁葱葱”了。
一、从词语入手,化难为易
在解释了词语“奇观”后,徐老师引导学生展开初读:镜泊湖到底奇在何处?问题设计的本意是想让学生首先对全文的结构有所了解,找出“镜泊湖的景色、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这三处景观。然而学生的反馈都是一律地找文中的句子开始说明“哪些地方看出镜泊湖的奇”。于是,我对教案作了一定的改动,把“景观”一词的解释“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板书在黑板上,圈出“景象”,让学生明白“奇观”首先是“景象”,是实实在在的景观,这样有利于学生围绕“景象”展开对课文结构的认识。在学生自读课文以后,紧接着出示填空:“镜泊湖雄伟美丽的景象有 、 和 ”。从反馈中看出,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找到文中涉及的三处景观。
初读之后,围绕“为什么称这些景象为奇观?”引导学生以“雄伟美丽而又罕见”为依据深入了解学习“奇在何处”。
带领学生从“奇观”入手,由释义中的“景象”再到“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这样一种递进式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不至于在含混的问题下“糊涂”地学习。
二、从生活入手,感受“奇”观
如何让学生认识“镜泊湖的景色、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这三处景观是奇观?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读句子、谈体会,学生也很容易认识到这几处景观的“奇”。
在教学中,学生提到:地下森林“奇”的时候,学生读到了这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林中有白桦……都到这一带活动”,老师出示了“游客们爬上火山口的顶部向下俯视,只见足下峭壁如屏,黝黑的火山口似乎要吞没一切,令人心惊。可是底下的林木却不在乎这谷底的阴暗潮湿,它们欣欣向荣,充满活力。”问学生:“这里的森林怎么样?”“郁郁葱葱!”“自然常识告诉我们,树木的成长需要——(生接)阳光。”“生长得茂盛就需要——(生接)充足的阳光。”“而这里呢?是如此的——(生接)阴暗潮湿,树木却生长得——(生接)郁郁葱葱,真是一大奇观!”
本来难以理解的两个奇观,通过与生活中的现象作对比后,学生发现了景象的奇特之处。这正说明了知识来自于学习、生活,又作用于学习与生活。
把握好三十五分钟的课堂,落实好语言文字的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所收获,这才是语文课堂的意义所在。所以,我认为徐老师的这堂课上的很成功,值得我学习。
|
|